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區多措并舉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2025-01-10 10:55:31?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提供高質量養老服務 托起最美夕陽紅 集美區多措并舉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顧恩養老院二期效果圖。(區民政局 供圖) 近年來,集美區委區政府深刻認識我國人口老齡化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推動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加快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書寫了一份老齡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答卷。 打造家門口養老院 樹立新型養老理念 今年9月,肩負著1844個股民的期望,鐵山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與廈門市顧恩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簽約了鐵山社區集體發展項目。該項目的簽訂,意味著顧恩養老院二期順利落地。 鐵山社區書記林惠娟告訴記者。2020年開始,顧恩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在鐵山社區運營養老院,服務得到了社區老年居民的廣泛認可。在獲知鐵山社區公寓三期建設提前競招意向運營方時,顧恩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提出了顧恩養老院二期項目。 在廣泛聽取社區居民意見、綜合各方因素后,最終選定養老公寓為鐵山社區公寓三期建設方向,意向運營方顧恩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共同參與前期設計及規劃。林惠娟說,項目既為居民們帶來了經濟收益,也滿足了老年人就近養老的愿景,讓大家對“家門口”的養老生活充滿期待。 鐵山社區集體發展項目養老公寓的落地,也打造了養老服務模式的新模板,讓居民樹立新的養老理念,推動集美區進一步實現“品質養老”。 豐富運營模式 提供精準養老服務 在文康路,剛開辦的杏林街道(寧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迎來了不少老年朋友,在這里各有其樂,各有所得。 “杏林街道(寧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是杏林街道補齊養老服務民生‘短板’,完善杏林老城區‘一刻鐘’養老服務圈的重要舉措。”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該項目采用民建公助的運營模式,幫助引入的社工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在開展基層養老服務設施運營時,更加靈活地選址,聯動社區、照料中心和養老機構的資源,讓三級階梯層級互補,實現服務協作,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照護服務計劃。 民建公助的運營模式,實現老人受益、社區減負、機構發展的目標。更加靈活豐富的養老服務運營模式,也有助于居家、社區和機構三種養老服務形式實現“近鄰化空間整合”,讓社區老年人真實感受到養老服務觸手可及。據介紹,目前集美區已建成8個鎮(街)級社區養老照料中心、20家農村幸福院、49家居家養老服務站,其中農村幸福院已全部達到三星級建設標準,為轄區老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 對照老年人需求 打造有溫度的居家養老機制 為了打造更有溫度的養老服務,集美區對照轄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在落實市級政策的基礎上,調整出臺區級扶持政策,打造居家服務特色,并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工作有效運行。 在引入社工機構、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基層養老服務設施運營后,區民政局進一步實現了院站統一服務標準,通過兩輪統一公開招投標,打包助老員、站點、上門服務內容,為轄區老人提供專業的上門“六助”公益服務。僅今年,全區開展上門“六助”服務就達10萬多人次,活動8000余場,實現老人受益、社區減負、機構發展的目標。 此外,集美還依托2個鎮(街)照料中心建成敬老餐廳,依托幸福院、居家站或租用其他場地建成71個村居助餐點,并組織助老員為失能、失智老人送餐上門,做到助餐服務區域全覆蓋。同時,為了確保工作有效運行,區民政局統一全區村居養老服務設施資金支出、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服務人員配比要求、考核標準等,消除城鄉居家服務差異。 一項項惠老政策見行見效,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落實,養老服務保障網越織越密,老年人的幸福感越來越強,集美不斷挖掘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轄區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期待,推動養老服務工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記者 許曉霞 通訊員 張漢超 林艷燕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