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這份年度“治違成績單” 夠亮眼
2024-12-20 20:14:4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亮點 2 源頭服務賦能企業 精準治理破解“兩違”難題 近日,海滄區新陽工業區內,某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一座新建防雨棚順利完工。這背后,離不開海滄城管人秉持“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的理念、深入一線破解難題的務實舉措。 此前,了解到該企業建設需求后,海滄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動協調工信、資規、街道等相關部門,現場走訪了解項目擬建情況,并指導企業優化方案——原本計劃建設的7.5米高防雨棚最終調整至5.85米,成功實現備案豁免,項目得以順利建設。 這不是個例。今年來,海滄城管部門已牽頭及協辦各類企業訴求60余件,指導、幫助企業豁免或核銷各類疑似“兩違”圖斑180余宗。在這過程中,海滄城管人注重一線調研,了解企業增資擴產的需求與困難,指導企業制定和優化解決方案,有效避免“未批先建”行為。 而面對企業歷史遺留違建和“未批先建”的新增違建問題,在依法查處的同時,海滄城管部門堅持分類處置,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損失,以更優的服務助力企業發展。 海滄區后祥西路某化學制品公司就曾面臨歷史遺留違建難題。經多部門聯合審查,海滄城管部門作出處罰決定后,同步指導企業補辦相關不動產手續;東孚臺創園內部分企業也曾因升級工藝新增違建,在做好安全鑒定和消防鑒定的基礎上,海滄城管部門指導企業按程序報上級部門備案,實現發展與合規的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為提升企業法律意識,海滄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定期聯合相關部門,在各個街道的企業集中區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積極回應企業關切,既將法治理念深植企業心中,也從源頭上遏制新增“兩違”的產生。 亮點 3 動態管控不松懈 落實“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日前,馬鑾灣片區一家餐飲店打算在店內一處倒板隔層,用于儲物,然而店家并未取得相關的審批手續。所幸,店門口剛出現一堆鋼筋和水泥,執法人員就留意到了。 發現苗頭后,馬鑾灣中隊執法人員馬上入戶溝通:“違規倒板屬于違法建設,即使建好了,也會被拆除的。而且,違建也存在安全隱患,店里客人來來往往,萬一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聽了執法人員這番勸導,店家很快意識到違建的危害和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當場將建材退回,避免了一筆損失。 無獨有偶,東孚街道某工業園區,一處違規搭建的簡易鐵皮棚剛冒頭,執法人員就趕到了現場,第一時間找到相關負責人溝通。“既然是違法的,那肯定不能再建了。而且執法人員說得對,臺風天鐵皮一旦被掀翻,容易引發安全事故,還是盡快拆了!”企業負責人很快聯系工人到場拆除。從發現到處置,再到自拆,僅用1個小時,違建就被遏制在“萌芽階段”。 當然,對于屢教不改的搶建行為,海滄城管堅決依法整治。近期,海滄街道某小區樓頂出現了一處違章搭蓋的簡易廚房。執法人員多次勸導制止,但當事人仍繼續搶建。海滄中隊立即啟動“兩違”快查快處機制,聯合社區、物業等部門,依法予以拆除。 今年來,海滄城管持續加大查違治違力度,落實源頭管控、常態治理機制,進一步織密違建“管控網格”,截至目前已整治各類違建382起,拆除面積39553平方米。 點擊 溝通先行 違規集裝箱及時撤除 近段時間,海滄轄區內部分村居和工業區的周邊出現了一些違規改造的集裝箱。這些違規設置的集裝箱,有的用于生產經營,有的用于存放物品,有的甚至用于人員居住,不僅影響市容市貌,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在加大排查力度的同時,執法人員堅持溝通先行,引導當事人自行整改撤除。連月來,海滄城管共整治違規集裝箱34處,面積2058平方米。 多措并舉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為推進嵩嶼街道海達社區某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工作。第一步就是對違建“攔路虎”進行整治。海滄城管堅持“勸說為先、自拆為主、助拆為輔”的原則,聯合社區、物業,通過發放告知書、入戶動員等方式,引導居民積極配合拆違工作。目前,執法人員已拆除該老舊小區內存在消防和結構安全隱患的各類違章搭建32處,拆除面積3239平方米,切實為老舊小區的設施改造和環境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