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發改委解讀我市前三季度經濟社會運行情況
2024-10-26 12:37:23? ? 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艷)昨日,市統計局發布我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市發改委和有關專家對前三季度經濟社會運行情況進行了解讀。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全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應急與謀遠相結合、堅持早謀快動穩增長,全市經濟運行企穩態勢得到鞏固,結構調整持續優化,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31.66億元,同比增長4.9%,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民生保障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政策持續密集加力 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我市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成立全市有效落實存量和增量政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最大化爭取國家政策紅利在廈門落地。加力推出新一輪全市綜合性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共6個方面26條措施,加大助企幫扶力度,預計將兌現政策資金超27億元。 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我市持續推動“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實體經濟新動能顯著增強。先進制造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個百分點,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6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呈現加快回升態勢,超七成行業實現正增長。重點產業快速發展,新型顯示、新能源、航空維修產值分別同比增長11.8%、14.4%和40.6%。現代服務業質效進一步提升,今年1-8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2%,占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總量30.3%,比去年全年提高2.4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今年1-8月,互聯網軟件業、租賃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2.7%和30.3%。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投資結構加速調整,工業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4.7%,比去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全市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7%,其中,技改投資增長14.5%,設備工器具購置增長28.5%;新能安二期、士蘭集宏8英寸碳化硅芯片、中能瑞新儲能電池等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額320億元。 科技創新引領持續增強 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我市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著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今年8月,廈門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排名中躍升至第72位,比上年提升8位,在世界集成電路協會發布的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中位居第51位。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比增長20%。嘉庚創新實驗室建成全國首個面向高分子材料的無人智能研發實驗室。創新型企業蓬勃發展,前三季度,新增廈鎢新能源、艾德生物、致善生物、優迅高速芯片4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新增1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均居全省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817家營業收入同比超過50%,441家企業同比增長超過100%。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增長,限額以上單位網絡零售額增長5.6%,占限額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四成;限額以上單位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和可穿戴智能設備分別增長45.8%、21.4%和9.6%。全市跨境電商出口額同比增長80.9%。 民生保障不斷增強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我市堅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業保持總體平穩,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4.07萬人、失業再就業3.47萬人;兌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和穩就業獎勵合計約7.9億元,惠及24.3萬家企業。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3萬個,率先實現全域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級評估,教育領域投資同比增長23.5%;川大華西廈門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全面運營,衛生和社會工作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5.6%。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等保障標準居全國前列,新增保障性住房1.1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入市1.2萬套。生態環境質量全國領先,深化拓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生態文明指數居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之首,空氣質量保持全國前列。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新福建建設10周年的新起點上,在全市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回到福建、廈門考察調研,為福建、廈門高質量發展指引航向、擘畫藍圖,這必將轉化成為全市上下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下一步,我市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應急和謀遠相結合,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奮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全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專家解讀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積極因素不斷積累 記者:今年前三季度,廈門經濟整體增速快于全國,請問經濟運行呈現出哪些主要特點?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蔡慶豐: 今年以來,廈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主要呈現出四方面特點。 從政策端看,政策紅利的釋放有效激發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今年以來,廈門持續在政策層面加力加碼,比如,元旦后就出臺了一季度穩增長政策30條措施,三季度安排超過10億元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近期又出臺了新一輪綜合性穩經濟一攬子政策26條措施,這些都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撐。 從生產端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經濟運行提供了主要支撐。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顯示等產業的20多個細分領域,廈門有超過60家科技型企業和高校院所的近百項技術或產品處于全國、全球領先水平。1-8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5.6%;10月份,美圖、四三九九、吉比特和眾聯世紀4家廈企上榜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廈門作為“中國軟件特色名城”的底色更加彰顯。這主要得益于廈門近年來持續打造“4+4+6”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從需求端看,出口拉動是三季度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前三季度,全市出口額同比增長8.8%,高于全國、全省2.6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4.5個百分點,直接拉動了相關產業生產和制造業投資擴張。從出口產品結構看,機電類產品拉動作用尤為顯著,受消費電子市場明顯回暖等因素帶動,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1.4%,拉動全市出口增速約5.7個百分點;從外貿新業態看,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增長80.9%,拉動全市出口增長約3.6個百分點,可見我市出口具有較強韌性和競爭力。 從市場端看,經濟活躍度較高,向上向好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前三季度,全市新增企業類經營主體同比增長7.8%,顯示市場信心穩步增強、社會預期向好;全社會用電、工業用電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8.9%,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表明生產活動加快復蘇;空港旅客吞吐量、鐵路旅客發送量分別增長15.9%和13.6%,折射出文旅會展經濟蓬勃發展,多領域“繁忙”數據反映了經濟發展活力和潛力,未來我市經濟有望進一步回升向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