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時政 > 正文

?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

2025-01-14 09:24:19? 作者: 詹文?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

省政府工作報告多處提及廈門經驗廈門項目,對廈門未來發展提出新期許新支持

廈門日報訊(福州特派記者 詹文昨日,在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省長趙龍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24年工作成效,描繪2025年發展藍圖。

在這份高含金量的“成績單”“路線圖”中,廈門元素頻現。報告中多處提及廈門經驗、廈門項目,并對廈門未來發展提出新期許、新支持。

回顧2024年工作時,報告中提及廈門綜合改革試點的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廈門入選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廈門獲批實施臺灣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廈金大橋(廈門段)建設穩步推進、廈門馬拉松火爆出圈、廈門園林植物園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諸多廈門的建設發展新成果。

謀劃2025年工作中,報告對深化廈門綜合改革試點、建好廈門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支持廈門爭創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支持廈門設立空港綜合保稅區、支持廈門探索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建好廈門生物醫藥港、支持廈門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提速建設廈門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廈臺海運快件集散中心、構建廈金“同城生活圈”、支持廈門打造區域國際賽事中心、支持廈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提出新期望。

科技創新

支持打造福廈人才集聚平臺

2024年,我省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4萬家,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超1200億元。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仍是2025年重點。報告提出,我省要堅持自立自強,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塑造發展新動能。

今年要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支持福州、廈門、泉州爭創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持續鞏固“雙減”成果,穩步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以人才激活創新之源,支持打造福廈人才集聚平臺,探索建設青年發展型省份。

今年還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揮福廈泉自主創新示范區集聚效應,建立與大院大所大企大平臺常態化協作機制。

產業升級

建好廈門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

2024年,我省筑牢實體根基,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累計為9000多家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廈門、泉州入選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福州、廈門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泉州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廈門空港型、三明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入選國家建設名單,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報告指出,2025年,我省要堅持因地制宜,大力推動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持續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定力抓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滾動實施1500個以上省重點技改項目。以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姿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建好廈門生物醫藥港等專業化園區,新建3個以上省級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平臺。以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志氣抓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建好福州、廈門、泉州3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加快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壯大現代物流業,深化“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新開通5條國際航線,支持廈門、福州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壯大文化旅游業,培育建設武夷山、鼓浪嶼等世界級旅游景區,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改革開放

支持廈門設空港綜合保稅區

2024年,我省深化改革開放,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有作為。改革添動力,廈門綜合改革試點29項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開放激活力,金磚科創基金正式投用,“絲路海運”聯盟成員達343家,成功舉辦第二十四屆投洽會。內需釋潛能,跟著演出、賽事去旅行成為新爆點,廈門園林植物園、龍巖冠豸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廈門、福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達2790.6萬人次、1529.9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

報告提出,2025年,我省要堅持敢為人先,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更大力度縱深推進改革,深化廈門綜合改革試點,形成更多首創改革成果。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化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工作,支持廈門設立空港綜合保稅區,更高水平建設金磚創新基地、海絲中央法務區。

兩岸融合

支持廈門探索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

2024年,我省發揮獨特優勢,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步伐更大。推動政策落地,廈門獲批實施臺灣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密切經貿合作,設立大陸首只由臺商發起的兩岸產業投資基金,累計研制兩岸共通標準285項。推動資源共享,廈金通氣工程大嶝LNG氣源站已具備投產條件。促進便捷聯通,廈金大橋(廈門段)建設穩步推進,“小三通”客運航線年客流量達120萬人次。增進民間交往,成功舉辦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等重大活動。

報告提出,2025年,我省要用更實舉措推進兩岸融合。打造合作緊密的第一家園,推動共建兩岸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廈門、平潭探索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建設廈臺海運快件集散中心。推進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加密閩臺客貨運航線,構建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帶動更多臺灣同胞以融合發展為共同事業,攜手打拼好日子。打造情感交融的第一家園,辦好海峽論壇等品牌活動,鼓勵青少年、“首來族”等臺灣基層民眾來福建。

協調發展

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

2024年,我省強化統籌兼顧,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取得實效。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加快推進強省會戰略,正式發布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城市功能持續增強。

今年,我省要繼續讓山與海、城與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報告提出,2025年,我省要堅持協同聯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做強都市圈,優化廈漳泉都市圈內部空間結構,推進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挺進深遠海,滾動實施300個以上海洋經濟重點項目,提速建設福州、廈門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今年還要全力以赴擴大投資,抓緊項目建設。推進廈門新機場、廈門港翔安1—5號泊位等建設,開建溫福高鐵、廈漳泉R1線等,提速龍巖新機場、廈安鐵路等前期工作,爭取贛龍廈、昌福廈等高鐵項目納入國家鐵路規劃。

民生福祉

支持廈門打造區域國際賽事中心

我省持續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穩步改善提高。2024年全省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1.4萬個,普通高中錄取率近70%,建成10個線上零工平臺、727家線下零工驛站,成功舉辦金雞百花電影節、福建藝術節,廈門馬拉松等“八閩名賽”火爆出圈。

建設美麗福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2024年,我省抓好示范創建,廈門同安灣、泉州大港灣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優化治理模式,系統總結和學習運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加快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報告提出,2025年,我省要堅持民生為大,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既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更強化“好不好”的建設。全力促進就業增收,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萬人。全心守護人民健康,辦好世界田聯鉆石聯賽等國際賽事,支持廈門、平潭打造區域國際賽事中心,促進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

2025年,我省要堅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辦好金雞百花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支持廈門、泰寧、建甌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推動萬里茶道、嘉庚教育遺產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0%~5.5%,根據實際情況爭取更好的結果,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左右,出口增長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

報告中的這些話振奮人心

勞動者的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份工資都牽動著一個家庭的幸福,我們將持續努力,不負大家的每一滴辛勞汗水。

在我們福建,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好山好水好空氣總是令人欣喜自豪。

生態“顏值”蝶變富民“產值”,綠水青山已經成為幸福靠山。

辦好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讓孩子們跑起來,長得壯壯的,練得棒棒的。

吸引更多游客來福建體驗山的秀美、水的靈動,感受海的壯闊、天的碧澄。

我們的態度一以貫之,我們的意志堅定不移,經濟發展的“中梗阻”在哪兒,社會民生的堵點痛點在哪兒,我們的改革就推進到哪兒,改就改到位、改就改徹底,改出政府效率、改出市場活力、改到群眾滿意。

支持企業發展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要,甘居幕后,不能今天去一趟、明天去一趟,導致企業不勝困擾,好心辦了壞事。

再次重申,政府務必帶頭講誠信,新官理舊賬,說話要算數,做到言而有信、誠實守信、增強互信,決不能失信于企業、失信于市場、失信于百姓。

改革離不開探索,探索就少不了試錯,我們將旗幟鮮明為改革者撐腰鼓勁,決不能改革時你上、出了問題我躲,寒了改革者的心,讓改革創新孤軍深入、孤立無援。

向群眾取經,拜人民為師,把文件中讀不到、會場上聽不到、辦公室里想不到的群眾智慧匯聚起來、運用起來,讓決策更合實際、政策更接地氣、對策更好落實。

工作成效如何,不能自說自話、涂脂抹粉,好還是不好要請群眾來評價,讓群眾來打分。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