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科協五年奮進賦能鷺島新發展
2024-11-29 07:55:41?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匯聚資源,激活城市發展新引擎 五年來,廈門市科協聚焦科技要素賦能,推動科技創新與城市動能轉換協同共進。 在科技咨詢服務領域,廈門市科協協調“院士專家八閩行”來廈活動,累計20名院士率專家團隊來廈專題調研并提供戰略咨詢。修訂重點調研課題管理辦法,圓滿完成52項市科協重點調研課題。由市科協重點調研課題成果轉化而成的《廈門經濟特區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若干規定》,系全國首部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地方專項立法。 出臺智庫專家管理辦法,構建規模超600人的科協智庫專家庫;激勵所屬學會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提升學會建言獻策質量,累計提供1533項咨詢論證服務。 在產學研融合方面,廈門市科協精心打造科協年會品牌,創新辦會模式,引導高端智力資源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累計舉辦市科協年會主會場與分會場活動96場。常態化開展學術創新發展沙龍,推動學會與企業“會企”合作,累計對接58項科技需求,簽訂23項合作協議。僅廈門市醫學會等醫口學會每年就為廈門創造直接與間接會展經濟收入超40億元,占廈門市會展業收入半數以上。 在服務城市發展進程中,引導學會承接1076項政府轉移工作。此外,廈門市科協還長期開展科技下鄉與農技培訓活動。 普惠共享,提升廈門全民科學素養 廈門市科協秉持普惠共享理念,推進科普供給側改革,使廈門全民科學素質在全省獨占鰲頭。 “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同樣重要。”廈門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五年來,廈門市民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科普價值引領作用進一步顯現。 當前,廈門全市已建成81家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其中28家入選省級科普教育基地,6家獲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2023年基地接待人次突破1000萬。各級科普組織開展常態化、群眾性科普活動超11500場,參與群眾超1800萬人次,還成功開發并推廣國內首個科普教育基地服務系統。 不僅如此,廈門市科協積極推動公益性科普事業與經營性科普產業協同發展體制,如今廈門科技館已構建覆蓋科普產業全鏈條的格局,業務遍及23個省份,年服務面積超10萬平方米,實現盈利超2000萬元。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融合發展的“廈門經驗”獲科技部高度認可。 廈門市科協還牽頭組建市、區兩級“中小學科學顧問專家庫”,全市400余所中小學從專家庫中選聘科學副校長,實現全市配備全覆蓋。全市81家市級科普教育基地與200多所中小學締結合作協議。市科協還全力打造特色科普品牌項目,組織開展科考船“嘉庚號”海陸云課堂、自然筆記實踐等精品活動。 廈門市科協重視兩岸科技融合發展,在剛剛舉行的第40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金門縣教育局組團帶來了“快速自制廢棄金門高粱酒糟清潔用品初探”等3個參賽項目,這已經是金門縣連續18年參加該賽事。 以賽事為紐帶,充分發揮科技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當前,已有20余家科技社團與臺灣對口科技組織建立常態化聯系與合作,打造一系列海峽兩岸科技交流精品活動。 過去五年,是廈門市科協工作實現歷史性跨越、根本性變革的五年,也是科協事業開辟融合發展新境界、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五年。 展望未來五年,廈門市各級科協組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主動融入發展大局,緊密圍繞“四服務”職能定位,切實發揮橋梁紐帶效能,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彰顯科技支撐力量,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廈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勇挑重擔、再建新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