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為題 促進兩岸會展業融合發展
2024-11-29 09:11:09?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以“信”為題 促進兩岸會展業融合發展 第五屆兩岸(廈門)信用論壇暨會展業信用體系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圓桌對話。 嘉賓現場進行主旨演講。 宣讀會展業誠信經營倡議書。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陳泥 圖/記者 林銘鴻)昨日上午,第五屆兩岸(廈門)信用論壇暨會展業信用體系建設論壇在廈門舉辦。論壇以持續打造“兩岸(廈門)信用論壇”活動品牌、以信用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目標,邀請相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信用建設領域專家學者和海峽兩岸企業界代表近200人匯聚一堂,圍繞“以誠會商 立信展業”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共話發展合作。 本屆論壇由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廈門市商務局(會展局)、廈門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廈門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共同指導,廈門市誠信促進會、廈門市會議展覽業協會聯合主辦,是“2024年廈門市第十五屆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活動之一。這也是福建省首次舉辦以會展業信用建設為主題的論壇。 論壇主辦方廈門市誠信促進會會長葉重耕在致辭時指出,兩岸(廈門)信用論壇以“大家談”為主要形式,演講嘉賓匯聚了從國家到地方,從政界到學界、業界、行業協會的精英智慧,從不同領域、不同視角、不同維度為行業誠信建設建言獻策,尤其是每屆論壇都有兩岸業界同仁的共同參與,突顯了廈門作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平臺的重要作用。 信用賦能 廈門會展業迎來新機遇 廈門是國內較早布局會展業的城市之一。歷經30多年的培育,廈門已構建形成優越的會展環境、完備的會展設施、有力的扶持政策和系統的服務保障,培育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以雙向投資為主題的投洽會,以及在細分領域規模最大的石材展、佛事用品展等龍頭品牌展會,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會展名城”和“中國最受歡迎會展目的地城市”。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剛剛公布的“2023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名單中,廈門位列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總排名前十。 “去年,展覽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廈門國際博覽中心投入使用,廈門展館面積也因此躋身全國十強(第七位),會展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廈門市會議展覽業協會會長陳李升介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廈門共舉辦展覽143場,同比增長28.8%,展覽總面積18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3%;舉辦會議3596場,同比增長3.57%,參會總人數63.81萬人,同比增長1.66%;經濟效益234.8億元,同比增長13.7%。 “廈門作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鄭小明在致辭中表示,會展業是廈門“4+4+6“產業體系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商貿物流產業集群的重要內容,廈門正著力發展會議展覽等服務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會,建設國際會展名城,而信用是打造會展名城的前提。他認為,本屆論壇以“以誠會商 立信展業”為主題,探討兩岸會展業信用體系建設,既契合廈門會展業持續蓬勃發展的需要,也是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又一次積極嘗試,對行業、對廈門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起倡議 營造優質會展信用環境 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首席研究員儲祥銀做了題為《加快誠信體系建設,促進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發言。他指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會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系統部署會展業信用建設。同時,各地也積極探索會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首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廈門有關單位近年來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強廈門市會展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試行)》(廈會展〔2018〕72號)《關于加強會展業信用建設行為規范的通知》(廈展協〔2018〕第17號)等政策文件,對酒店、展覽主承辦單位、會議主承辦單位、展覽展示工程企業等會展行業主體提出了重合同守信用、誠信服務等具體行為規范要求;制定推行《廈門市會展業信用承諾書》,對在廈辦展辦會的企業提出信守承諾、遵規守約、如實申請獎勵等六條信用承諾要求;實施聯合獎懲機制,對重諾守信的會展企業進行激勵表揚,對失信企業通過行業通報批評、限制申請政府獎勵、取消評優和行業資質認定資格等相應措施進行懲戒。這些舉措為不斷完善會展行業信用建設制度標準,推動信用信息共享應用,全面提升行業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昨日的論壇活動中,在廈門市會議展覽業協會的牽頭下,廈門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廈門10家會展業相關企業代表在現場發起會展業誠信經營倡議,從堅守誠信原則、提升服務質量、抵制假冒偽劣產品、保護知識產權、公平競爭等方面,呼吁業界同行誠信經營,共同構建健康、有序的會展環境。增強廈門會展業從業人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質的會展信用環境,提升廈門會展業整體競爭力。 兩岸交流 為會展業信用建設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以促進兩岸會展業信用建設交流為出發點,邀請臺灣嘉賓現場參會,分享臺灣在會議展覽組織舉辦中的誠信建設工作經驗,助力兩岸展會融合發展。論壇還特別設置了以“誠信為基 共促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邀請組展企業、參展企業、展會服務企業代表,就會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難點、痛點,如何加強兩岸信用合作、賦能會展業發展等話題深入探討、建言獻策。 與會代表,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周曉英認為,應該依托大數據、數字化技術手段,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標準制定和跨部門協作,才能共同推動會展行業信用體系的健康發展。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申顯楊指出,要構建參展企業、展會服務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可以由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牽頭,通過行業調研、市場反饋、評比等方式,建立一套會展行業專屬的“白名單”評價制度,將品牌效益好、成效顯著、誠信務實的展會品牌和主辦、承辦主體企業納入白名單。 據悉,兩岸(廈門)信用論壇是廈門市誠信促進會自2020年第三屆理事會換屆成立后首創的活動品牌,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屆,并取得多項成果,包括發布國內首個建筑行業、旅游市場信用研究報告、創新行業信用評價應用、推動建立閩西南五市誠信促進工作聯盟機制等,促進形成 “知信、守信、重信、用信”的行業誠信氛圍,為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聲音 信用制度是基石 廈門市誠信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林起:會展業是廈門打造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產業,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會展名城。而會展業發展壯大的基石是什么呢?就是信用制度。今年我們的信用論壇之所以聚焦會展行業,首先說明會展行業在廈門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行業誠信建設的制度安排需要進一步強化,來促進廈門會展有一個大的跨越,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同時,兩岸在會展業方面有許多可以相互借鑒、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做法,通過舉辦這樣的論壇,雙方也可以進一步相互交流,促進兩岸會展行業的融合發展。 成功的展會跟做人一樣 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陳立恒:作為兩岸文博會的承辦方之一,我們認為,舉辦一個成功的展會,最基礎的還是一個誠信的問題。臺灣會展業成功的基石也在于誠信體系的建立。例如,如何通過制定標準化流程,確保會展活動的透明性與公平性;如何通過強化監管與執行力,積累會展主辦方的公信力;如何利用會展行業的獎項實施正向激勵,鼓勵業界打造會展業的國際品牌等等。所以一個成功的展會跟做人一樣,最后都是要受到尊敬、信賴跟歡迎,這樣就可以永續地經營下去。 展會無信不立 廈門會展金泓信展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鄭雅寧:展會雖然一年只舉辦一次或兩次,但展會的氛圍或者說氣場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作為組織者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展商誠實可信,服務好他們的客戶,我們組織者首先要做到誠實可信,服務好我們的參展企業,這樣才能為展會塑造好的基因,并通過更多有信譽的參展企業, 將這種誠信發揚光大,使一個展會可以成為服務一方,造福一方的平臺。展會無信不立,希望我們的會展業信用建設不斷完善,如明鏡,可以正衣冠,可以辨真偽;同時更如紐帶,使展會組織者、參展商、買家多方聯手,共筑信任基石。 兩岸會展融合發展的基石 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申顯楊:誠信是兩岸會展融合發展的基石,堅守誠信既是兩岸合作的起點,也是任何一項合作可以圓滿結束的終點。誠信建設不僅是理念上的共識建設,更應該有誠信制度規則的建設,才更加有利于提高兩岸合作辦展效率,降低信任成本,將更多精力放在務實、高效的項目對接上,扎實取得成績。 觀點 創新對臺征信服務 廈門國信信用大數據創新研究院院長曾光輝:當前兩岸在信用領域已經積極開展了一些嘗試。早在2015年,臺灣地區信用報告產品就已經實現了向大陸的首次開放,福建推出“全省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線上管理平臺”,創新對臺征信服務,已有252家金融機構在平臺上發布持證優惠政策,持證臺胞臺企可享受降低貸款利率、提高授信額度、綠色通道辦理、減免手續費用等優惠政策。 在國家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兩岸會展業可基于信用數據,從四個方面推進行業信用建設,賦能兩岸會展業投資、貿易、消費、資金流動、人員往來,促進兩岸會展企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雙提升。 首先是標準共建。行業發展,標準先行。逐步探索共建兩岸會展業信用信息轉換、共享的標準體系,提升軟聯通水平。我們研究院正在組織編制《海峽兩岸信用術語標準》,促進信用服務基礎的標準統一。 其次是信息互通。在保障國家安全、隱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以組展企業為重點,構建會展業經營主體信用信息互通平臺,共享會展業經營主體基本信息、履約信息、能力資質信息、知識產權信息、失信負面信息等。 第三是機構互認。推動兩岸會展業協會、信用服務機構之間互認,共享互認會展業企業信用報告、信用評價、信用產品等,使信用產品、信用評級結果等在海峽兩岸業內統一使用。 第四是應用互惠。依托信用評級結果、信用分等信用服務產品互認,兩岸可共同推出一些應用場景。如,針對會展業臺企,在大陸率先探索在審批、監管、法律服務、金融服務、政策資金申報等方面的惠企應用。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