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區政協工作報告解讀
2025-01-10 11:43:49?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解讀集美區政協工作報告 緊扣民生謀良策 服務大局促發展 集美區政協緊扣民生福祉,服務發展大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集美實踐貢獻“政協力量” 在集美區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集美區政協交出了一份年度履職答卷。2024年,集美區政協堅決貫徹區委工作部署,緊扣民生福祉,積極服務發展大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集美實踐貢獻“政協力量”。 回眸2024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 人心齊,泰山移。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是政協工作的中心環節。 一年來,集美區政協強化思想政治引領,組織“第一議題”集體學習29次,高質量舉辦區政協機關讀書班集中研討交流;組織各層面開展學習討論活動36場,開展專題黨課5次,深入學習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從舉辦全體委員培訓班、常委暑期讀書班,到開展“書香政協”“委員講堂”等品牌活動,集美區政協將委員學習融入日常履職全過程,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形成行動合力。圍繞“團結奮斗”時代主題,集美區政協廣泛凝聚共識、開創新局面。在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與區委統戰部聯合舉辦座談會,弘揚傳承嘉庚精神。今年還首次組團走進港澳,加強與校友、委員的感情聯絡。 作為兩大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和兩岸融合發展集成改革試點區所在地,集美區政協積極落實工作要求,邀請臺胞參與政協協商視察活動,舉辦聯誼座談,推動設立“臺胞健康之家”專區,讓臺胞感受到“政協協商”的實用性和集美的溫暖。此外,集美區政協還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系,暢通交流合作渠道,搭建知情明政平臺,營造了民主團結的良好氛圍。 緊扣中心工作 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集美實踐 黨委和政府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集美區政協認真貫徹區委工作部署,聚焦城市能級提升、產業發展、文化提升、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積極建真言、出實招。 針對城市更新戰略,區政協召開常委會專題協商,圍繞低效工業用地利用、老舊小區及廠房改造、城市信息系統建設等議題,提出37條具體建議,并深入調研31個課題,形成專題報告,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支持。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集美區政協依托文教區優勢,組織高校委員與企業政協委員、專家共商發展大計,針對新型工業化、體育產業創新、庭院經濟等議題開展專題協商與視察,強化新能源產業鏈提案督辦,增強城市競爭力。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區政協通過視察杏林灣區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情況,提出改善建議,并圍繞環九天湖文旅核心圈建設開展對口協商,促進生態與文旅融合發展。文化提升亦是重點,區政協通過座談協商探討打造兩岸流行文化中心,提出影視文化、音樂交流、多元文旅項目等融合建議,并通過提案形式推動學村景區提升、非遺文旅融合、特色僑房保護等工作。近期,《集美區嘉庚建筑風貌管控方案》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嘉庚文化的傳承與城市形象的提升。 心系民生福祉 共繪惠民新愿景 人民政協為人民。一年來,集美區政協堅持人民至上,將群眾福祉置于履職核心,深入調研協商,積極回應民生關切。自集美區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以來,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292篇,采用并上報265篇,其中近60%聚焦民生實事。 針對集美大社交通不便問題,區政協通過“微協商”機制,推動公交服務進社區,啟用嘉庚公園公交場站,解決游客與居民出行難題。此外,還著力解決醫院停車難、交通隱患、城中村治理等“關鍵小事”,切實改善市民生活。 在關注“小問題”的同時,區政協亦不忘“大民生”,通過民主監督推動養老事業、民營經濟惠企政策等落實,促進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區政協還積極開展“委員基層行”活動,通過政策宣講、服務企業、醫療義診、法律援助等57次實踐活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協委員的關懷與幫助,特別是法律界委員為困難群眾提供14件法律援助,讓“委員就在身邊”成為群眾的真實感受。 展望2025 以“政協之能”更好服務“改革之為” 2025年,集美區政協將繼續錨定區委中心工作履職擔當、多謀良策,切實以“政協之能”更好地服務“改革之為”。 強化協商議政。聚焦區委九屆九次全會《決定》明確的重點改革任務和區委九屆十次全會的部署要求,精準選擇政協履職課題,納入年度協商計劃。緊扣加快布局“五創五美”產業以及發展低空經濟、海洋經濟等重點議題,深入開展調研視察。圍繞建設科創平臺、推進人文集美建設等積極協商建言。聚焦重大項目建設、重大工作部署和重點任務落實,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等開展民主監督。 強化機制創新。加強政協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不斷拓展協商民主的廣度、深度。支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參與區委重要改革議題的協商討論,一體提升協商互動深度。建立專題反映社情民意的常態化推進機制,持續推動委員下沉鎮街聯系服務界別群眾,著力完善民主監督機制。 強化凝聚共識。進一步完善常態化走訪聯絡機制,提供更高效順暢的平臺渠道。密切加強港澳臺同胞、旅外僑胞、嘉庚學子與家鄉集美的溝通聯絡。不斷擴大臺胞參加政協活動覆蓋面,助力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記者 應潔 馮立東 通訊員 沈琦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