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福籽同心”實踐隊:奔赴千里“守護邊疆兒童心靈”
2024-08-27 16:5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集美大學“福籽同心”實踐隊與勐外壩完全小學學生合影(集美大學供圖) 東南網8月26日訊(通訊員 劉金昆)近日,集美大學“福籽同心”實踐隊前往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龍江鄉勐外壩村勐外壩完全小學開展為期10日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實踐隊由集美大學師范學院副院長謝書書、學前教育系主任尹簫和7位來自不同專業的本科生組成,其中包含2名少數民族學生。為切實為建設邊境幸福村貢獻力量,實踐隊拋開常規思路,圍繞“守護邊疆兒童心靈”主題,設計了以心理課程為線索的特色推普活動。 “心理+推普” 開啟邊疆支教創新模式 勐外壩村地處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龍江鄉南部,緊鄰中緬邊界,是一個地理位置偏遠、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邊境農業村莊。勐外壩完全小學是村里唯一的學校,全校共有10名專任教師、100多名學生。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知識系統亟待完善,普通話水平限制了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地處邊境,部分學生身處單親、留守等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需要得到關注和協助。 基于該背景,集美大學“福籽同心”實踐隊有機地將“心理”和“推普”進行結合,設計了“心理+推普”的創新支教課程,針對即將進入青春期的五、六年級學生,提升其自我認知,加強其自我體驗,增強其自我控制。在構建自我意識的同時,將推普內容進行融合,使9天的課程形成“心理+推普”的完整閉環。 該校五年級學生范偉說:“以前我和同學都習慣說家鄉話,說普通話怕被別人笑話。這幾天老師帶著我們玩了好多講普通話的游戲,很有意思!我現在不怕被別人笑話了,我們都講普通話。” “推普要入心入腦,愛自己,愛家鄉,愛祖國,是一脈相承、環環相扣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心理+推普’的課程融合,把這種聯結激發出來。”帶隊老師謝書書說道。 家訪路上(集美大學供圖) “調研+家訪” 探索邊疆兒童成長之基 以“守護兒童心,共鑄民族情”為線索,實踐隊采用問卷調查、入戶家訪和口頭訪談等方法,對勐外壩村當地村民的普通話普及與家庭教育狀況進行考察,探索邊疆兒童的成長環境與困難。調查內容涵蓋語言日常使用情況、普通話掌握程度及應用范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知、家庭教養情況、親子互動情況等多個維度。 調研的同時,實踐隊發放并耐心講解推普宣傳手冊,通過生動案例展示教育部歷年推廣普通話實踐活動的豐碩成果,特別強調了在邊疆地區推廣普通話對于促進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意義。訪談中,實踐隊還了解了學生家庭的親子溝通情況,對存在的困難和困惑進行記錄和解答,對學生在校參與實踐活動的狀況進行介紹和肯定,并提出相應建議;邀請家長通過拍視頻、錄音或文字形式,對子女進行寄語,促進親子溝通,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在走訪調研的過程中,“福籽同心”實踐隊還積極參與勐外壩村的活動,體驗當地的趕圩文化,深入邊疆村民的日常,感受幸福邊疆村的真實常態。 據悉,本次活動獲2024“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青春篤行”計劃,以及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石榴紅”專項活動立項。 “尋找閃光點”心理游戲(集美大學供圖) 集大學子在課堂上(集美大學供圖) 閩企捐贈儀式(集美大學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