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舉辦建校100周年活動
2024-10-07 08:52:59?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李奇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百年芳華承文脈 千年銀城啟新程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舉辦建校100周年活動,校友總會和企業家校友聯盟同步成立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健華 通訊員 余雪燕 韓超 何林波)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100歲生日快樂! 昨天,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建校100周年活動在大輪山麓舉辦,5萬余名師生、海內外校友和領導嘉賓線上線下共同為學校慶生。 百年來,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培養了數萬名優秀學子,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他們在不同領域各自閃耀,以個人智慧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昨天的校園人頭攢動,處處是從天南海北回到母校的校友身影。 歷經百年風雨,教育薪火未曾斷絕。1924年,同安近代教育先驅陳延香在愛國僑領陳嘉庚的支持下,創辦“同安公立初級中學”。后來數度更名、遷址,至1953年成為完全中學,定名“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如今已獲得“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等國家級、省級、市級榮譽100多項。 學校黨委書記戴鷺堅在活動上說:“過去的一百年,全體同中人勠力同心、奮發向上,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同安一中正展現出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共襄盛舉 各界校友助力母校發展 這是一場集齊校友團聚、學術研討、文創市集、文藝表演等多種元素的盛會。 “我在母校度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歲月。”校友代表黃獻榮上臺分享自己與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的故事。他說,母校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更賦予了他追夢的勇氣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是他創業道路上的重要支撐。為此,他呼吁全體校友反哺母校,“共同書寫母校下一個百年的輝煌篇章”。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的發展壯大,與各級政府、各行各業校友和社會人士的鼎力支持與深切關愛密不可分。為了更好地凝聚廣大校友的力量,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校友總會在活動上正式授牌。與此同時,同安區政府與校友總會共同成立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企業家校友聯盟,旨在進一步整合校友資源,為活躍在不同領域的校友提供建設家鄉的舞臺。 校友們不僅帶來真金白銀,還帶來了豐盛的精神食糧。同日舉辦的百年同中校友大講壇上,南華大學教授陳志明、廈門大學教授紀榮嶸、廣東工業大學教授鄭李娟、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葉文武、量子科技長三角產業創新中心量子計算總體研究室副主任吳慶前、廈門航空飛行員陳玉亭等6名校友代表,分別立足各自專業領域,為在校學生帶來人工智能、現代生物學及科研工作等方面的主題講座。 戴鷺堅表示,邀請優秀學長學姐回校交流,是學校多年來的傳統。他說:“我們確確實實有著一大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把他們請回學校來,一方面可以展示同安學子的風采,另一方面也能激勵他們的學弟學妹。” 創新載體 百年學府傳承千年文脈 百年芳華承文脈,山海并進啟新程。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薪火相傳,背后離不開千年銀城的歷史文化滋養。活動上,文公書院活化利用暨同安一中大中小思政一體化教育基地啟動儀式同步舉行。 文公書院位于大輪山南麓,與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為鄰。在校友的捐建下,一條“朱子之路”將校園與文公書院連接起來。今后,在校師生可以從校內出發,一路游覽名人石雕、摩崖石刻等歷史印記,直抵文公書院。 這座距今674年的書院,是明代泉州府屬最早的官辦書院,也是廈門地區最早的書院。它的存在,是尊師重道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也是朱熹“興賢育才”思想傳承的實物見證。 文公書院的名字源自朱熹。朱熹于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蒞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并在同安開創講學之風。在出仕同安四年多的時間里,朱熹經歷了政治的磨煉、生命的成長和思想的劇變。這一時期既是朱熹政治理念的成熟期,也是他學術思想的轉折期。因此,同安被譽為“閩學開宗之地”。 如今,經過修繕的文公書院煥發出新的生機。書院為兩落式宅院,面闊17.3米,進深17.4米,前后進落差2米。書院正中墻壁嵌置了一幅朱熹石刻畫像,畫像中的朱熹身穿儒服,頭戴綸巾,拱手正襟,形態自如。據傳,該石刻畫像為明代成化年間的遺物,是文公書院最珍貴的文物。 “這讓千年文脈和百年學府進一步得到連接。”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副校長黃松明說,文公書院將成為該校持續探索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載體。他表示,依托同安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淀,將有效增強思政課的輻射力。 可以說,從“古韻新風”的文公書院到“百年芳華”的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同安千年文脈得以具象化。 名片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 自1959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中學以來,學校在初中辦學、高考成績等方面成果奪目,多年來獲得榮譽不計其數,被譽為“福建省高考紅旗校”。現有學生10500多人,教學班214個,教職工700多人。 學校現有輪山校區、濱海校區兩個校區,占地428畝。為呼應廈門市“名校跨島”戰略,該校于2017年9月正式開辦濱海校區。目前,濱海校區已初具規模,現有教學班139個,學生近7000人。2021年9月,濱海校區高中部正式啟用,形成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一貫制的辦學規模。 學校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支德業雙馨的師資隊伍,涌現出“全國先進工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等一大批教書育人楷模。 學校以“五育并舉”促學生發展為方向標,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科奧賽、航模比賽中培養了一批全國創新拔尖人才,藝體之花璀璨綻放,形成舞蹈、田徑、男女籃球和書法等一批辦學特色項目。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