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廈門民營企業百強榜發布
2024-11-03 09:02:22? ? 來源: 海峽導報 責任編輯: 文潔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1月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奕琳)今年,是廈門總商會成立120周年。11月1日,是第五個廈門企業家日。昨日上午,2024年廈門企業家日大會召開。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出席并講話,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向廣大民營企業家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向大家為廈門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市委副書記、市長伍斌主持會議。 會上,柯希平、鄒劍寒、鄭立謀、陳方毅、繆國棟、許曉榮、洪偉、王夢君等8位企業家代表圍繞“改革創新促發展勇擔使命建新功”進行主題發言,弘揚企業家精神,建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凝聚共識、提振信心,共促廈門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會上發布了2024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系列榜單和2024年度全市“十佳”營商環境創新舉措。 入圍門檻穩步提高員工數量大增四成 今年是廈門市連續第四次發布廈門民企百強系列榜單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廈門民企百強榜的入圍門檻為2023年度營業收入19.07億元,較上年增長24.30%。與上年百強榜單相比,有77家企業再度入圍,23家新入圍,16家營業收入過百億元。 廈門安踏有限公司蟬聯榜首,營收623億元。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均和(廈門)控股有限公司、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表現優異,位列第三,營收達249.03億元,增加166.9億元,是營收增量最大的企業,排名也提升了13位。首次參評的廈門京東和新能安營業收入引人矚目,廈門京東以163.79億元排名第7位;新能安以75.61億元列第20位。 統計顯示,2024廈門民企百強研發經費投入總額達113.86億元,同比增長17.82%;民企百強納稅總額216.26億元,同比減少37.65億元,降幅14.83%;民企百強有效促進就業,員工總數達36.48萬人,較上年大幅增長40.25%。 廈門民企百強稅后凈利潤總額373.24億元,同比增加54.42億元,增幅17.07%,但盈利呈現兩極分化,廈門安踏稅后凈利潤112.77億元,增幅達59.06%,瑞幸咖啡和三安集團凈利潤增長顯著。與此同時,民企百強中有12家企業出現虧損,較上年增加2家,虧損總額為9.93億元,其中7家是批發業。綜合來看,民企百強的銷售利潤率和資產利潤率分別為5.64%和5.83%,凈資產收益率為8.15%,減少3.34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新低。 重點產業強鏈補鏈島外企業數量增加 分產業看,服務業作為廈門民營企業百強的主體地位繼續鞏固。數量上,第一、二、三產業企業入圍百強數量與去年持平,分別為1家、40家、59家。 民企是廈門“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83家民企百強企業主營業務涉及相關產業鏈。四大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14家,機械裝備4家,商貿物流38家,金融服務0家;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生物醫藥3家,新材料6家,新能源3家,文旅創意1家;六大未來產業有1家涉足基因與生物技術,2家涉足氫能與儲能。四大傳統特色產業中,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7家,智能家居5家,健身器材1家,紡織服裝2家。 從企業注冊地分布看,島內兩區共有入榜企業60家,但與上年相比減少3家,領先優勢進一步縮小。其中,思明以36家雄踞第一,較上年減少1家;湖里位居第二,共24家,同比減少2家。 值得一提的是,島外入榜企業數量有所增加。其中,集美繼上年增加7家后,今年再增1家,目前共10家;同安亦增加2家,達10家,兩區并列第四;翔安增加1家,達7家。 41家涉及出口業務民企積極“走出去” “不出海就出局”正成為業界共識。面對嚴峻的競爭環境,廈門市民企百強積極擁抱海外機遇,擴展海外市場,國際化腳步更加堅定。調研報告顯示,百強民企“走出去”主要形式有對外直接投資(包括新設和并購)、產品和服務出口等,41家企業涉及出口業務,同比增加5家;出口總額134.62億美元,同比增加48.58億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21.23%,提高8.75個百分點,占全市民營企業出口比重36.11%,提高12.19個百分點。 在企業出海中,廈企也體現出產品、施工等的質量及技術相對領先,產能優勢突出、成本競爭力強,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完善等優勢。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