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湖里區 > 先鋒湖里 > 本地聚焦 > 正文

走進湖里街道塘邊社 探訪社區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實踐

2024-12-08 08:18:28? 作者: 莊筱婧 陸曉鳳?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聽民聲匯民智 “石頭皮”變寶藏地

記者走進湖里街道塘邊社,探訪社區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實踐路徑

石頭皮山公園水霧繚繞猶如仙境,吸引許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時間:12月初

地點:湖里區湖里街道塘邊社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莊筱婧 陸曉鳳 圖/記者 林銘鴻

石頭皮山,顧名思義,是一個巖石裸露的山頭。令人意外的是,最近這座小山頭在網絡平臺上走紅了,“小眾寶藏公園”“石頭皮山,可不是只有石頭哦”等奪人眼球的網絡筆記,吸引市民游客接踵而至。

近日,記者到湖里區湖里街道塘邊社蹲點采訪,了解石頭皮山公園火熱出圈的幕后。

“小眾寶藏公園”背后的群眾參與

在火炬園地鐵站一號口附近,石條鑿筑的“石頭皮山公園”幾個字,鑲在花崗巖上,周邊綠植蔥翠。經常來這里遛娃的市民阿萍說,石頭皮山公園不負其名,里面有不少巖石,裸露的表面就像“石頭皮”,是一個充滿自然野趣的“家門口”公園。

石頭皮山位于湖里大道和嘉禾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周邊有塘邊、后浦和馬垅等人口相對密集的城中村。這里的老居民說,石頭皮山的巖石原來被當成晾曬場,過去田地里收成的稻谷、花生、番薯等,都在這里翻曬。不過,如今平整的大石邊上,凡是有土層的地方,都進行了綠化,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營造出綠意盎然、四季花開的園林景觀。不少人躺在綠意環繞的巖石上,仰望云卷云舒。

石頭皮山公園是一座新園,開園不到兩年。塘邊社區原黨委書記陳桂蘭說,這里曾是一塊城中村邊角地,巖石光禿禿,山坡違章建筑物多。湖里區將石頭皮山整治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廣泛征集居民意見,讓群眾參與石頭皮山公園的規劃設計。

“我們居民的意見真被寫進了規劃設計方案里!”塘邊社區居民李志宏說,他曾作為居民代表參加意見會,不久后,欣喜地從規劃圖看到,居民“留住本土文化”的建議被納入規劃。如今公園里可以看到宗祠宮廟、水泥碉堡等人文印記,群眾的意見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體現。

登山眺遠、臥石觀景,園林景觀、宗祠宮廟……市民游客走進公園,會有不同的發現和體驗,這座6萬平方米的公園因此被稱為“小眾寶藏公園”。

“網紅打卡照”背后的精細化管理

傍晚時分,在石頭皮山的制高點,水霧繚繞的“霧森”吸引了許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空中縈繞著細細的水霧,登山臺階兩側,狗尾巴草、狼尾草隨風搖曳、輕盈可愛。許多游客在此游玩,在朋友圈曬出仙氣飄飄的打卡照。

湖里建發城建集團園林綠化運營中心湖里片區經理邢和珍介紹,霧森系統作為公園的特色景觀,總長280米,由2臺主機和280個噴霧頭組成,相當于每隔一米就有一個噴霧頭,能讓水霧均勻彌漫在空中,形成仙境效果。為了讓“仙境”常在,管理人員需要定期維護水電系統,及時更換噴霧頭。

記者蹲點采訪時與社區居民交流。

如何讓網紅公園一直“紅”?公園管理人員說,最有用的一條經驗是用心。邢和珍舉例,石頭皮山的巖層厚土層薄,為了能讓草坪保持油潤,每年開春,需要用專業打孔機在草坪上打孔,撒施有機肥,改善土壤板結問題;在日常澆水時,定期使用水溶肥補充草坪養分。

“這里的草格外綠、格外軟。”阿萍說,她經常帶著寶寶、約上閨蜜,到石頭皮山公園的草坪上野餐。她們都認為,公園管理很好,帶孩子來很放心,而且廣播會及時提醒游人帶走垃圾,保護環境。

邢和珍說,公園里有39個語音播放器,既能進行文明勸導,安保團隊也經常通過該系統幫助市民游客尋找失物或者迷路的小孩,得到不少感謝和表揚。

年輕人聚集背后的社群運營

記者調研發現,讓石頭皮山公園在網絡平臺上走紅的筆記,作者大多是年輕人。這些筆記帶火了公園,還帶來一個意外收獲——塘邊社正在開展的社群運營,有了更多年輕人群體。

最直觀的影響是,山腳下正在打造的青年友好空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完成基礎改造的塘邊半山PARK,即將打造成為青年人社區交往的空間。項目運營方福信里城市空間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說,“半山”是公園的概念延續,這里的半開放式空間和開放式露臺空間,適合打造兼具藝術文化和休閑的業態,為城中村的煙火氣增添文藝氣息。

社區營造組織WorkFace廈門主理人羅琦用“煙火新生”形容理想中的現代化城中村生活——商鋪、小販、鄰里,老人、青年、兒童,社區公共空間和交往空間,所有群體和元素有機融合。WorkFace正與“半山PARK”運營方合作,一起探索在城中村打造理想的青年社區。這也是塘邊社當下的需要。

當然,青年社群運營只是整個社群運營的第一步。“我心目中塘邊社的理想模樣,應該是全齡生長型社區——所有的人、空間和業態如同一個有機體,一同慢慢‘成長’,融合起來。”王偉說。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