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廈門的省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立法
2025-01-15 09:06:2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來自廈門的省人大代表建議: 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立法 廈門日報福州訊 (特派記者 詹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家政服務員、護工護理員等都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都應當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報告同時提出,要完善社會保險體系,深化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占職工總數的 21%,其權益保障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來自廈門的省人大代表、廈門市社會福利中心副主任韓韜軼同樣關注這個問題。她建議,要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立法。 韓韜軼在調研中發現,根據人社部等八部委共同印發的《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許多未確立勞動關系的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屬于“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未納入勞動法保護的勞動者”,他們在享受社會保險、最低工資、最高工時、休息休假等法定基本勞動保障時,面臨不少困難。 現階段,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資、工時、休息休假及勞動強度等基本勞動權益,主要取決于平臺的制度規則、平臺算法、考核指標和獎懲要素等,有別于傳統的勞動標準。 韓韜軼說:“目前,我國的勞動法律體系規范面對新就業形態,存在時間差、空白區,建議我省率先探索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立法,補齊新就業形態法治保障制度短板,先行探索試驗,為國家立法積累經驗。” 考慮到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涉及主體眾多,商業模式、用工形態等都存在差異,韓韜軼建議可以通過分場景的“小快靈”立法切入,規范新就業形態有關公平就業、薪酬支付、工作強度、安全衛生責任制、社會保險、職業傷害等具體問題,強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制度支撐。 韓韜軼還建議,暢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渠道,加快推進市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建設,并引入法律援助、工會調解等形成保障合力,探索“法治+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形成權益保障、公共服務一體化平臺。 “加大對平臺的監管力度也很重要。”韓韜軼說,平臺企業通常規模較大,它們的運營管理標準和保障能力水平不僅影響企業微觀個體,還影響整個行業標準和導向。因此,平臺企業應承擔與其行業地位相符的公共管理職責,配合相關部門共享勞動用工數據,比如用工規模、工作時長、報酬水平等。相關部門要加快建立“服務+保障+監測”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設定嚴密科學的用工監測機制和預警系統,為勞動者維權和政府監管提供數據支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