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的光
2025-02-06 11:11:17?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世界上的好多光,都是太陽的碎片。 在圖書館時,偶有陽光透過玻璃窗,打在書頁上,長方形的、正方形的、菱形的……陽光在此具象化,成了紅木桌上四四方方的暖黃色格子紋。我把手放上去時,它又變成了曲面,緊緊覆上我的手背。在桌上時,它安靜而沉穩地待在一個靜止的平面上,到了手上后,它又立體而包容地握住我被寒風凍僵的手。怪不得古埃及人信奉太陽神,靈動富于變化的陽光,真的具有不可比擬的神性。 從早到晚的影子有不同的長度。那天夕陽下,我走在暮光里,影子被拉得很長。低下頭,我看見自己兩倍高的黑色影像和擠進冗余空隙的橘黃色陽光。而正午,黑色的影子在腳下縮成一團,四面八方都是熾熱陽光的舞臺。街邊的狗、山上的樹、城市的高樓,有時拉長,有時壓縮,陽光打破自己的完整,在世間萬物身上作出了不同風格的畫。 我偏愛原本的太陽,我想找一個沒有影子的地方,去看完完整整的光。 某個午后,我獨自一人來到一片沒有建筑物、沒有樹木、沒有行人的空地,以為在這里可以找到我心中的太陽。這是一個廢棄的廣場,因為周圍拆遷暫時變得冷清,唯有我和我的影子,以及幾乎占領所有地面的陽光。沒有樹木和建筑物的遮擋,陽光就這樣直愣愣地抵達我的肌膚。頃刻,我看見了一大片金黃色地毯,享受著與陽光的快樂幽會。 可是沒過多久,我的頭頂滲出了黃豆大小的汗珠,臉頰也開始發燙變紅,我馬上找了一處樹蔭喝水休息。樹下的陽光是圓形的小點,斑斑駁駁地爬上我的胳膊。比起那片空地,這里的陽光明顯更加溫和,不再扎眼和燙人。樹木奪走了部分陽光,是為了保護脆弱的生靈和敏感的肌膚。我突然釋懷了,原來打碎刺眼的光,是大自然別有用心的安排。 大學時,我時常覺得自己不完美,于是尋找各種方式提升自己,去讀書、去健身、發展各種興趣愛好。我看過一本書里寫:人生,就是不停地拆下又重組人生拼圖的過程。對此我深信不疑,并想要抓住一切時間和機遇去拼好屬于我的拼圖。可當我能寫出閃光的文字了,又開始羨慕那些能在舞臺上輕松自如的演講者,好像不管我怎么努力,都不能成為面面俱到的優秀者。我的人生拼圖,就像無邊無際的世界地圖,實在太廣闊。 那天,和朋友去逛公園,我們在陽光下漫步。朋友告訴我,她喜歡樹林里細碎的陽光,金燦燦的,不灼熱,但柔和。她還說很喜歡我的文字,就像陽光一樣,讓星星點點的溫柔滲入肌膚。我很喜歡她的比喻,也終于和心中的“完美主義”和解——比起完整的太陽,帶著影子的地面才是世界的畫像;比起成為完美的人,看到自己的光環才是真正的明媚。 我們竭盡一生去追尋無瑕的太陽,卻忘記了我們每個毛孔散發出的、打碎的光。我們總在仰望他人的輝煌,卻忽視了自己內心的光芒。而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光,有著獨一無二的美好和恰到好處的溫柔。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擁抱每一個被打碎的光點,因為正是這些光點,構成了我們獨特而美麗的人生。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