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哲學
2025-03-14 10:17:08?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春雷乍動之際,驚醒了所有蟄伏在黑暗里冬眠的動物。小松鼠、渡鴉、刺猬、青蛙以及土撥鼠,它們自由地穿梭在大自然里,細心籌劃著覓食、求偶、繁衍的事宜,用自己靈動的身影描繪著驚蟄之美。 我爸說:“驚蟄之后就是春耕了,春雷就是告訴我們,別睡了,該干活了。”驚蟄節氣的春雷,像極了清晨的鬧鐘,奏響了生命覺醒的序曲。 記得年幼時,我和妹妹貪睡不肯早起,上學也總是踩點。父親擔心懶惰讓我們日益頹廢,于是每天一大早就來敲我們的房門。“到點了,該起床了。早上記性好,早點起床拿書出來讀一讀,記得更牢。”父親平時就很威嚴,他的嗓音低沉,卻如雷霆震耳,極具威懾力。這時候,我和妹妹像是聽到春雷的動物,趕緊跳起來大喊:“起來了!我們已經起來了!”我們抓緊時間洗漱,然后大聲朗讀著課文。日子久了,父親不需要特意來敲門,只要朦朧聽見他的聲音,我們就會立馬起床,準備讀書。 可我和妹妹總貪戀床的溫度,希望早上能多睡會兒。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我們走到父親面前,提出了周末睡懶覺的建議。父親靜靜地聽著,沒有說話。等我們說完,父親問:“你們聽過春雷嗎?”我一愣,點頭說聽過。父親耐心解釋:“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驚蟄前后有春雷,早晨也要有鬧鐘。這是提醒你們抓住好時機,做起事來才會更加輕松高效。”我們聽得懵懂,不知道怎么接話。父親又說:“你們這周末睡兩天懶覺吧,我就不喊你們了。”一聽這話,我和妹妹高興得眼睛都亮了。 那次周末,我們睡了好久,沒想到醒來時已經是下午三點了。洗漱完后我開始背課文,第一段才一百多字,我卻背了半個小時才背下來。晚飯后,我和妹妹在書房里寫作業,妹妹撇著嘴說:“起得太晚了,腦殼好暈,作業還有好多沒寫完。感覺今天吃了頓飯就結束了。”忽然,我明白了什么是一日之計在于晨。我跑去和父親說:“睡完懶覺之后頭好暈,還是早起讀書更好,一整天都神清氣爽,背書也背得更快,還有好多時間可以做其它事情。”父親聽了,讓我們學著自己調鬧鐘,養成早起的習慣,我猛地點頭答應,把父親的話刻進了心里。 后來我漸漸長大,鬧鐘的聲音代替了父親的聲音。那句“一日之計在于晨”翻越時間的山谷,在每個清晨,激勵著我早起,在全新的一天里創造更多美好。 驚蟄、驚雷、驚艷。 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春雷一聲響,萬物齊生長。春雷像報春的喇叭,竭力喚醒大地上的生命,那些曾被冰雪覆蓋的草木,在春雷的召喚下肆意萌動,向著暖陽熱烈生長。而父親的教誨,就是屬于我們靈魂的驚蟄節氣,他清晨時發出的聲音,宛如春雷陣陣,催人奮進。 春雷的聲音低沉而溫暖,父親的聲音也是如此。在我的心里,那隆隆的聲音,是清晨的鬧鐘,是萬物復蘇的序曲,更是父親的“驚蟄”哲學,在時間的長河里,慢慢融入了我們的靈魂深處,時刻提醒著我們,別犯懶,順應大自然的時間規律,方能事半功倍。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