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向“新”發展 提速前行
2024-12-12 08:52:52?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創新政務 提升服務 企業獲得感滿意度增強 “在園區幫辦人員幫助下,從名稱查重、經營范圍選擇、人員身份驗證指導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的幫代辦服務,僅用一個多小時就在窗口完成全流程登記注冊,領取了營業執照,實在高效!”廈門智儲大裝置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落戶翔南片區的這家企業,擬打造成國家能源實驗室福建基地。為推進項目盡快落地,解決園區企業少、配套遠、企業需求難傳達等難題,翔安區設立“審批服務E站”,在翔南企業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企業服務品牌,片區成立一年來新增注冊企業404家,重點招商項目90個,總投資額超194.5億元。 聚焦重點難點,主動對標先進,持續深化改革。區發改局局長趙石磊說:“為營造快捷、高效、規范、透明的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體系,今年以來,翔安相繼推出創新嵌入式政務新模式等四大重點舉措,全力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創新嵌入式政務新模式,讓涉企服務事項“一站通辦”。通過一站式集成服務平臺,翔安全域實現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內資企業授權登記注冊。前三季度,線上線下解決企業訴求10652項,“全區通辦”網點辦件量達8905件,有效提升了政務服務效率,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創新開展“NQI+”企業伙伴計劃,讓涉企專業服務“一站直達”。如為廈門天馬定制個性化方案,有效解決了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和精密儀器計量校準方面的難題。今年預計將助力15家企業申請近120萬元獎勵資金,以加速企業標準化進程,推動綠色低碳生產及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 創新建立訴非聯動機制,讓涉企矛盾糾紛“一站化解”。今年以來已依法審結涉企糾紛645件,調撤率36.9%,大幅降低企業訴訟成本。積極加入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創新施行納稅信用復評機制,讓涉稅監管服務“一體賦能”。目前已成功輔導近千家企業完成信用復評,640余家成功提升信用等級,幫助新設立企業更快積累信用資產,暢享“信用紅利”,該經驗做法已被信用中國(福建廈門)作為創新舉措在全市推廣。 打造平臺 擴充賽道 培育動能孕育新質生產力 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當前全社會關注的重點。記者從5日召開的區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翔安區正全力打造產業發展新平臺,擴充產業投資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 高科技創新載體,塑造增長新引擎。 嘉庚創新實驗室建成國內首個面向高分子材料的無人智能研發實驗室,翔安創新實驗室獲批設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年以來,落子翔安的科研機構突破不斷。 在這些創新載體帶動下,今年以來翔安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22%,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6項成果獲省市科學技術獎,后發優勢明顯。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創新驅動,而翔安在科技創新發展上具備良好條件。一方面積極融入翔南片區開發建設,與市級指揮部合力打造翔安南部新興科創產業園、未來產業科技園、廈門科學城創新基地、廈門空港綜保區四大科創基地,目前翔南片區已入駐科創企業超200家。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廈門科學城建設,全力支持服務嘉庚、翔安等省級創新實驗室發展壯大,強化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應用,打造“環廈大科技創新圈”。 搶占新賽道,布局新產業。近年來,翔安區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在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同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推動天馬顯示、中創新航、盛屯磷酸鐵鋰等百億級項目接續落地,保障鉅瓷科技、延江新材料二期等優質項目竣工投產,支持瀚天天成、施耐德電氣、電氣硝子等企業增資擴產,高能級產業體系已經初步成型。 作為全市跨島發展的主戰場、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一大批國家、省、市政策在翔安疊加釋放、賦能發展。 深入開展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和綜合改革試點,今年翔安承接實施首批綜改試點授權項目清單86項,新設立臺資企業59家;用好用足“在翔市級片區最多”優勢,今年與各大片區指揮部聯動招商7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100億元。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我們將持續打造新平臺,拓展新賽道,塑造新場景,努力把翔安區打造成特色產業發展顯著、科創成果豐碩的科技創新集聚地和科研產業集聚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鄧小達表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