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奮進集美 > 集美報 > 正文

讀陳俊峰《村里村外》有感

2025-02-06 11:23:54? 作者: 張桂輝?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一片真情系鄉村——讀陳俊峰《村里村外》有感

村,可小可大,小的數十人,大的千把人;村,或遠或近,遠的在天邊,近的在眼前。讀著陳俊峰的《村里村外》,仿佛走進一個可親可愛的鄉村。

鄉村,是每個人的老家。沒有鄉村,就沒有城市;沒有鄉村,便沒有我們。

陳俊峰,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參軍入伍后,便離開了農村,但他心中有著深深的鄉村情結。陳俊峰出生在鄱陽湖畔的都昌縣。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都昌縣人民武裝部服役期間,與當地百姓有過零距離接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里的村民誠實純樸、勤奮耐勞??》宓纳矸?,早已由士兵變成軍官,由農村定居城市了。13年前,轉業到廈門市集美區政府機關工作。在用心履職的同時,堅持業余創作,散文不時見諸報端。

《村里村外》中的77篇作品,分為“稻花香里說童年”“今夜情思寄故鄉”等五輯。書的腰封上,印著簡短的三行文字:“村里有故事,村外有傳說/走著走著/便成為故事中的人。” 讀著這些“故事”,引起我這個農家子弟的陣陣共鳴、絲絲回憶。

認識陳俊峰有幾年了。他給我的感覺是,不茍言笑、乏味低調。可是,做起文章來,儼如換了一個人——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在《知了聲聲念故鄉》開篇,他這樣寫道:“夏天到了,滿村子都能聽到知了的歌唱聲,唱得很歡,整個村子也因此變得熱鬧起來。”老家有句農諺:知了叫,割早稻;知了爬,送晚茶;知了飛,碼草堆。盛夏七月,赤日炎炎,知了聲聲。那些半個拇指大小、隱身枝葉之間的生靈,不知是為了用聲音宣示它們的存在,或者是為了借歌唱展示它們的才藝,天氣越熱,唱得越歡,全然不知疲倦一般,不到太陽下山,絕不偃旗息鼓。我對知了,除了這些印記,并無其他思戀。陳俊峰則不然。從農村到城市,知了聲變少了。于是,他發出感嘆:“每到夏天,內心總莫名其妙感到少了點什么,對故鄉的思緒也變得越來越濃郁起來。”

幾十年前,看電影并非易事——城市居民,要排隊碰運氣買票;農村觀眾,則只能看露天電影。即便如此,也是農家子弟最開心的一件事。在廣場上看露天電影,以放映機位置附近為佳。小時候,我每每扛上自家的木板凳,早早前去占領位子。陳俊峰在《鄉村看電影》中寫道:“坐在放映機旁邊還有一個好玩的事,那就是在電影開始和結束的瞬間,我們這些調皮的小孩會故意將手伸到放映機鏡頭前的光束里,還有的小孩干脆將自己半個腦袋都伸進去。于是屏幕上一會兒出現一只手,一會兒出現一個腦袋的畫面……現在想想都好笑?!?/p>

割水稻,拾稻穗,本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在陳俊峰眼里,卻變得頗有意思起來。他的故鄉是水稻的主產區,在《稻花香里說童年》中,他先用寫實的手法描述:“水稻成熟時微風吹過,滿田野的稻穗扭動著婀娜多姿的腰身,發出沙沙的聲音,整個稻田像個大舞臺,無數稻穗盡情向大地舒展,把大地裹得嚴嚴的,一片金黃,此起彼伏的稻浪,把豐收的喜悅傳向遠方?!敝蠊P鋒一轉:“稻田里的童年快樂多,每當我把撿來的稻穗拿回家時,太婆總是用她那長滿老繭的手,雙手使勁揉搓著稻穗,把稻谷一粒一粒的搓脫下來……太婆總是用煮好的雞蛋回報我的勞動,這大概就是我樂意拾稻穗的緣由,現在想來真是饞?!?/p>

陳俊峰的作品,既是用手用筆寫的,也是用心用情寫的。在《新城夜色醉迷人》中,他從臨湖而建的集美新城優美環境切入,對氣勢磅礴的嘉庚建筑等做了“素描”,繼而目光轉向市民廣場,“最惹人注目的一群輪滑小朋友,腳上的熒光鞋像哪吒腳上的風火輪一樣,在平坦的廣場上劃出一道道亮麗的弧光。他們不懼失敗和艱辛,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快樂在他們臉上流淌,幸福彌漫著整個夜空。”接著,由新城想到鄉村,由現在想到童年:“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山村里的小伙伴只能借著滿天繁星玩著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如今小朋友們可以在夜如白晝的廣場上無憂無慮地盡情玩耍,讓人真是羨慕。”最后發出感慨:“年代不同,但我們都有著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難能可貴?!绷攘葦嫡Z,立意隨即高了起來。

朱自清說:“故鄉是永恒的,它不是過去的回憶,而是未來的憧憬?!钡渤H?,或多或少,或濃或淡,都有家鄉情結。對陳俊峰而言,故鄉的一山一水,村里的一樹一石,都能勾起他的無限遐想,觸動他身上的每一根神經。他說,無論客居何處,永遠走不出家鄉的山,離不開家鄉的水,忘不掉家鄉的人。讀了《村里村外》,我相信,這是他的真情表白。

(來源:集美報)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