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人大思明代表小組視察思明區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工作
2025-01-15 09:06:2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舊地改造惠民生 新家共管優治理 市人大思明代表小組視察思明區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工作 市人大思明代表小組在嘉美花園了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嶼后南里小區環境大提升。圖為小區黨群服務站和新鄰驛站。 文屏山莊一期舊貌換新顏,小朋友在小區玩耍。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燕如 通訊員 夏思萱 圖/記者 林銘鴻)“小區環境變好了,活動空間更多了,居民住得更舒適了?!痹诶吓f小區改造現場,市人大思明代表小組詳細聽取工作人員介紹相關情況后,頻頻點頭。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環,也是關乎民生的實事工程。昨日,市人大思明代表小組視察思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代表們通過聽、看、問、議等方式,全面了解老舊小區改造成果,與各方人員深入交流,充分肯定了思明區老舊小區改造取得的成效。 診治“老年病” 煥發“新活力” 代表們視察的第一站是鷺江街道廈禾社區嘉美花園,作為我市最早一批商品房小區,建成于1986年的嘉美花園已近40歲高齡。 現場,代表們和工作人員深入交流,詳細了解改造工作的各個環節,全面了解小區是如何通過改造治好“老年病”煥發“新活力”。 緊緊抓住“帶頭人”這個關鍵,嘉美花園率先成立業委會和小區黨支部,同時引領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聯動,各自發揮優勢、相互協作,共同推動改造工作順利進行。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街道和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推動、民主協商、多方監督”的思路,形成“基礎提議-大家商議-專業審議-居民決議”的四議工作機制,由改造各相關方群策群力,共同制定改造方案,推進改造落實落細,完善全過程監督。 有了治理良方,面對居民不同改造訴求,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代表們深入小區各角落,見證一系列改造成果:拆除廢棄水池,改建實用的集中充電樁;拓寬道路、合理規劃停車位,有效緩解小區交通擁堵狀況;增設健康步道,滿足居民茶余飯后健身需求…… “三分改,七分管”——社區黨委引領小區從“有人改”到“有人管”。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調動居民積極性,推動嘉美花園營造了“自己事自己議,小區事小區管”的良好氛圍,凝聚小區治理的先鋒力量,形成支部搭臺、黨員帶頭、居民合力的常態化小區治理新局面。 破舊立新 環境大提升 大力度拆除違建,拓寬道路,車輛有序停放;增設休閑小廣場、公共晾曬區,加緊推進社區食堂建設,滿足居民需求……在筼筜街道嶼后西社區嶼后南里小區,代表們深入了解小區實現“嶼后不落后,南里不困難”背后的故事。 建于1991年的嶼后南里小區,原屬于開放式無物業小區,存在樓房老、道路破、管網堵、環境差等問題。 社區黨委以小區問題和群眾需求為導向,針對小區改造方案及違建拆除、沿街店鋪占道、垃圾投放點位設置等問題,累計召開近鄰茶話會、征求意見會、自治小組座談會30余場,與居民代表現場溝通20余次,做到充分溝通、凝聚人心,為改造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讓代表們印象深刻的,是嶼后南里小區南側花市的改造:高顏值的花店一條街令人賞心悅目。不過,改造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占道經營、污水橫流、通行擁擠。小區黨支部書記張秀玉作為花店的業主,全程參與小區改造。在她的帶頭發動下,社區摸排了每家花店的經營情況、店面需求等信息,商鋪也做了一系列整改提升。如今店家自覺規范經營,做好門前三包?;ㄊ幸浴斑m當跨店經營”帶動了整個片區市容市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張秀玉笑著說:“現在花店一條街吸引很多人來打卡呢。” 畫好老舊小區 治理“同心圓” 走進梧村街道文屏社區文屏山莊一期,映入眼簾的是近鄰便民服務點、聚馨園、黨員先鋒崗等服務小區居民的窗口和平臺。代表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談,切身感受小區變化。 文屏山莊小區始建于1996年,其中文屏山莊一期共17棟,1050戶。過去,這里存在設施老化、環境臟亂、鄰里不和諧等問題。2022年,思明區“近鄰·思民”專項活動全面開展,由區委組織部牽頭,有關區直部門、街道聯動成立綜合治理工作專班,開啟文屏山莊綜合治理行動。 治理前期,68名黨員及百名志愿者在三周內集中入戶收集民意,召開27場座談會,形成8份問題清單并率先解決。在深度推進治理過程中,小區5個黨支部組織架構進一步優化,選優配強支部書記,并選舉產生新一屆業委會。群眾充分參與,每個樓棟組建自管小組,召開聯席會議,制定居民公約。在具體提升行動中,形成“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修復路燈、修剪樹枝、拆除違建等環境提升問題迎刃而解。 代表們了解到,居民參與治理的熱情空前高漲。根據老人需求,社區黨委、供餐企業、小區商家協會共同推動,在小區便利店設置助老取餐點;小區內長樓梯多,第一支部書記兼業委會成員仇惠婷發動黨員認捐,為居民提供4套能歇腳的愛心桌椅;小區涼亭開設“文屏茶話會”,居民們邊泡茶邊議事,成功解決多個問題……畫好老舊小區治理“同心圓”,文屏山莊實現了從“面子”到“里子”的蝶變煥新。 聲音 市人大代表呂韶風: 對癥下藥 有的放矢 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才能讓老舊小區改造達到效果,我們可以理解為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這次走訪小區發現,成功改造的前提就是做到問需于民,才改造出了符合居民期待的居住環境。還有一大亮點是,這些小區普遍重視適老化改造,老人的需求得到充分重視。 市人大代表劉臻: 黨建引領 重視民意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工程。通過視察后我有兩點比較深的感受,首先,改造充分征求居民意見,改造內容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污水管網、電力設施等基礎設施改造,工作做得很細。其次,改造過程中注重黨建引領夯實基層治理,在改造中形成有溫度的小區。 市人大代表薛江華: 多元共治 長效管理 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三個小區雖規模不同,但在改造提升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夯實治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嘉美花園,不僅在改造中,在改造后也注重發揮街道、社區、物業、居民等多元共治的力量,實現長效常態管理。我認為深入挖掘居民中的能人達人,有利于培養隊伍、服務居民,更深入地推動居民自治,推動小區治理提質增效。 市人大代表周曉蕓: 群策群力 改善環境 老舊小區通常面臨設施老化、環境臟亂等問題,小區改造后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提升,尤其增設了居民公共活動空間,不僅改善了小區面貌,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像嶼后南里小區,通過多方群策群力,攻克了拆除違建等難題,順利完成改造,充分體現政府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的堅定決心。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