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牢記囑托擔使命 奮勇爭先立潮頭
2024-10-24 08:34:2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促進兩岸融合 擁抱改革開放 兩岸往來和區域融合的重要區域——同安,站在兩岸融合發展的最前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走進生產一線,一臺臺永磁螺桿空壓機等工業生產設備從無到有,從同安運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這里是扎根同安區的臺資企業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憑借持之以恒的自主研發,該公司打破空壓機制造領域海外壟斷,打造出全國首屈一指的民族品牌。 “我1997年到大陸生活,親眼看到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蓬勃發展和巨大成就。”東亞機械總經理韓文浩表示,廣大臺商臺胞是兩岸融合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殷殷期望,更加堅定了廣大臺商臺胞創業發展的信心,他將繼續盡自己所能促進兩岸交流發展,為中國空壓機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現有生產線火力全開的同時,東亞機械還在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區)布局空壓機制造基地項目,以實際行動彰顯在同安發展的信心和決心。該項目擬建設永磁螺桿空壓機、無油雙螺桿空壓機及離心式空壓機、真空泵、鼓風機等生產線,預計11月全面封頂,力爭2025年6月竣工驗收。項目建成后,2025年目標年產值30億元,2030年目標年產值50億元。 建設生態文明 助力鄉村振興 同安,歷來是廈門“三農”主戰場,更是廈門鄉村振興工作主戰場。多年來,同安區牢記囑托、久久為功,貫徹“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發展思路,依托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逐步構建“從山頂到海洋”保護治理大格局,奮力譜寫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的同安篇章。 高山上的蓮花鎮白交祠村,正是生態建設與脫貧致富有機結合的典型代表。踏入層層疊疊的梯田,3500畝茶園帶來清新感受;登上海拔985米的光明頂,這里正在打造“廈門海拔最高的賞櫻平臺”;走向陡峭的百丈崖,幽谷兜住翻涌的云霧,成為攝影愛好者偏愛的云海奇觀攝影點……如今,“云上白交祠”鄉村旅游招牌越擦越亮,白交祠村去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06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36萬元。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村級黨組織要‘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我對此有深切感受。”白交祠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金全表示,在鄉村振興的實踐腳步中,他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更體會到充分發揮優勢的必要性。今后,將繼續發揮村級黨組織火車頭作用,帶領村民過上更加火熱的生活。 近40年來,白交祠村立足高山地理條件,發展特色生態農業,積極探索鄉村旅游,實現了從“窮山村”到“富美村”的蝶變。目前,村中共有民宿33家,周末節假日常常“一房難求”。還有不少離退休老人在此中短期旅居,享受優良生態環境。 強化文化傳承 拉動文旅發展 同安區處處閃爍著千年古城的歷史風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當前,同安區進一步梳理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延續千年古城的歷史文脈,不斷擦亮“千年銀城 四海同安”文旅品牌,為廈門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貢獻同安力量。 “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傳承好。”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表示,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激勵。80余歲的顏立水,自20世紀80年代就投身于文物保護工作,至今存放在同安孔廟中的百余件石雕碑刻就是他“搶救性保護”而來。目前,他正著手關于同安母親河——東西溪的課題研究,挖掘東西溪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并進行文旅開發的可行性研究,助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同安區博物館負責人蔣瑕表示,作為基層工作者,她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投入到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30多年來,同安區博物館依托同安孔廟,以“館廟合一”的方式對外免費開放,不但展示著大量本地歷史文物,還保留著祭孔功能,為“兩岸同祭孔”提供平臺。蔣瑕說,今后將繼續探尋歷史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之道,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火”起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