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何以成為“羽球之城”?
2024-09-27 08:04:07?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何以成為“羽球之城”? 東南網9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聞 鄧婕) 最近,廈門的眾多羽毛球館熱鬧非凡。從清晨到夜晚,預訂場地的電話不斷響起。一群群羽毛球愛好者在球場上盡情揮拍,專注于那小小羽球在空中飛舞的瞬間。 巴黎奧運會已結束,但其帶來的運動熱潮仍舊涌動在廈門的大街小巷,而在眾多的體育項目中,羽毛球無疑是最受廈門人喜愛的運動之一。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羽毛球傳入廈門至今,羽毛球已陪伴廈門人走過一個世紀的光陰。作為中國最早開展羽毛球運動的城市之一,從2000年開始,廈門市共培養出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等國內外重要賽事冠軍共39人次,成為我國培養羽毛球冠軍最多的城市之一。 一座城為何能培養出那么多冠軍?當地的羽毛球熱到啥程度?近日,記者走進廈門各大羽毛球館,尋找答案。 羽毛球運動源遠流長 “我現在準備出發去球場,大概半小時后會到。”一個普通的工作日,羽毛球愛好者莊齊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前往單位附近的羽毛球場。奧運會后,莊齊發現自己的運動群里,約打羽毛球的局越來越多了,“之前也會有朋友組局,但一個月大概只有1~2次,最近可能一周就要打兩場”。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民體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羽毛球運動人口高達2.5億,是除了健步走之外,參與人口最多的大眾健身項目。而在廈門體育人口中,每3個人就有1個人打羽毛球。據不完全統計,廈門長期在室內場館打羽毛球的人數約有10萬人,每年舉辦大小賽事超過80場,參賽人數超3萬人次。“下班打球”甚至“打完球再回去加班”已成為廈門人真實的生活寫照。 為什么廈門人會如此熱愛羽毛球?“設備簡單”和“社交屬性”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得到的兩個高頻詞。羽毛球運動門檻不高,對場地和器材的需求也沒有那么苛刻,在公寓樓下和社區廣場找片空地就能玩,而且社交屬性強,年輕人可以很輕松地邀約到同伴,在運動中鍛煉身體、增進感情。 “在廈門,羽毛球運動本來就有很深厚的‘群眾基礎’?!比A僑大學體育學院教授莊志勇告訴記者,這片土地上的“羽毛球熱”除了羽毛球運動本身的特點之外,更與城市發展的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早在19世紀末,源自英國的羽毛球就被帶到了這座作為通商口岸的城市,當時一些有條件的人開始接觸這項新穎的運動。20世紀初,鼓浪嶼的體育場出現了群眾進行羽毛球運動的身影。 但羽毛球在廈門真正得到發展,還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1965年,陳嬋娘跟隨愛人來到廈門。這位出生于印尼雅加達的美麗姑娘,從小就對羽毛球有著濃厚興趣,在青少年時期便參加過印尼全國比賽,小有名氣。正是在那一年,廈門市體委成立體校,陳嬋娘在校內負責羽毛球培訓工作。 作為海島型城市,廈門室外風力較大,極易影響羽毛球的訓練,且室外地面硬度較高也容易對球員膝蓋造成損傷。面對這樣的困境,陳嬋娘積極尋找解決方案,最終找到了廈門工程機械廠的食堂,借用為羽毛球訓練場地,并在全市各小學校挑選20多名7歲左右的學生組成了廈門第一支羽毛球隊。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中國羽毛球界的熠熠群星開始閃耀在廈門的土地上,包含先后12次勇奪世界冠軍的林瑛、打破了“羽球王國”印尼在國家體育館“戰無不勝”神話的欒勁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