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開展無居民海島綜合治理的綠色實踐探索
2024-12-27 09:05:2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生態蝶變 繪就亮麗新畫卷 ——廈門開展無居民海島綜合治理的綠色實踐探索 東南網12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劉強) 廈門,憑海而興,向海圖強。 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廈門市以筼筜湖治理為原點,生態修復工作從河湖向海洋,從海域向陸地,科學統籌陸海資源,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廈門實踐繪就的人海和諧畫卷徐徐鋪展,人與自然在這里和諧共生。 149公里漫長的大陸海岸線,自然岸線保有率達11%,或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的廈門,還擁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無居民海島17個,它們同樣是廈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依托《廈門市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廈門結合各海島實際,按照“一島一策,逐年修復”的整體思路,相繼完成包括大兔嶼在內等多個島嶼的生態修復工作,走出了一條無居民海島綜合治理的廈門探索之路。 海域明珠,閃耀鷺島。近日,記者走進無居民海島,近距離觀察廈門在海島治理領域的具體實踐。 政企攜手共同治理海島 近年來,對無居民海島的保護、開發成為熱點。如何更合理有序地保護、開發、利用海島資源,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新課題。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項目規范實施和監督管理的通知》,嚴禁實施各類破壞無居民海島的行為,嚴格限制對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的用島活動,涉及開發利用活動的要依法依規辦理審批手續。 廈門對無居民海島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嚴格按照這一理念和要求展開。早在2015年,廈門就啟動大兔嶼保護與開發利用示范項目,投入5000萬元,開發建設9.33萬平方米土地,建設內容為島嶼生態修復,2019年12月,該項目完成交工驗收。 邁出生態修復的第一步,接下來的管護工作就成為重中之重。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保護修復絕非一日之功,必須篤行不怠,長期堅守,并引入社會力量共同治理,注重管養的長期成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廈門以向社會公開招投標方式,公開募集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海島治理。2023年7月14日,廈門市城市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廈門城投”)憑借豐富的地塊管理經驗成功中標,這意味著海島管護秩序邁上新臺階。 委托廈門城投做好無居民海島的管護工作,不僅體現了市屬國有企業在盤活政府“四資”中的重要作用,更成為廈門政府與國企攜手推動海島地區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荒涼孤島變身海上桃源 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漁民出海快艇在歸途中劃破寧靜的水面,留下一串串漣漪,遠處還能隱約看見幾只白海豚,先后跳躍出水面,盡情嬉鬧,共同組成一幅寧靜祥和的風景畫。 大兔嶼島坐落于風光旖旎的廈門西海域上,作為廈門市17個無居民海島中旅游資源、地質景觀、綠化率排名靠前的島嶼,這里一度是一座荒涼的孤島。 “中標成為管養單位后,我們從人防技改、智慧監管、基礎配套、專業清障、網格建設等方面入手,堅持‘生態優先,管護并行’原則,全力投入到島嶼生態保護及修復中去。”廈門城投相關負責人表示。 廈門城投啟動“人防+技防”雙軌道管理模式。日常采用繞島巡查與駐島巡查相結合方式,依靠遠程監控全方位監控島嶼,同時在躉船設球機探頭及遠程喊話系統,實時觀察登島人員情況。今年以來,共勸退上島游玩及垂釣人員42批次,共計180人。與此同時,以“科技創新賦能、業務深度融合”為導向,將大兔嶼基礎信息和空間位置錄入儲備地智慧管理平臺,并接入島嶼實時視頻畫面,為及時發現島嶼異常情況和應急調度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與此同時,廈門城投高標準修建海島工程項目。在島嶼重要位置配置滅火器、安裝警示牌,對老化的指示牌、涼亭、路燈等設施進行保養,完成島上燈光照明設備保養工作,維修各類故障路燈16盞,更換破損燈罩8個,并結合氣候變化及防臺風防汛要求,多次組織對島嶼主次干道開展拉網式專業清障,累計清理月牙湖沿線中大型枯樹60株、修剪木麻黃1200余米、清理雜草約2萬平方米。不僅為巡查隊員清出一條巡查“安全通道”,更有效加大島嶼火災防范力度。 廈門城投還主動搭建多方聯動巡護網。密切聯系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隊伍,聯合開展島嶼日常檢查、防火、防臺風、驅散無關人員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組隊巡查海島地形地貌變化、周邊海域開發利用及保護等情況,發揮聯動優勢,共同維護海域環境。 如今的大兔嶼島,島更綠、水更清、灘更凈。曾經的荒涼孤島早已搖身一變,成為海礁嶙峋、岸線迤邐、植被蔥郁、風光秀麗的美麗小島。 “下一步將從管理、保護和科學開發等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海島保護與開發利用體系,使無居民海島真正串島成鏈,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鏈接 大兔嶼管養歷程 大兔嶼,因地形似兔而得名,它坐落于海滄大橋南面,沿岸有大片的紅樹林,島上相思樹、馬尾松等植被郁郁蔥蔥,如兔子繁密的絨毛覆蓋島嶼。 2023年8月30日,通過現場實地踏勘,圍繞生態保護性、方案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多維度研究討論管養工作細節,并結合島嶼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方案,明確了前期工作、巡查方式、崗位職責、信息匯報、應急處突、重難點管理等6個方面共36項工作任務,將安全管養、制度管養、生態管養落到實處。 2023年9月1日,組建島嶼專職巡查隊伍,按照“島嶼巡查全覆蓋”原則,有序開展動態巡查工作。 2023年9月11日,在第9號臺風“蘇拉”和第11號臺風“海葵”的雙重打擊下,島嶼出現樹木倒伏、山體滑坡、通道塌方等問題,廈門城投迅速組建隊伍,開展專項排險清障行動。 2024年3月,廈門城投公司圓滿完成大兔嶼項目第一期合同履約工作,同一時期,該公司再次中標第二期的大兔嶼管養業務。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