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里的“魚文化”
2025-02-18 11:44:36?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無魚不成席”,在中國年俗的盛大畫卷中,魚始終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那尾尾靈動的魚,穿梭在歲月的長河里,承載著厚重的文化意蘊,宛如一首悠揚的古曲,在每一個新年的喜慶氛圍中奏響。 魚,尤其是鯉魚,年俗文化里閃耀著吉祥的光輝?!棒~”與“余”同音,這巧妙的諧音仿佛是大自然饋贈的語言密碼,讓“年年有余”的美好祈愿在人們心間生根發(fā)芽。每到新年,闔家團聚的餐桌上,那一條完整的魚便是這一祈愿的具象化身。它靜靜躺在盤中,像是一座滿載希望的寶庫,象征著這一年將會有結余,家庭的財富、幸福和好運都會有所盈余,就像那漲滿的谷倉,永遠不會匱乏。 “鯉”又與“利”相同,商人們對鯉魚更是青睞有加。商肆店鋪開張之日,那蓄養(yǎng)鯉魚的魚缸被恭恭敬敬地放在門前,宛如一位招財進寶的使者。魚兒在水中自在游動,似乎在預示著生意場上的順遂如意,收益盈利如那潺潺流水,源源不斷。鯉魚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人們對財富和繁榮的無限憧憬。 鯉魚的吉祥意義還遠不止于此。它猶如一位傳遞愛意的浪漫使者,在文化的長河里泛起層層浪漫的漣漪?!棒~雁傳書”“鯉魚灑子”“魚傳素尺”這些美好的詞匯背后,是鯉魚被賦予的愛情象征意義。它優(yōu)美的體態(tài)、鮮艷的色澤和與人親近的性格,仿佛是為愛情而生的精靈,在古老的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穿梭,將愛情的甜蜜與美好傳遞給每一個聽聞的人。 “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更是家喻戶曉,如同一盞高懸的明燈,激勵著無數(shù)人奮勇前行。黃河內的鯉魚跳過龍門之后便化龍而去,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蛻變。寒門學子們把自己比作那奮力跳躍龍門的鯉魚,現(xiàn)代社會中的各類升學考試和職位競爭便是那難以逾越的龍門。他們在書桌上挑燈夜戰(zhàn),懷著鯉魚躍龍門般的壯志豪情,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命運的逆襲,從平凡走向輝煌,就像鯉魚從渾濁的河水飛身化龍,去擁抱那片更為廣闊的天空。 回顧歷史,春秋時期孔子的兒子因鯉魚而得名,這一佳話讓我們看到鯉魚作為祥瑞之物在當時就已深入人心。而在民間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鯉魚的形象更是無處不在。在年畫或剪紙里,天上云龍飛舞,水中鯉魚翻騰,那龍首魚身的形象和鯉魚翻越龍門的畫面,承載著人們對科舉及第、功成名就、仕途順利等諸多美好的向往。 在年俗的舞臺上,魚還扮演著祭祀祝福的重要角色。從古老的祭祀儀式到日常的人際交往,魚都是不可或缺的祭品和禮物。它就像一位默默的使者,在人們與神靈、人們與親友之間傳遞著敬意與祝福。當舊歷新年迎財神時,那一對“元寶魚”是必備之物,此時的鯉魚又被賦予了財神爺?shù)囊饬x,仿佛帶著財神的恩澤,為家庭帶來新一年的財運亨通。 中國的魚文化源遠流長,如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匯聚了圖騰崇拜、豐稔物阜、祭祀祝福等諸多內涵。在這其中,鯉魚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在年俗文化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路。它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精神寄托。在每一個新年的喜慶氛圍里,魚文化都將繼續(xù)傳承下去,如同那古老的歌謠,永遠在人們的心間回蕩。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