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海滄產業工人文化節啟動
2024-04-29 09:05:5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打造“工匠聯盟” 培養產業尖兵 第六屆海滄產業工人文化節啟動,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展現工會新作為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林曉蕾)昨日上午,海滄區文化中心“星光閃耀”,來自海滄各個領域的產業工人代表昂首挺胸走上“紅毯”, 充分展現工人階級主力軍風采,共同開啟第六屆海滄產業工人文化節,提前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 “海滄以產業立區,20多萬名產業工人立足本職、各盡所能,舉辦海滄產業工人文化節是提升產業工人整體水平,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海滄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勞動者素質提升在新質生產力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因為掌握、催生、實現新質生產力的勞動者是最積極和活潑的要素。 作為產業工人的“娘家人”,海滄區總工會將繼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團結動員廣大職工,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持續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的國際一流灣區貢獻工會力量。 參與面廣 海滄工人選出文化節logo “我選一號,三個小人圖案體現眾志成城,展現咱們工人有力量”“我喜歡二號,海滄大橋躍然紙上,齒輪代表著海滄產業特色”“我覺得三號更好,兩個小伙伴手拉手歡呼,體現工人對工作的熱愛和協作的樂趣……”日前,經過廣大海滄產業工人的熱情投票,海滄產業工人文化節logo正式出爐。 在海滄區總工會看來,logo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圖案標識,更是文化節精神和內涵的視覺化表達。其中的每一票、每一種解讀,都流露出廣大工人對海滄產業工人文化節的喜愛與支持。 記者了解到,今年海滄產業工人文化節將繼續聯合區人社局、建交局、文旅局、應急局等部門,開展技能競賽、技能培訓、文體活動等三大板塊約60余項活動,其中不僅有汽車維修噴漆技術競賽、安全生產培訓等“老面孔”,還融入了數控銑工、工業機器人等創新培訓。通過更加專業、豐富的活動,推動海滄產業工人更加積極投身發展新質生產力。 日前,“中國夢·勞動美”手機攝影比賽、職工業余網球團體賽等子項目活動相繼展開。 參與度高 打造聯盟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在海滄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由一群跨行業、跨企業的技術、技藝佼佼者組成,他們不但在本職工作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還心懷海滄、發光發熱,攜手解決難題、攻堅克難。 這支隊伍就是去年成立的海滄“工匠聯盟”。今年,為了更好發揮勞模和工匠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海滄區總工會將其升級成2.0版本,打造“海滄勞模工匠聯盟”,在更大平臺上整合資源,吸引更多優秀勞動者加入,共享創新經驗、溝通交流互助,努力培養更多新質生產力“尖兵”。 由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區總工會聯合開展的尋找“2024年度海滄工匠”活動也拉開帷幕。活動面向具有堅定理想信念、豐富的理論實踐經驗、高超的技術技能水平、突出的核心帶動作用的基層一線、操作和技術崗位職工,不受年齡、性別、學歷、職稱、榮譽基礎等條件限制,將評選出10名“2024年度海滄工匠”,集中展現技藝、溝通交流、傳承匠心。 服務性強 新思路新舉措賦能產業發展 在海滄,致謝、關愛勞動者氛圍濃厚,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區衛健局和藍灣科技、日月谷溫泉等愛心單位均為勞動者精心準備了節日禮遇。昨日的活動現場還推出了工會政策咨詢、義診等志愿服務,工人們還可以到“榮譽墻”和“時光記憶?勞動光榮”主題區拍照打卡。 今年為迎接“五一”,海滄區總工會專門拍攝了短片《勞動創造偉大》,記錄海滄勞動者在各自崗位上創新拼搏的故事;“五一”假期期間,海滄灣公園將開啟燈光秀,以“行業勞模剪影 致敬海滄產業工人、建筑工人”為主題,打造亮麗城市夜景,致敬勞動者。 越來越豐富的活動是海滄區總工會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續為產業工人賦能,為產業發展蓄力的一個縮影。今年,海滄區總工會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在全區企業基層工會中開展“三比三爭”行動,通過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座談會、安全生產知識競賽等8項活動,進一步提振產業工人干事創業熱情,激發產業工人活力。 今年來,海滄區總工會深入開展“送溫暖”、“送安全”、助力企業開工、“送文化促消費”等活動,全面助力企業“開門穩、開門紅”,并印發助推海滄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從聚焦思想引領凝聚奮進力量、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賦能強技、強化權益保障賦能增效、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設夯實根基等4個方面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海滄區總工會將堅持以發展為先,圍繞海滄“3+1+1”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出新思路、新舉措,組織動員廣大產業工人熱情擁抱新質生產力,主動適應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海滄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人物 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工程師陳江平 他主導開發的多種火鍋料 單品銷售破億元 見到陳江平時,他正和同事們坐在一起品嘗丸子,但這并不是悠閑的茶話會,而是一場頭腦風暴的產品品鑒會。“這工作看起來一直在吃,其實并不簡單,產品的口味、口感、色澤、軟硬度、市場歡迎度等每一個細節都要經過反復討論,不斷研究、調整。”陳江平說。 在同事眼中,陳江平是攻堅克難的一把好手。前幾年,受非洲豬瘟影響,豬肉及豬肥膘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公司很多產品面臨生產困境。陳江平靜下心來對原料和工藝刻苦鉆研,經過多輪實驗,成功開發了“混合油脂加工技術”,化解困境,助力企業在困難時期仍能持續高速增長。 去年,陳江平帶領著20多人的研發團隊研發了50多種冷凍火鍋料產品,其中10多種已成功上市,他主導開發的魚豆腐、魚籽包等產品成為銷售破億元的單品。因參與項目“魚糜制品中大豆分離蛋白檢測方法的建立和應用”開發,陳江平獲得2015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因參與高質V形仿蟹肉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他獲得2020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三等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