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臺青認同感歸屬感增強
2024-09-03 08:43:1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思明區充分發揮臺青創業集聚區優勢,持續探索創新服務舉措,臺青認同感歸屬感增強—— “在這片熱土,我找到了熱愛的事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廈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試驗、探路先行。 日前,廈門日報社再次推出品牌策劃“新聞大篷車”,8路記者分別深入廈門各區各開發區,圍繞生態文明、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兩岸融合等領域,采訪記錄廈門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聚力改革的生動實踐。今起,本報開設“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廈門日報新聞大篷車在行動”欄目,多角度報道各區各開發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福建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廈門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探索新舉措,充分展示新時代改革開放在廈門的新成效、新面貌。敬請關注。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燕如 林雯) 日前,在沙坡尾舉辦的市級非遺項目民俗活動吸引市民游客關注。臺青王伸豪跟著忙前忙后,為活動設計宣傳海報。作為廈港街道社區發展顧問、沙坡尾活態文化展示館負責人,扎根思明5年的他通過運營微信公眾號、組織活動等方式傳播老廈港歷史文化,深度參與社區建設。 “因為思明這片創業熱土,我發揮所長找到了熱愛的事業,共同參與、見證著這里的發展變化,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如今,居民朋友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阿豪”。 阿豪的事例有力體現了思明區積極為臺青創業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更是思明區探索兩岸融合的生動樣本。 兩岸的發展,未來在青年。思明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充分發揮臺灣青年創業集聚區優勢,聚焦臺青就業創業工作,持續探索新路徑、新思路、新示范,為臺青就業創業生活創造良好條件,不斷增強臺灣青年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服務+政策 幫助臺青更快更好立足大陸市場 走進思明區政務服務中心10樓,墻上“兩岸一家親,成功在思明”標語十分搶眼。這里,是不少臺青來思明就業創業選擇的首個服務窗口——思明區臺灣青年發展服務中心。 不久前,臺青黃心宜來此咨詢相關政策福利。得知對方剛來廈就業,中心負責人林婷拿出思明區臺青租房補貼申請填寫范本,詳細介紹申請流程,“根據你的情況,如果有租房,能優先享受到的是這一福利。”工作人員還帶著心宜參觀中心,歡迎她有空來這里免費享用咖啡、閱讀圖書。這讓心宜不由稱贊道:“服務功能全面周到,以后會常來的。” 如同心宜所點贊的那樣,思明區臺灣青年發展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為臺青提供實習就業崗位推薦、優惠政策申報、創業咨詢輔導、職業生涯規劃、心靈關懷等服務,同時協助辦理臺胞社保醫保、企業注冊等政務服務。中心還梳理政策申報要點,建立線上預審機制,實現“最多跑一趟”的便捷申報模式。 據悉,該中心自2022年5月啟用以來,接洽來電來訪咨詢服務4800人次,推薦8個臺青創業項目參加并獲得“創業之星”“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的獎項。 服務升級,政策加碼,得益于思明區修訂出臺的《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辦法》,今年上半年又有10個臺青創業項目獲得了資金支持。而更強大的“后盾”還在于臺商創業導師幫扶機制。思明區邀請廈門福祥禮服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金山等多位資深臺商擔任臺青創業導師,參加創業項目評審,為臺青創業提供建議,同時發掘潛力項目,幫助臺青更快立足大陸市場。 需求+平臺 為臺青創業就業提供更廣闊天地 4年前,臺灣輔仁大學博士陳泓諭在廈門創立朗和湘(廈門)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等相關業務。去年,思明區在全省創新組織開展人工智能專業職稱評審,陳泓諭成為全市首批59人中通過人工智能人才專業職稱評審的一員,獲得工程師職稱。他說,“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頭很好,我對公司在大陸的長遠發展充滿信心。” 在人工智能專業評審改革試點中擴大臺灣高層次人才評審專業范圍,是廈門市和思明區為臺灣人才在大陸打通職業成長路徑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近年來,聚焦臺灣高層次人才、專業人才、創業青年、大學生等不同群體臺青來廈就業創業的痛點難點問題,思明區持續搭建并優化各類服務平臺,吸引臺灣人才跨海而來、扎根廈門。 位于廈門龍山文創園的思明區兩岸人才會客廳,集培訓沙龍、項目路演、政策咨詢等功能于一體,人才主題活動在這里常辦常新;“思明區臺灣人才招聘網站”升級系統,發布就業崗位近800個、注冊企業550余家;與廈門大學建立臺灣學生聯系服務機制,聯合舉辦臺港澳學生就業暨實習專場招聘會;創辦“鷺島·臺味”主題創意市集,為文創手作、潮流藝術等臺青創業項目提供發展機會……一系列貼近臺青需求的“組合拳”打出,讓他們在思明區找到屬于自己的創業就業舞臺。 思明區還在積極推動臺青成為參與基層治理的有生力量。隨著黃厝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深度推進,今年,由兩岸青年參與發起的“兩岸青年鄉創聯盟”在黃厝社區成立,“兩岸青年共創空間”同步揭牌,致力將黃厝社區建設為臺胞喜愛的社會參與實踐地。 文化+生活 讓臺青安心打拼事業快樂生活 半個月前,9名臺灣青年在廈門完成了為期45天的實習之旅。他們不僅在首家兩岸合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實習,還走進延平郡王祠、沙坡尾等地,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學習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這是金美信第三年舉辦暑期臺灣大學生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并與思明臺胞驛站共同開展“成功之旅”研學活動。臺青陳思妤有感而發:“思明區為臺青提供了很好的實習、就業平臺,這里貼心的服務和舒心的環境非常吸引我。未來也希望自己能在廈發展。” 思明區持續在拓展兩岸青年交流平臺、夯實社區服務陣地、健全涉臺調解工作機制等方面發力,營造讓臺青既安心打拼事業又快樂生活的良好環境。 在思明區,10個特色鮮明的臺胞驛站聯誼點經常舉辦音樂欣賞、交流聯誼等各類主題沙龍活動,增添臺青社交樂趣。在龍山社區“蓮心橋”臺胞聯絡點,思明區鏈接社會資源幫助臺胞解決子女入學、幼兒托管等問題。在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龍山文創園,則設立了兩岸青年心家園,打造涉臺綜合服務體和兩岸青年交流發展共同體,助力臺灣青年追夢、逐夢、圓夢。 就在7月,思明區在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揭牌啟用“和家園”涉臺人民調解委員會,整合資源為臺胞臺企提供糾紛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目前,思明區已形成“1個總部+N個網點”涉臺調解網絡,先后調處化解涉及臺灣青年的矛盾糾紛近百起。 思明區還創新推動成立思明區臺胞職工聯合工會,吸納近300名臺胞加入,為臺胞會員提供平安返廈交通補助、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等服務,助力臺胞職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在地生活。 數據 目前,思明區轄內有臺資企業1000余家,其中臺灣青年創業企業占比超50%;成功培育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國家級基地1家、省級基地8家,省級基地數量居全省首位。11位臺灣青年獲得省臺灣青年“創業之星”稱號,占全省比例超1/8。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