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以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向全球資本敞開懷抱
2024-09-09 08:43:4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選擇廈門 贏得未來 廈門以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向全球資本敞開懷抱 廈門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艷 通訊員 李雅寧)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又一年九八投洽會“金鑰匙”轉動,以制度型開放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為主題的第二屆營商環境論壇昨日在廈門舉行,來自政商學界的重量級嘉賓和專家學者齊聚廈門,共同在營商環境領域開展深度探討與交流,并就全球投資者關注的中國投資環境及相關政策進行權威發布和解讀。投洽會作為我國唯一以投資為主題的國家級重大展會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 “聚光燈”對焦廈門,背后蘊含的是廈門營商環境的不斷躍升。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早在廈門工作期間主持編制的《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就明確提出“投資環境是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總和”,并前瞻部署“簡化手續,減少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等舉措,親自領導和推動了特區初創時期的改革開放事業,為廈門創造了寶貴的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廈門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全國首創4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扎實推進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各項工作。廈門連續三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居前列,18個指標全部進入全國標桿,一批營商環境“廈門經驗”“廈門方案”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 選擇廈門,贏得未來。廈門正向全球資本敞開懷抱,以營商環境之“優”,聚開放合作之“力”,謀高質量發展之“進”! 系統謀劃 營商環境從1.0階段迭代至7.0階段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強調“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試驗田”,廈門始終致力于躋身營商環境“頂流”,相關舉措不斷進階迭代。 廈門市委市政府將“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高位統籌、系統謀劃。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廈門市發改委牽頭各相關單位扎實推進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各項工作,形成了“系統謀劃”“清單改進”“立法保障”“信息化支撐”等推進機制。 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目標,廈門營商環境建設從2015年的1.0階段鳴槍起跑,每年提升一個臺階。今年,《廈門市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印發實施,四大方面25條舉措為廈門高質量發展構筑持久強大的“引力場”,推動營商環境進入7.0階段。近日,又一個重磅政策——《廈門市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實施方案(2024—2026年)》印發實施,進一步推動廈門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提升。 “廈門營商環境改革已從過去的局部探索、破冰突圍,不斷向系統集成、全面深化轉變。”廈門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廈門以綜合改革試點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以市場化為創新主線,便利化為重要導向,夯實法治化基礎,突出國際化鮮明特色,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氣場,厚植經營主體成長沃土,優化產業生態環境,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快重塑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競爭力。 改革創新 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錨定國際前沿和國內最優做法,廈門先行先試, 一大批首創性、突破性、引領性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持續落地實施。 制度型開放是我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指向。近年來,廈門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海空港通關時效均居全國前列。 不換車、不換鎖、自動快速驗放,7月17日,閩粵港“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正式啟動,有效壓縮約28%的物流成本和30%的運輸通關時長。“我們大概有30%的貨物經過香港中轉進行出口,通過‘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模式當天就可實現廈門、香港往返。”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國際分公司經理洪波表示。 在港口,創新的服務機制,同樣助力航運企業降本增效。 過去,一艘海船從購買到投入運營,所需辦理的各類證書最多可達30余項,辦理時限最多可達一個月。得益于“不停運辦證”改革舉措, 廈門聯創方舟海運有限公司所屬運營船只“方舟33”在一天內完成了所有權證、國籍證書等數十種證書辦理,順利完成船舶轉籍。“‘舊證失效,新證未發’期間,船只不得不暫停營運等問題迎刃而解。”企業負責人蔣新君表示。目前,廈門海事局共完成64艘船舶的“不停運辦證”工作,平均每艘船舶節省近100萬元運營成本。 國際海事糾紛的有效化解,關系到營商環境的優化。在海絲中央法務區掛牌設立的國際海事糾紛訴調對接中心,是全國首個專門負責國際海事糾紛多元化解決相關工作的機構,目前已成功化解11起涉及西班牙、新加坡、德國等多國的典型海事糾紛。 由點及面,廈門探索形成了涵蓋包括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海絲戰略支點城市以及金磚創新基地等多層次、多功能的開放格局,其中,金磚創新基地累計推出示范項目104個,自貿試驗區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累計推出創新舉措569項,包括全國首創142項。 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塑造城市營商環境新優勢,目前,全球財富500強外資項目在廈門落地的有115個,廈門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港口第13位,外貿綜合競爭力長期位居全國前列。 智慧賦能 打造一流數字政務環境 銀行融資3000萬元以及股權融資2400萬元,讓火炬高新區企業兌泰新材料獲得這些“真金白銀”的,是一個特別的指數——“企業創新稅收指數”。 廈門在全國首創“企業創新稅收指數”,以稅收大數據為基礎,對企業創新實力進行“畫像”,為廈門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扶持創新創業賦能。兌泰新材料負責人李文娟高興地說,指數為銀行、投資機構建立了一個很好的量化評估指標,助力企業增信,緩解融資難題。 數字化是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的“關鍵變量”。廈門啟動新一輪“數字政府”強基工程,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運營新模式改革,在全國80個參評城市中首個出臺實施營商環境數字化行動方案,推動數據跨域聯動共享,打造一流數字政務環境。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廈門,政務信息系統實現“應接盡接”,全市59個部門200個系統全部接入共享協同平臺,市電子證照庫對接全市43套審批系統;大力推行“一網通辦”,全市84%事項實現“全流程網辦”;25個部門292個事項接入全國首創的“e政務”實現“自助辦”;推出24個服務場景的“一件事”集成套餐,較改革前平均辦理時間減少65%,跑動次數減少88%,申請材料減少60%。 過去“企業找政策”,現在是“政府送政策”。廈門大力推廣“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平臺兌現惠企政策456個,惠及3.5萬家企業,撥付資金45.9億元。 優化服務 不斷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 在營商環境優化過程中,企業和群眾充分感知這座城市的“變”與“不變”。變的是速度更快、流程更優、辦事體驗更好,不變的是始終以經營主體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導向。 “當天承諾當天拿證”, 8月1日,準營承諾即入制在廈門正式落地實施,這是廈門進一步聚焦企業需求、再造市場準營新流程的一項改革舉措。 廈門市吉士丁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將于今年10月到期,需要申請換證。近日,該公司法規專員劉洋前往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場監管局窗口提交了準營承諾即入制申請書,當場拿到證書。“準營承諾即入制真是太方便了!它不僅可以快速換證,節省時間,更是對公司誠信經營的一種鼓勵和認可。”劉洋滿臉興奮地說道。 針對融資難,廈門則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增設產業鏈招商、供應鏈協作和先進制造業基金,擴大技術創新基金、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基金規模,撬動超800億元金融資金助企發展。 得益于一流營商環境的滋養,廈門企業穩步增長,發展壯大。眾多“城市合伙人”與這座城市攜手并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共同書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廈門優迅在PON收發芯片領域形成了全面的產品布局,產品性能、功能處于業界領先水平,達到國內第一、全球前二的市場占有率;成立于2008年的美圖公司,連續7年入選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2024年上半年總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28.6%;作為國內領先的品牌出海產業互聯網平臺,雨果跨境鏈接的全球電商平臺超過120萬個,月活躍用戶數超480萬;奧佳華是全球最大的按摩器具生產研發基地,出口份額及工業產值已連續十八年穩居行業第一;摘得碳纖維領域制造業單項冠軍的鴻基偉業,今年有兩款產品在巴黎奧運會上亮相,驚艷業界。 一流營商環境釋放“強磁場” ,企業“用腳”投來“信任票” ,廈門成為產業資本、金融資本投資高地,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在這里,超90萬戶商事主體扎根成長,每千人擁有經營主體數量位居全國前列;“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10個重點發展產業超千億元規模,商貿物流產業集群超萬億元規模;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排名躍升至第72位,超42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20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超16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形成的“廈門軍團”涌動創新活力。 企業聲音 跨國企業持續投資廈門 電氣硝子玻璃(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藤居孝英: 看好廈門營商環境 當初設立公司時,日本電氣硝子株式會社曾經對中國多地進行過比較和探討,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確保水、電、氣的供給,以及物流等高品質營商環境的穩定。廈門是經濟特區,長期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持續投入,形成了符合我們公司投資所要求具備的高品質和穩定的營商環境。我們看好廈門的營商環境,將會繼續考慮在廈門深耕發展,把產業做大做優做強。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趙炳弟: 將繼續深耕福建 松下集團在閩投資始于1991年,其中,廈門建松電器年銷售16億元,廈門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是松下集團在全球唯一的數碼相機和單反相機的生產基地。這兩家公司發展的30余年間,得到了福建省和廈門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后,松下將繼續深耕福建,為福建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ABB集團副總裁董慧娟: 在華發展獲益匪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使ABB在華發展中獲益匪淺。32年前,ABB在廈門成立了在華第一家合資企業,生產中壓開關柜,開啟了在中國、為中國的發展歷程。目前,ABB廈門工業中心已經成為ABB的全球“零排放愿景”示范基地。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