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金大橋(廈門段)步入大規模裝配化施工新階段
2025-03-16 09:39:4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首件預制墩臺精準入海 廈金大橋(廈門段)步入大規模裝配化施工新階段 昨日,在起重船“二航卓越”吊臂的牽引下,廈金大橋(廈門段)首件預制墩臺展開海上吊裝施工。(記者 楊進福 航拍器攝) 預制墩臺有幾件? 廈金大橋(廈門段)長17.34公里,全線共有85個預制墩臺(187個構件)。昨日吊裝的首件預制墩臺是主線橋梁右幅35號,長18米、寬13.8米、高13.4米,總重量接近3000噸。 預制墩臺怎么搭? 廈金大橋(廈門段)的預制墩臺吊裝施工,多數將由“二航卓越”完成,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雙臂架變幅式起重船,最大起重量5500噸,最大起升高度120米。 廈門日報訊(記者 謝嘉迪 通訊員 艾存博 彭仕洲)昨日,在起重船吊臂的牽引下,廈金大橋(廈門段)首件預制墩臺落位海上樁基,標志著項目正式步入大規模裝配化施工新階段。 所謂“裝配化施工”,可以簡單理解為將大橋的部分結構部件經過工廠統一生產后運往現場直接“拼裝”,該過程好比在海中“搭積木”。 據悉,廈金大橋(廈門段)長17.34公里,全線共有85個墩臺(187個構件)將采用裝配化施工建設。其中,昨日吊裝的首件預制墩臺是主線橋梁右幅35號,長18米、寬13.8米、高13.4米,總重量接近3000噸,這幾乎是600輛標準貨車的載重量。 為確保這一龐然大物從預制場安全運抵施工水域,建設單位廈門路橋工程公司項目部與廈門海事局、廈門港引航站等單位密切合作,全程跟蹤保障。從漳州龍海預制廠到廈門施工水域,全程20.6海里,采用無人機、海巡艇、值班臺“三位一體”海空聯動護航。 經過5個多小時航行,預制墩臺于14日20時許順利運抵。完成前期整備工作后,昨日上午9時許,吊裝作業正式啟動。此次施工的主力是“二航卓越”——目前國內最大的雙臂架變幅式起重船,其作業能力在國內同類型起重船中名列前茅:最大起重量5500噸,最大起升高度120米。項目全線裝配化墩臺吊裝施工,多數將由它完成。 3000噸預制墩臺落位 風雨中實現“毫米級”吊裝 搖臂低垂、下放纜繩,繩索末端牽引著的吊具形如“一張巨手”,將墩臺緊緊抓牢;隨著絞盤纜繩收束、搖臂扭轉,墩臺從半潛駁上被“提起”,朝著目標樁基進發……盡管昨日施工現場風雨交加,“二航卓越”仍穩穩屹立海中,按部就班地執行任務。 其能“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原因,得益于船體配備的智能化調位系統。施工單位中交二航局標段生產副經理鄧玉鑫表示:“在智能化調位的幫助下,船體猶如多了根‘定海神針’,能夠實時感知影響因素并做出自適應調整,實現船體動態平衡,這也是我們能夠在一定風雨條件下進行吊裝的‘底氣’。” 船體穩定為精細化吊裝提供了基礎。吊裝過程中,項目部還自主研發了特大預制墩臺智能化調位系統,該系統以安裝在吊具、船體以及周邊的智能化傳感器為“眼”,進行數據采集,傳輸至后方的“數字大腦”進行判斷,指導現場吊具、搖臂對預制墩臺的方位、朝向進行實時糾偏,確保施工精度。 在“眼、腦、手”協同下,昨日16時許,3000噸預制墩臺順利落位,經過核算,施工誤差控制在了“±5毫米”以內,實現了“毫米級”精準吊裝。 構件來自全國最大單體墩臺預制廠 引入機器人參與施工 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墩臺預制廠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是全國目前最大的單體墩臺預制廠,占地面積18.3萬平方米。承擔項目全線共187個墩臺構件的預制任務。 “目前廠區內可同時進行24個大型預制構件施工。”中交一航局標段總工程師任旭龍預計,按照當前進度,該廠2026年初可以完成項目全線墩臺構件預制工作。 在速度與質量并重的同時,項目部還采用了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每個墩臺在預制前,工程人員在電腦中利用BIM模型搭建“數字孿生構件”,作為質量標準指導生產。 “在大數據與智能化技術的基礎上,我們還引入了機器人參與施工。”任旭龍表示,像模板板面清理、防腐及涂裝等高精度作業,多數由機器人完成。這不僅使作業效率提升至人工的兩倍,還減少了高空施工的安全風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