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用心培育“兩岸苗” 種出融合好“錢”景
2024-12-12 08:52:52?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推進種業振興 作為現代農業的“芯片”,種業是建設農業強國的標志性、先導性工程,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 “秦朝”的莖粗好種、畝產高;“春秋”具有早熟、高產的優勢;“大明”肉厚、口感好;“十國”的商品性好、單果較重……這些以朝代等命名的作物,都是廈門農運來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運來”)培育的苦瓜“明星產品”。 “20人,15年,50畝,36個大棚”是農運來總經理湯永強對自己和公司定義的標簽。10多年來,農運來專注于培育苦瓜種子,如今,公司已躋身國內苦瓜領域前列。 “秦朝”畝產達2萬斤,占據湖南、湖北、江西、廣西近20%的市場份額;“春秋”主要銷往北方,一度占到山東壽光近60%的市場份額;“大明”在珠三角占到當地近40%的市場份額;“十國”的產量在今年大幅增加,在兩廣和海南地區都占據不低的市場份額。 “在農運來,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約45%。”湯永強表示,用朝代等來命名培育的苦瓜品種,不僅是要告訴所有人國產苦瓜也有如此優秀的品種,也希望苦瓜研發可以代代傳承下去。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安區積極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子龍頭企業,帶動種子種苗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產業不斷聚集,種苗業的持續發展,同樣也吸引不少臺農目光。 2019年,廈門同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種子種苗)產業園批準設立,是福建省唯一的以“種子種苗”為核心的產業園。如今,產業園集聚了超百家種子種苗相關企業,核心區累計新引進(培育)臺資農業企業28家,年均引資超500萬美元。產業園已吸引來此創業就業臺胞近百人,涉及種業、花木果蔬等行業,引進臺灣農業優良品種300多個、臺灣先進種植養殖技術50多項,茄子、番茄等品種占全區蔬菜種植面積近一半,擁有自主研發新品種近170個,并擁有50項種子種苗專利。 近年來,同安區農業發展特色明顯,種子種苗產值1.2億元,蔬菜產量25.13萬噸、產值12.1億元。 探索融合新路 2024年海峽兩岸(廈門)現代農業技術交流大會暨首屆現代農業(同安)創新創業大賽將于12月16日開幕。 本次活動以“良種、良法、良品”為主題,邀請約20家企業,劃分創新、創業兩個賽道進行現場路演,由專家、評委現場打分,前三名參賽企業將與同安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本次活動還將舉辦4場農業技術交流會,聚焦有機農業、小番茄種植、“魚菜共生”閩寧農業技術交流、苦瓜種植及種子銷售等主題,匯聚海峽兩岸農業領域眾多專家學者、從業者,探討農業科技發展新思路和產業新需求。 2023年,同安區已舉辦廈臺現代農業技術交流大會,今年再將大會提檔升級為海峽兩岸(廈門)現代農業技術交流大會,旨在為兩岸的農業工作者搭建新的合作交流平臺,對農業技術、良種開發和繁育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相互交流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的經驗,展望兩岸農業未來合作途徑。 “同安是廈門市農村面積最大、農業占比最多的行政區,希望通過本次大會的舉辦,為同安農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帶來動力。”同安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副局長葉曉亮表示,作為農業的上游產品,新的優質種子能給整個產業帶來影響,同安區將借助本次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落地,推動種子種苗技術企業在廈門同安乃至閩南地區形成規模化的發展,起到產業聚集的效應。 未來,同安區還將通過搭建技術平臺、金融平臺,將先進技術、資金、資源等要素進行深層次融合,打造“企業+科研院校+市場+合作社+農戶”模式,形成集科技研發、繁種育苗、精深加工、打包包裝、生產銷售、沉浸式科普教育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