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正文
分享到:

東南名醫 | 廈大中山醫院嗓音科莊佩耘:把脈“好聲音” 愛護嗓音有技巧

2025-03-10 22:3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伴隨著日趨頻繁的社會交往活動,嗓音疾病的患病率逐年有所增加。近日,記者專訪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嗓音科主任莊佩耘,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愛護嗓音,以及識別嗓音疾病的預警信號。
adeb9c3c58dc1d92729b90273a8cdfdf


莊佩耘(右一)對患者進行手術(受訪者供圖)

東南網3月10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劉學佳 李奇)伴隨著日趨頻繁的社會交往活動,嗓音疾病的患病率逐年有所增加。近日,記者專訪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嗓音科主任莊佩耘,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愛護嗓音,以及識別嗓音疾病的預警信號。

運動時說話不利于聲帶健康

“目前,到嗓音科就診的患者主要有嗓音疲勞、聲音嘶啞、咽部異物感、音域變窄。這些問題約占就診量的60%。”莊佩耘提到,在這其中,職業用嗓者如教師、歌手、主播等群體的就診比例較高。

在日常飲食中,辛辣食物、過燙的飲品等刺激性食物和飲品會對嗓音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它們可能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導致充血、水腫,并能引發咽喉反流進一步刺激咽喉,引發嗓音嘶啞、咽喉疼痛等問題。”莊佩耘說,日常喝完咖啡或濃茶后,聲帶容易脫水,很容易產生損傷,這些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據介紹,長期熬夜或睡眠不足也會導致身體疲勞,咽喉部免疫力下降,并可能引起反流問題,進而影響嗓音健康。另外,適當運動對嗓音健康有益。“注意運動要選擇干凈的環境,在運動的過程中不要說話。”莊佩耘特別提到,比如不要邊跑步邊說話,這樣對聲帶健康并不利,還要避免在劇烈運動后立即用嗓,以免聲帶受損。

對于嗓音保健的技巧方面,莊佩耘表示,日常,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去喝水,應該是有空時就抿一小口水,保持咽喉濕潤。冬天開暖氣或者夏天開空調,屋內非常干燥時也要注意房間里的濕度,濕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太干燥、太潮濕對聲帶都不好。冬天的時候也可以戴圍巾,避免聲帶水分的蒸發。

“如果要大量說話的時候,可以做一個暖嗓的動作,先少量、慢慢地把這個話從小聲到大聲,從低聲到高聲,慢慢的這樣說一些,然后再去正常的去做一個比較長時間的一個講話。”莊佩耘提醒大家,在講完很多話之后,也不要馬上停下來,讓聲帶慢慢地松下來,然后再進行適當休息。

兒童變聲期嗓音需科學呵護

今年,廈大中山醫院新開設兒童嗓音門診,還特別安排在每周日上午,方便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就診,另外,還針對職業用嗓人群,開設主播嗓音康復、音調異常專病門診。

“兒童變聲期要特別注意保護嗓音,不要吃辛辣刺激的東西,避免大聲喊叫和過度用嗓,另外,家長也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新的嗓音。”莊佩耘提到,也要特別注意有些比較敏感的孩子,如果變聲不順利的話,因音調異常被同學嘲笑,甚至會產生心理障礙,不愿意開口說話。

在門診中,有一位13歲的男孩在變聲期因長時間大喊大叫導致嗓音嘶啞。經門診檢查考慮變聲期嗓音障礙引起的音調異常,并合并有聲帶小結,經過康復訓練師的心理疏導及嗓音康復訓練,男孩調整了說話方式,并開始注意保護嗓音,避免過度用嗓。一段時間后,他的嗓音便恢復正常。

此外,比如主播、老師等職業用嗓人群,經常會吃潤喉糖,對此,莊佩耘表示,這種方式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潤喉糖常含一些薄荷,它只是麻痹咽喉,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一些癥狀。大家可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訓練正確的發音方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咽喉部是很多全身疾病的前哨站

一些嗓音異常的情況,可能是多種疾病的早期表現,及時就診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潛在的健康問題。

“其實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句話,每個人一定要對自己的嗓音敏感。”莊佩耘表示,若出現持續兩周以上的嗓音嘶啞、發音困難、咽喉疼痛、異物感等問題,需及時就醫。

據了解,咽喉部是很多全身疾病的前哨站。以嗓音異常為首發癥狀,通過中山醫院嗓音科診斷,最后確診為“漸凍人癥”的患者就有7例。

半年前,43歲的張先生開始出現聲音嘶啞、發聲費力,甚至有時說話含糊不清。起初,他以為只是普通的咽喉炎,并未在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不僅沒有緩解,反而逐漸加重,甚至出現了吞咽困難和呼吸不暢的情況。經過多次就醫,最終在廈大中山院嗓音咽喉科被確診為“漸凍人癥”,隨后及時轉診神經內科治療。

此外,肺癌、甲狀腺癌患者可能因腫瘤壓迫、侵犯喉返神經導致聲帶麻痹而出現嗓音嘶啞,其他還有一些風濕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等,也會通過嗓音發出預警信號。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