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文體 > 正文

廈門島內外十多個村居定期舉辦送王船民俗活動

2024-11-29 07:55:41? 作者: 朱亞圣 彭菲 顏梅麗 汪燕妮 李曉輝? 來源: 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水與火的民俗盛典

廈門島內外十多個村居定期舉辦送王船民俗活動,其中湖里鐘宅、同安呂厝、海滄鐘山的規模較大

image.png

27日凌晨,同安呂厝舉行“王船化吉”儀式。 記者 陳嘉新 攝。

廈門晚報訊(記者 朱亞圣 彭菲 顏梅麗 汪燕妮 李曉輝昨日凌晨,同安呂厝社區的送王船文化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王船化吉”儀式,眾多海外僑胞、臺灣同胞與當地民眾共享一場有著600多年歷史的非遺民俗文化盛宴。

最近,廈門漳州等地先后舉辦“送王船”這一古老的民俗活動。作為閩南送王船的中心區域,廈門送王船信俗長盛不衰,主要集中在思明廈港、湖里鐘宅、同安呂厝、海滄鐘山等十多個社區村落,其中,鐘宅、呂厝、鐘山的規模較大。在廈門文史專家蕭春雷看來,這場“水與火的盛典”也是一個“奢華的習俗”。

演進

這一習俗始終一脈相承 只在特殊年代停頓過

閩南地區這幾年為什么送王船又火了起來?在廈門文史專家蕭春雷看來,這一習俗其實始終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在特殊年代停頓過。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又重新恢復起來,可以說是一個“奢華的習俗”。很多地方之所以在海邊“燒王船”,主要也是考慮不能給海洋造成污染,有個滿滿的儀式感就行了。

送王船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游天河,就是燒王船,另一種是游地河,讓王船漂流出海。發展至今的一個變化就是,各地基本都是燒王船。

蕭春雷曾向廈門一位老人請教:“為什么現在都燒王船了?以前不是還有游地河的習俗,讓船漂流出海嗎?為什么不讓它游地河呢?”

老人說:“游地河要有人跟船,駛出海口再回來,如今找不到這樣的人了。還有,船要造得好,一點都不能漏,要經得起外海的風浪,否則就可能會沉沒。”

淵源

漂過海峽的王船被視若神明

送王船習俗增進閩臺交流

送王船祭祀的是什么神,目前還有爭議。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送瘟神。

以前,一些漂過臺灣海峽的王船,被當地人發現,視若神明。《澎湖廳志》描述道:“或內地王船偶游至港,船中虛無一人,自能轉舵入口,下帆下椗,不差分寸,故民間相驚以為神。”臺灣民眾多半是閩南移民,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情況,無非是做醮禳解,祭祀一番,然后再將王船恭送出海,或就地焚燒。

蕭春雷介紹,臺灣民眾往往把王船的到來視為天意,將船上的神靈請回家中,或殷勤建廟祭祀。臺灣的許多王爺廟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著名的南鯤鯓代天府供奉著李、池、吳、朱、范五府王爺和中軍府神像,相傳神靈由清初的一艘王船漂來,當地漁民認為五府千歲與這里有緣,搭建草寮祭拜,1662年建廟。該廟靈異昭著,又衍生出許多分靈廟,被奉為臺灣王爺的總廟。

臺灣的神靈多數傳自福建,從宮廟的數量看,王爺名列第一,超過了媽祖,堪稱全臺第一大信仰。神靈的傳播通常有分靈、分香兩種方式。分靈就是在祖廟恭請一尊神像的分身,攜帶到新的地區建廟供奉;分香是在祖廟取香火或神符,到新的地區禮拜。

“閩南送王船的習俗,使神靈在閩臺間的傳播多了一條渠道:漂流。這算是一個意外收獲吧。”蕭春雷說。

思明廈港

至今舉辦11屆 王船曾亮相中國非遺館

廈港送王船是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6月7日,作為廈門非遺代表性項目,廈港送王船的代表性實物——王船亮相位于北京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這也是廈港王船首次在京展出。

廈港送王船每五年舉辦兩次,至今舉辦了11屆,最近的一次于2023年12月17日舉辦。

湖里鐘宅

每四年舉辦一次

今年王船形似古代官船

湖里鐘宅社區送王船活動每四年舉辦一次。今年建造的王船船身長9米,寬2.2米,船艙深4米,形似古代官船,由兩名造船師傅耗時一個多月建造完成。

據了解,鐘宅畬村王爺宮供奉的是“三王”,即大王爺、二王爺、三王爺。三位王爺每四年要外出巡視一次,察看民情,驅除妖魔,確保風調雨順、合境安寧。村民便建造王船,送三位王爺出巡。這便是鐘宅送王船習俗的來歷。

海滄鐘山

習俗最遲始于清初

傳播至馬來西亞檳城

送王船習俗,在海滄廣泛流傳于鐘山村、石塘村、蕓美村、新垵村、海滄社區等村居,每三年或四年舉辦一次。今年11月24日,石塘村舉辦三年一度的送王船民俗活動,眾多信眾前來共襄盛舉。

鐘山送王船習俗最遲始于清初,乾隆版《海澄縣志》有相關記載。鐘山送王船的傳統習俗,隨著鐘山人下南洋,傳播至馬來西亞檳城,這一文化現象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群共同視為文化遺產,它不僅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傳播,還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的交流與融合。

同安呂厝

為全區各村居中規模最大

今年海內外272個代表團參與

送王船習俗在同安沿海、沿溪村居傳承甚廣,呂厝社區、洪塘頭社區、杜橋社區、四口圳社區、古坑村等村居都傳承著送王船習俗。其中,呂厝社區華藏庵送王船活動規模最大。

呂厝華藏庵每逢子、辰、申年(鼠、龍、猴年)都會舉辦送王船活動,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今年,華藏庵送王船活動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及海峽兩岸272個分爐點代表團前來參與。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