探尋廈門做強現代農業的“芯”動力
2025-04-03 22:57:17?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聆聽一粒種子的歡歌 東南網4月3日訊(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鄧婕 通訊員 梁農) 近日,中廈種籽公司技術員在育種大棚里進行青花菜種質資源親本轉育。 農作物種業是廈門現代農業的特色、優勢產業,全市持有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子企業39家,其中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農作物種業企業1家,省級“育繁推一體化”農作物種業企業1家。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農作物種子種苗年銷售額5.5億元,“廈門種子”在全國打響品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廈門已正式實施加快種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今春,記者走進廈門的田間地頭、實驗室,追尋良種的誕生過程,探尋廈門做強現代農業發展的決“芯”。 強科技—— 分子育種打造“高富帥”新品 花椰菜種子是廈門的一張農業名片,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六成。提到花椰菜種子公司,人們總會提到“中廈”。 走進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的育種研究大棚,育種專家正在給早熟花椰菜做雜交人工授粉,他們借助先進的監測設備,密切追蹤花椰菜苗的生長動態。“經過30余載的潛心鉆研,我們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椰菜種子,徹底替代了洋種子。”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金條興奮地說。 當種子跨越國界,遠銷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多個國家,也帶回了國際農業信息風向標——用科技手段提升育種效率勢在必行。 為此,洪金條主導建設生物分子實驗室,借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對傳統育種方式進行革新。憑借這項前沿技術,能夠在早期就淘汰不具有抗病基因的植株,大大提高了選擇效率,加速花椰菜品種的培育進程,同時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打造更多“高富帥”品種。 嘗到科技賦農甜頭的中廈,在翔安區大帽山籌建占地超500畝的種業產業創新中心。未來,這里將打造種業加速器,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對溫度、水分、光照等環境要素進行智能化調控,加快農作物的育種進程。 發展涉農領域新質生產力,不僅要有過硬技術支撐,還需厚植敢于創新、實踐運用的思維。近年火熱的“大數據”“AI算法”“分子生物學”“雄性不育法”等新技術的應用,為廈門精準農業、科學育種、保護種源等工作帶來新機遇。 廈門農運來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傳統苦瓜育種上靈活采用“四交種分離法”以及“回交”“測交”“遠緣雜交”等育種技術,利用廈門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一年可以對苦瓜基因親本進行4次重組雜交分離。農運來在苦瓜領域處于行業前三,已經在全國建有除廈門以外的6個產品試驗示范點,在第一時間對產品的適應性抗性等作出科學評估。 多年來,廈門不斷強化科技賦能,創新科企合作育種機制,推動種業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建立4個育種創新研究院,大力支持育種創新研究攻關,龍頭企業中廈還承擔了國家花椰菜育種攻關項目和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項目。支持廈門種業企業和科研單位開展新品種選育研究,累計實施市級種業科技創新項目10個。 據統計,2021年以來全市培育獲得植物新品種權的農作物、花卉新品種65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24個,通過農業農村部登記的蔬菜品種18個,通過農業農村部審定的水產新品種3個。 育優品—— 基因優化鑄就“名特優”標桿 “我們今年選用的甘藍是新品種‘農友珍恬’,預計每畝產量能達4000公斤。”同安區蓮花鎮菜農高亞鋒說。 高亞鋒去年開始與農友種苗(中國)有限公司合作,以訂單形式購買“農友珍恬”種子。“農友的種子在抗病和品質方面都很有保障。”他說。 “公司每年研發投入超過600萬元,占銷售收入的5%~8%。”農友種苗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陳金龍介紹,公司的明星產品“農友珍恬”甜度高,是普通甘藍甜度的2到3倍,成為許多種甘藍農戶的首選。 作為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農作物種子企業(福建省僅有3家),農友種苗公司在廈門、合肥、西安設有3個研究農場,每個農場都有一個5人的研究團隊,每年從500多個雜交組合中挑選“表現好的”品種試種,直至向市場推廣。 距離高亞鋒的田地不遠處,是即將投用的農友種苗廈門研究農場,一塊塊試驗田排列整齊,土壤里插著標明品種的“身份牌”,這里在進行優質高產抗病花椰菜新品種的篩選試驗。 “只有嚴選每一粒種子,嚴格監控生長過程,才能育出好品種。”陳金龍說,30多年的堅持,農友發表的優良品種已逾800個,通過國家品種登記的品種合計82個,種苗年營銷額超過1億元。千禧小番茄、小蘭黃肉西瓜、玉姑甜瓜、美濃甜瓜等名優蔬果暢行全國市場。 作為濱海城市,廈門農用地稀缺,種子年銷售額5.32億元,僅占全國5%,但在種業領域卻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原因在哪里?答案是過硬的種子品質。 廈門大學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團隊扎根科研一線40余年,成功育成“佳禾早占”“佳輻占”“佳禾165”等15個優質稻新品種。其中,“佳輻占”憑借出色的品質,長期作為福建省優質稻主栽品種,并推廣至廣東、江西等省份,累計推廣面積1200多萬畝。 廈門華泰五谷種苗有限公司選擇在海拔千米的同安軍營村建設高山育種基地,一年可以多種兩季,5年就培育出新品種。其中,新品種“華泰甜216”和“華泰甜325”“華泰甜329”榮獲中國種子協會天津鮮食玉米大會一等獎,這是中國鮮食玉米育種界最高獎。 廈門還大力引進培強企業,棠潮園藝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與全球知名育種企業德國班納利種子公司合作,將“廈門智造”的花卉新優品種推向全球市場;廈門和鳴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培育的“甜格格”“紅瑪瑙”等22個品種獲得農業農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種權,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20%,種苗還出口到美國、日本、越南等國家。 重謀劃—— 精準施策賦能“全鏈條”產業 意大利的全自動精準育苗播種機、以色列的節水噴灌設備、荷蘭的水肥一體化設備、自動調節遮陽的智能溫棚……在百利現代農業科技園,現代化農業設施設備令人眼花繚亂。 公司創辦人康英德是一名“農二代”,海外學成回來后,抱著“培育出中國好苗種”的信念創辦了百利種苗,通過“良種+良法”,潛移默化地提高農民種植的品質和效率。 茄子、黃瓜、番茄、苦瓜、辣椒……一個個玻璃育苗棚里,不同的時節培植著不同的蔬菜種苗。這些種苗長成后,再被分批運送出去,栽種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經過幾年的發展,百利種苗每年生產各類蔬菜嫁接苗、實生苗等數億株,在福建省內占了近60%的市場份額。 從心懷忐忑創業到育成南方首屈一指的蔬菜種苗企業,康英德深深感慨道:“這離不開廈門市、同安區兩級政府的扶持。” 2021年以來,廈門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近8000萬元扶持種子種苗企業開展基礎設施和育種創新能力建設,支持流轉農用地約1500畝用于育種研發和種苗生產,全市現有各類種業基地面積近3000畝。成立廈門市農業信保基金,將種子種苗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 此外,市農業農村局還出臺《廈門市扶持蔬菜種子種苗產業發展措施》,從支持成立育種創新研發機構、優質特色蔬菜新品種選育、工廠化育苗生產、“走出去”開拓市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六個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021—2024年全市共完成扶持蔬菜種子種苗產業發展項目31個,扶持種業企業項目資金749.75萬元,有力地推動廈門種業加快發展。 去年6月,《廈門市加快種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實施,為全面提升廈門市現代種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繪制了“設計圖”。 根據《行動計劃》,廈門將以種質資源保護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為關鍵,以種業企業為主體,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促進兩岸農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廈門現代種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 精準的一攬子政策,讓種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得到明顯提升,在細分領域不少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農作物種子方面,廈門花椰菜種子約占國內市場60%的份額,優質西甜瓜、小番茄種子約占國內市場20%的份額,苦瓜種子約占國內市場25%的份額,鮮食玉米種子約占國內市場10%的份額。花卉種子方面,秋海棠品種、繁星花品種、歐洲報春品種約占國內市場50%的份額,蝴蝶蘭種苗約占國內市場18%的份額,以鐵皮石斛為主的藥用花卉種苗產量達5000萬株以上,居全省首位。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