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月精雕細琢 廈門鷺江賓館完成第六次改造提升
2025-01-01 09:34:5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14個月精雕細琢 廈門最老牌酒店完成第六次改造提升 鷺江賓館 重塑經(jīng)典 頂流回歸 鷺江賓館日前完成第六次改造提升,正式恢復對外營業(yè)。 鷺江賓館大堂西側的空間,已經(jīng)變?yōu)闀r光長廊。 鷺江賓館的地面花磚圖案非常精美,如同藝術品。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徐景明 圖/記者 林銘鴻)在進門前,老員工黃志長特意停下腳步,抬頭仔細看了看門楣上招牌的四個字——“鷺江賓館”。他發(fā)現(xiàn),這字不一樣了,此前是電腦體,而現(xiàn)在是毛筆字;而且,這字讓他有一種熟悉、親切之感。 四個字中的“鷺江”,是書法家羅丹先生為鷺江大廈所題;“賓館”二字,則是融合了當下科技模仿的“羅丹體”。 這似乎強調了鷺江賓館“傳承經(jīng)典、引領潮流”的又一次新生:經(jīng)過一年零兩個月的精雕細琢,廈門最老牌酒店廈門鷺江賓館日前完成第六次改造提升,正式恢復對外營業(yè)。 見面如故 外觀依舊是經(jīng)典嘉庚風格建筑 牌匾上的“鷺江” 是書法家羅丹所書 2024年12月28日,周六。一縷晨光初照在廈門鷺江賓館的紅墻綠瓦上,接待員衣裝筆挺站在大門前。幾名住在周邊的老廈門人路過,好奇地湊上去問:“開門了嗎?” 當日中午,在沒有提前做任何試營業(yè)宣傳的情況下,7樓的觀海餐廳,連開30多桌;一名原本住在鷺江佲家酒店的客人,聽工作人員說起鷺江賓館開門,當即要求換房,成為試營業(yè)后入住的“1號”客人。 這足見鷺江賓館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改了哪里?好像完全沒變?!辈煌S羞^往者駐足,仔細端詳這棟酒店,與他們記憶中的樣子做對比。的確,僅從外觀上看,鷺江賓館似乎沒有任何變化:綠色琉璃瓦、紅磚墻、貫穿樓身的石砌柱壁、轉角柱,甚至是陽臺上的鏤空云紋等細微之處,都與之前一樣。 有太多的歷史照片可以佐證。走進賓館電梯,一張20世紀60年代拍攝的照片,被做成裝飾畫安裝在轎廂內,照片上的鷺江賓館,與如今并無二致。 不變,因它足夠經(jīng)典。鷺江道一側,歷史風貌建筑物眾多,但鷺江賓館,由陳嘉庚先生向周恩來總理打報告后特批建設,為嘉庚風格建筑的代表,外觀細節(jié)已近美學極致:其是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核心建筑、地標建筑,凸顯嘉庚式建筑“穿西裝、戴斗笠”的中西合璧特點——紅磚樓體和白色石柱,如西裝背帶般筆挺,而綠色的琉璃瓦屋頂,即是充滿“民族風”的中式斗笠。 站在賓館正門,高懸于門楣上的牌匾,“鷺江賓館”四字遒勁有力。其中的“鷺江”二字,可在七樓鷺江潮餐廳的露臺尋到原跡:一塊青石板上刻有“鷺江大廈”四個字,但沒有落款。 這塊青石牌匾,是此次改造提升過程中,從倉庫中翻找出的老物件。1985年之前,鷺江賓館還叫鷺江大廈,這塊牌匾就掛在大樓門前墻壁上。 “這是先伯羅丹先生的字!”遠在北京的羅丹之侄羅鐘看過此字后,電話中的聲音變得有些激動。曾幾何時,書法家羅丹的字在廈門可謂家喻戶曉,其字骨架開闊,筆力沉雄,如今鋼琴碼頭的“鼓浪嶼”三個字,就是羅丹所寫;在環(huán)島路書法廣場,還有專為羅丹所立的雕像。 羅鐘自幼學習“羅丹體”,深得精髓。昨日,鷺江賓館向羅鐘先生發(fā)出邀請,希望能夠由他執(zhí)筆,補上“賓館”二字,羅鐘欣然允諾。 若從60年歷史中,挖掘關于鷺江賓館的建設、經(jīng)營以及它與賓客之間的故事,足以寫出一本書。事實上,這本書已擺在每間客房的床頭,名叫《風從鷺江來》。 時光,讓價值凸顯。如今,酒店大堂西側的空間,已經(jīng)變?yōu)闀r光長廊,中山路竣工、鷺江大廈建設、經(jīng)濟特區(qū)獲批、鼓浪嶼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等時間節(jié)點,以老照片的形式出現(xiàn)在地面的透光磚上,以此致敬歷史。 “從經(jīng)營的角度看,鷺江賓館集合閩南文化、華僑文化、南洋文化于一身,這是它的最大的特色,獨一無二?!柄樈e館總經(jīng)理張似鵬說。 打磨出新 改造提升過程堪稱經(jīng)典案例 保留“八字墻”“八字大窗” 精細修復8種水泥花磚 邁入向海一側的客房,腳下的閩南花磚,令人眼前一亮:這些花磚,是60多年前大樓初建時所鋪設的,其間經(jīng)歷數(shù)輪改造,一度沉睡在地板下數(shù)十年,此次改造得以重見天日。 花磚雖舊,但細細察看,便覺有趣:雖是同一款式,但圖案都有些許不同,有的像飛舞的蝴蝶,有的像奔跑的動物,有的則像搖曳的花朵,越看越靈動。 此次鷺江賓館改造提升文保專家組成員、廈門市博物館原副館長、文博研究員鄭東說,鷺江賓館的地面花磚圖案非常精美,如同藝術品,有一種花紋是在制作時將黃色、黑色顏料滴在磚模的素釉中,再用細小的工具隨意攪動一下,使流動的彩釉交融在一起,然后倒入水泥壓印成形,從而制作出坯彩結合緊致、花紋變幻莫測的花磚——這讓每一塊看似冰冷的花磚,都像是抽象派創(chuàng)作,有了靈魂。 經(jīng)過摸排,文保專家組在鷺江賓館房間和廊道地面發(fā)現(xiàn)了8種不同花色的水泥花磚,并指導工匠原地精細修復。經(jīng)多輪討論,業(yè)主方廈門國有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廈門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鷺江賓館堅持把花磚呈現(xiàn)出來,恢復使用,并嵌入文字說明標識,形成客房內的文化展示點。鄭東說,這種原貌狀態(tài)將給賓客帶來穿越時空的體驗感,是獨一無二的特色元素。 除了客房地板,花磚元素隱藏在酒店的各個角落,如同“盲盒”,等待賓客去尋找發(fā)現(xiàn)。 從最開始的結構加固和裝修,到增加文物修繕、前后9次論證和修改方案,鷺江賓館的改造提升過程,堪稱一次業(yè)界經(jīng)典案例:所有工作內容,均遵循《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最小干預、保留原真性和歷史信息的原則,盡量保留建筑原結構、格局、裝修裝飾、構件,包括有歷史價值的痕跡——即便是破損的鑄鐵落水管和已不再使用的煙囪。 其中一次調整,甚為關鍵:原本酒店大堂的“八字墻”和“八字大窗”(屏風墻)要拆除,留出更多的空間用于接待賓客,但在文保結構專家謝益人的指導下,多方討論后認為,“八字墻”不僅在大樓結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有特殊含義:傳統(tǒng)建筑中,八字門廳象征著尊貴和威嚴,也有廣納財氣之意?!皩τ邡樈e館這座充滿華人華僑記憶的酒店,也含有歸鄉(xiāng)之盼。”鄭東說?!鞍俗謮Α焙汀鞍俗执蟠啊币虼吮A?,還增加了漁船造型的前臺,兼具泡茶臺功能,凸顯閩南文化、海洋文化。 鄭東認為,從文物保護的角度看,有價值的文化遺產(chǎn),應當加以尊重和保護。令人欣慰的是,此次改造提升,“守護、傳承、利用、發(fā)展”的文保理念得以貫徹?!八^的傳承,就是要先保護下來,否則東西都沒了,還傳什么?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把真正的可貴的文化、文脈守護好,傳給后人,并利用和發(fā)揮這些資源優(yōu)勢?!?/span> 更好地經(jīng)營,將幫助傳承與發(fā)揚。比如,此次改造提升,客房由154套變?yōu)?15套,靠海一側的客房基本都有擴大,窗戶也由推拉窗改為雙層隔音大窗,臥室四腳大床正對窗外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鼓浪嶼,均是迎合當下市場需求做出的改變。 鷺江賓館經(jīng)營團隊說:“曾經(jīng)的市場不需要露出這些花磚,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做出的一系列改變,也有同樣的思考。我們希望鷺江賓館能夠永續(xù)經(jīng)營下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它的歷史文化之美、之價值?!?/span> 用心尋味 鷺江茶點制作工藝幾十年未曾改變 讓賓客吃到記憶中的味道 試營業(yè)期間,在7樓的觀海餐廳,不少賓客剛落座,就問:“有沒有黃桃小傘?” 在鷺江賓館吃“黃桃小傘”,是獨屬于“80后”“90后”的美好記憶。餐廳服務員很感慨,一道“黃桃小傘”甜品,在鷺江賓館一天售賣的數(shù)量,足夠其他酒店賣上一個月。 但“黃桃小傘”只是鷺江賓館數(shù)百道餐食中最簡單的一道。在二樓后廚,粵菜師傅正在制作黑蒜什菌餃,成品外觀似一個蒜形的小籠包,包子褶翠綠欲滴如蒜苗,包子皮潔白透光為蒜瓣。如不明制作過程,常人可能會覺得這包子褶,是涂抹了食用色素。 綠色,其實來自于菠菜汁。廚師先用菠菜汁和面、制成大面皮,再將白面團搓成條,包裹其中,切成面劑子。搟出來的包子皮,外綠內白,納餡捏制,頂著翠綠褶子的蒜形蒸包便成了。 “廚師團隊有四五十人,菜品都是當天選用新鮮材料,手工制作,保留食材最原本的風味?!柄樈e館資深廚師黃祺介紹,一些復雜的菜品,如燕鮑翅參,泡發(fā)連同制作的時間,超過一星期。 鷺江賓館1984年底第一次試營業(yè)期間,黃祺是后廚實習生,40年過去,他仍堅守在這里。 “我還記得,鷺江賓館當時引入港式茶點,以月薪2萬元聘請香港廚師,那幾乎是整個后廚所有本地廚師月工資的總和。大投入,打響了鷺江茶點的品牌,并留下了精工細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黃祺回憶,鷺江賓館也沒有丟掉閩南古早味,如油蔥粿、芋棗、面線糊、沙茶面、肉粽、五香卷、扁食湯,制作工藝幾十年未曾改變,為的就是讓賓客一口吃到記憶中的味道。 因此,鷺江茶點的顧客中,有十幾年間每周堅持光顧兩三次的老夫妻,也有提前一年下訂單的外國旅游團。 全手工制作讓鷺江茶點打出了名氣。其間,也有高端餐飲品牌找賓館合作,但是客單價太高。管理層認為,“鷺江賓館是廈門人民的”這一屬性不能變——鷺江茶點的客群中,超過半數(shù)是本地客、回頭客,他們是為味道埋單,如果僅僅從營收考慮,進行大幅漲價,很可能會將這些客群拒之門外,這過于短視?!懊朗秤肋h是潮流,可以穿越時間,我相信我們的堅守是有價值的?!币晃还芾砣藛T說。 時光變遷,初心未變,鷺江茶點始終在創(chuàng)新。比如,最近,后廚團隊正在想辦法恢復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鷺江藥膳,例如杜仲燜魚唇,當歸鰻魚柳,無論是工序還是炊具選擇,都頗有講究。黃祺說,這讓他的職業(yè)生涯充滿樂趣與挑戰(zhàn),這也是他始終在鷺江賓館做一名廚師的原因。 書法家劉海粟在90歲高齡時為鷺江賓館留下墨寶“賓至如歸”,如今懸掛在一樓大堂東側。其實,這幅字,不僅寫給像黃祺、黃志長等一輩子都在鷺江賓館工作的老員工,也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一代,接續(xù)傳承、發(fā)揚奮進。 鷺江茶桌仔 引領潮流 始終年輕 ●徐景明 通常來說,潮流一詞,多用于年輕和新穎的事物。比如,改革開放后開業(yè)的鷺江賓館,就是“弄潮兒”:各界名流、海外華人華僑紛至沓來,許多人在這里第一次乘坐電梯、喝咖啡、泡舞廳、吃茶點,甚至誰家的公子千金能在此舉辦婚禮,也是一件臉上有光的事。 誠然,隨著時光變遷,人們對酒店的“潮流”也有了不同需求,或是富麗堂皇,或是低調奢華,或是如同住家一般方便的公寓式酒店。鷺江賓館也在不斷嘗試,用6次改造追趕迎合。 但潮流未必是價值所在。這一次的改造過后,鷺江賓館發(fā)現(xiàn),時光給予的不僅是滄桑,還有文化底蘊富含的經(jīng)典韻味,乃至于留戀、忠誠、堅守、拼搏、熱愛等各種情感。它們交織在一起,給予鷺江賓館繼續(xù)前行的力量。 鷺江賓館1985年1月正式營業(yè)。本月,鷺江賓館迎來營業(yè)40周年。它獨一無二,它依舊年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