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央媒看集美> 正文
分享到:

廈門市集美區全力譜寫跨島發展新篇章

2025-02-13 11:35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實現人口、產業、城市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廈門市集美區全力譜寫跨島發展新篇章

人民網廈門11月11日電 (余乃鎏、陳博)“全區經濟總量增長1.6倍”“今年以來新增常住人口4.77萬人,新增各類商事主體2.91萬戶,實現人口、產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同頻共振”“區產業投資基金規模超778億元,居全國各區縣第三、全省第一”……

11月11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集美區專場)。本次發布會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上官軍主持,集美區相關負責人重點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展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發布會上,集美區委書記胡旭彬介紹,集美是廈門工業發源地、跨島發展先行區、動能轉換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轄區常住人口數量快速增長,目前已超118萬人,2021年以來穩居全市第一,青年人口占比46%;全區GDP從383.37億元躍升至993.48億元,經濟總量增長1.6倍,先后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中國工業百強區、全國“數字鄉村百強縣”、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區)等榮譽,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集美學村構筑人文集美獨特優勢。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集美學村構筑人文集美獨特優勢。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在跨島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方面,近年來,六大片區建設齊頭并進,城市品質不斷升級,集美新城新增城市建成區34平方公里,打造集美中央活力區(CAZ),獲評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圍繞全市“4+4+6”產業體系,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能源商用車、新型能源與系統、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及美食、美妝、美妙視聽、美好設計、美滿身心等“五創五美”產業;突出基金賦能產業發展,集美區產業投資基金規模超778億元,居全國各區縣第三、全省第一,杏林灣基金聚集區基金注冊規模超2440億元,今年以來凈增430億元;廈門軟件園三期形成規模效應,累計注冊企業數達1.6萬家、注冊資本1036.57億元,入駐員工超7萬人;人氣商氣持續集聚,2012年以來常住人口累計增長超48萬人,新增各類商事主體23.19萬戶;堅持以高水平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杏林灣、九天湖生態環境整治成效持續提升,杏林灣水利風景區獲評省級水利風景區,后溪工業組團成功創建全省領先的三星級低碳工業園區。

杏林灣水域風光旖旎。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杏林灣水域風光旖旎。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在改革開放邁進更深層次方面,集美區堅持創新驅動,累計培育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55家,分別占全市的29%、21.9%、21.2%;積極打造兩岸融合發展集成服務示范區,鞏固拓展全省兩岸融合發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成效,在集臺企總數達1411家,新增2家上市臺企,設立全省首個區級臺商增信基金,推出臺胞專屬金融服務“臺e貸”“薪速匯”,打造閩臺關系檔案文獻展、集美兩岸融合展廳、臺商之家等平臺矩陣,設立2個國家級、8個省級交流基地和臺青創基地;推進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打造產學研科創人才集聚高地,立足轄區高校密集優勢,共建嘉庚高新技術研究院、政產學研基地,先后建成校企研究生工作站32個,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86個,新增市“雙百”人才落戶數連續九年全市第一;今年以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為契機,舉辦全球嘉庚系學校聯誼活動,設立誠毅發展基金,大力開展海外招商、校友招商,凝聚僑心僑智僑力;發揮國際合作中心、金磚創新園等平臺作用,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打造深化國際合作的“試驗田”和服務企業出海的“橋頭堡”。

位于集美區的園博苑是備受廈門市民游客青睞的打卡點。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位于集美區的園博苑是備受廈門市民游客青睞的打卡點。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在民生福祉邁向更高水平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集美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7%和156%,累計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近15萬人;鄉村振興快速推進,打造4條鄉村振興動線、6條農村旅游路線,累計引客下鄉超130萬人次,探索村集體發展用地多元化開發建設模式,全區2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0萬元;教育發展提質擴優,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96所,新增建設學位9.05萬個,高位嫁接福建教育學院、南京師范大學等多家優質高等院校資源;醫療衛生普惠便捷,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等多家醫院落地運營,啟動華西健康產業城建設,14家醫療機構獲評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成“智慧集美”平臺和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刑事警情持續下降,平安集美更加可觸可感。

大力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青年人口成集美顯著發展優勢。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大力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青年人口成集美顯著發展優勢。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抓產業促發展、抓改革擴開放、抓基礎保民生、抓作風提效能,全力譜寫集美跨島發展新篇章。”胡旭彬表示,集美區將繼續發揮人文集美獨特優勢,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聚焦“五創五美”產業,發展細分領域,推動產業加速聚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布局十大產業園和商業航天、低空經濟、衛星互聯網、新一代半導體等未來產業,激發產學研融合勢能,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最大增量”;堅持以改革的思維化解高質量發展堵點難點問題,扎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持續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用心用情解決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領域的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更高水平平安集美建設,讓民生更有溫度……“牢記使命、踔厲奮發,奮力跑好跨島發展‘接力賽’,努力交出更加精彩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當天,集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志輝,副區長林偉藝也一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發布有關情況。發布會期間,集美區相關負責人就該區如何堅持“人文集美”發展戰略并把人文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杏林灣基金聚集區發展情況、重點打造的中央活力區(CAZ)招商引資及項目落地等方面的成效、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舉措和成效等進行了介紹。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