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教育 > 正文

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 103歲廈大啟動“九個一”項目

2024-04-07 09:21:24? 作者: 佘崢 林桂楨?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 103歲廈大啟動“九個一”項目

閩都陳嘉庚公益基金會向廈大捐贈400萬元 

兩項廈大校級最高獎項昨揭曉

廈門大學啟動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系列活動。(記者 林銘鴻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 林桂楨 通訊員 歐陽桂蓮 戴佩琪)今年是廈大校主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昨日,廈大在103周年校慶活動上,宣布啟動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系列活動,并在建校103周年發展大會上,揭曉兩項廈大校級最高獎項——南強杰出貢獻獎和嘉庚獎章。

“九個一”項目

承辦一場紀念大會

舉辦一場“嘉庚論壇”

打造一攬子體育賽事

推出一堂嘉庚“大思政課”

策劃一組研究課題

展演一波“嘉庚精品劇目”

出版一批嘉庚系列書籍音像制品

組織一場全球校友盛會

煥新一座紀念堂

廈門日報訊 (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歐陽桂蓮 戴佩琪)昨天,廈門大學啟動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系列活動,包括要“煥新陳嘉庚紀念堂”。

昨天是廈大103周年校慶,今年是廈大校主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陳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誕生于廈門集美,1921年傾資創辦廈門大學,1961年8月12日逝世于北京。

廈大介紹,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系列活動,包括“九個一”項目,分別是:承辦一場紀念大會、舉辦一場“嘉庚論壇”、打造一攬子體育賽事、推出一堂嘉庚“大思政課”、策劃一組研究課題、展演一波“嘉庚精品劇目”、出版一批嘉庚系列書籍音像制品、組織一場全球校友盛會、煥新一座紀念堂。

廈大黨委書記、中科院院士張榮說,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系列活動,著力打造富有思想性、學術性、參與性的精品項目,彰顯福建特質、高校特點、廈大特色,激勵廣大師生胸懷“國之大者”,勇擔強國使命,奮力寫好“嘉庚精神”傳承與創新的大文章。

校方還說,對校主最好的紀念是辦好廈門大學。

陳嘉庚長孫陳立人等陳嘉庚后人參加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閩都陳嘉庚公益基金會向廈大捐贈400萬元,用于資助廈大舉辦陳嘉庚誕辰150周年系列活動。

1921年,陳嘉庚先生傾資創辦了廈門大學,開創了中國近代教育史上華僑辦大學的先河。陳嘉庚先生獨力承擔廈大幾乎所有的經費,長達16年之久;即使面對世界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境,他仍然不放棄辦學理想,“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在20世紀50年代,陳嘉庚先生仍親自主持建造了建南樓群以及豐庭、芙蓉一、芙蓉二等學生宿舍。

6位師生獲頒廈大兩項最高獎

廈大建校103周年發展大會昨舉行,揭曉南強杰出貢獻獎和嘉庚獎章

廈門日報訊 (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歐陽桂蓮 戴佩琪)昨天廈大建校103周年發展大會,揭曉兩項大獎——南強杰出貢獻獎和嘉庚獎章。

昨天,廈門大學在建南大會堂舉行建校103周年發展大會。在所有高校中,廈大應該是極其少數每年都舉辦校慶活動的大學。校方曾解釋:一方面,是因為廈大學生特別愛廈大,另一方面,廈大師生通過校慶緬懷校主陳嘉庚。

昨天的大會揭曉了南強杰出貢獻獎。它始于2013年,是目前廈大校級獎教金中,頒發給老師的最高級別獎,每名獲獎者獎勵20萬元。

今年的南強杰出貢獻獎頒發給四位廈大教授,分別是:歷史學家鄭振滿教授;財務管理研究的領航者吳世農教授;中科院院士、化學家謝素原教授;中科院院士、細胞代謝生物學家林圣彩教授。

另一個揭曉的大獎是“嘉庚獎章”,它是廈大授予學生的最高獎項,本年度獲獎的是廈大醫學院2019級本科生龍娜沙、廈大化學化工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周詩遠。

龍娜沙是此前被媒體廣泛報道的、用中醫知識助人的廈大女生。今年初,在吉隆坡飛往廈門的航班上,有乘客突發疾病,龍娜沙挺身而出、積極施救。龍娜沙不僅心善,她還是學霸——她在中醫系綜合排名第一。

不僅如此,龍娜沙還是體育健將。作為廈大帆船協會會長,她昨天說,她將代表廈大出國比賽帆船。

人物

鄭振滿

帶著面粉下田野的歷史系教授

鄭振滿教授昨日獲頒南強杰出貢獻獎。(記者 林銘鴻 攝)

記者 佘崢

廈大歷史系鄭振滿教授昨天獲得廈大南強杰出貢獻獎,他的名氣似乎不如其他獲獎人,但在江湖上,鄭振滿有很多傳說。

比如說,這位歷史系教授不會說英語,老外為了和他說上話,只得和這位莆田人學中文,最后練就一口流利的莆田腔普通話。雖然不會說英語,但這位教授卻時不時被請到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給學生上課、搞研究。有一次上完課,還有兩個老外跟著他回廈大繼續學習。

鄭振滿之所以能受到外國人的“膜拜”,是因為他研究的民間歷史文獻,指的是在民間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歷史文獻資料,包括族譜、碑刻、契約文書等。

歷史學原本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文獻,但能留下文獻的只有極少數的精英,這就相當于研究少數人。人們逐漸意識到,這是不科學的——社會科學要解釋所有人,研究對象應該是全人類。換句話說,研究者要研究全民,而視角一旦轉向普通百姓,就必須去找民間歷史文獻。

從教39年,鄭振滿花了大量時間,帶領學生走出書齋,走進民間社會,尋找歷史文獻。這位大學教授經常提著一袋面粉,帶著學生到田野中尋找族譜、碑刻、契約、賬簿、書信、唱本、劇本等民間歷史文獻,引導學生們理解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

之所以要隨身攜帶面粉,是因為在田野中經常發現難以辨識的古碑資料,因為時間長,很多可能因風化變得模糊,鄭振滿獨創了用面粉拓碑的方法。“面粉對碑刻是沒有任何傷害的,上了面粉后,原來看不清的字跡,自己就會凸顯出來。”

這位不會說英語的教授,一直從事引領國際學術潮流的研究。2009年,鄭振滿和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聯手,啟動大數據時代民間歷史文獻學建設的一個龐大工程——開發“中國地方史與民間文獻數據庫”,這個系統最初是哈佛大學開發的,但它的英語語境和中文文獻格格不入,鄭振滿在廈門大學繁榮發展人文社會科學計劃的支持下,重新構建了數據庫系統。

廈大版的民間歷史文獻數據庫最特別之處在于,它是歷史和地理時空的結合——把田野上搜集到的歷史資料,不管是文本的、圖像的還是訪談的資料,都放到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點上。鄭振滿舉例說,這個系統呈現出的是一張地圖,你只要點擊上面的一個地點,有關這個地點所有的民間文獻和地方史資料,都會顯現出來。

現在,“中國地方史與民間文獻數據庫”已成為引領國際學術潮流的學科發展平臺。

特寫

陳嘉庚莊西言后人

在廈敘舊

一本陳嘉庚畫冊、一張1941年的肖像照,成為彼此的見面禮

莊裕添(中)、莊元安(左)將一張拍攝于1941年的莊西言照片,作為送給陳立人(右)的見面禮。(記者 林桂楨 攝)

記者 林桂楨

“見到你們,感覺像見到親戚一樣。” 陳嘉庚先生長孫陳立人說。“在見面之前,我就知道你是我的朋友,因為我們的祖父是彼此忠誠的好朋友。”莊西言的孫子莊裕添也難掩激動之情。兩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昨日下午,陳嘉庚長孫陳立人與莊西言孫子莊裕添、曾孫莊元安等在陳嘉庚紀念館正式見面。這是陳立人與莊裕添第一次會面。陳立人從新加坡遠道而來,莊裕添帶著莊西言后裔一行13人從澳大利亞、香港等地來閩祭祖謁親。

陳嘉庚與莊西言是投身民族救亡的重要盟友,也是生死之交。二人旗幟鮮明地支援祖國抗戰,分別任“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以下簡稱“南僑總會”)的主席、副主席。莊西言曾為了掩護陳嘉庚,被日軍嚴刑拷打,遍體鱗傷,身陷囹圄三年多。

陳立人兒時見過莊西言

回憶他是“大帥哥”

在會面時,兩位愛國僑領的后裔深情追憶祖輩的故事,相談甚歡。

“我兩三歲時見過莊西言先生,他和中華總商會的人、南僑機工等一起來我家開會。但是因為年齡太小了,我對他的印象不深,只記得他是一個大帥哥。”此情此景,將陳立人的思緒帶回到70多年前,“上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我爸爸的朋友都陸續移民到其他國家,但我的叔叔陳國慶和他太太跟莊老的家人還有聯系,我爸爸都是通過叔叔得知莊老家中的消息。”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家,各有各的家。沒想到過了這么多年,我還有機會見到莊老的后裔,這感覺特別不同。”陳立人十分欣喜。

兩家后代聯系密切

雙方現場互贈禮物

祖輩是生死之交,兒孫親上加親。莊裕添用“amazing”(意為令人驚喜的)形容此次會面。“在見面前,我就知道你是我的朋友,因為我們的祖父是彼此忠誠的好朋友。我的父親跟陳嘉庚的第五個兒子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家聯系密切,他們來過我們在澳大利亞的家,我們也去過他們在新加坡的房子。”莊裕添說,“我的父親如果知道我和陳嘉庚的長孫見面,一定會為我感到驕傲。”

“這是一次非常有趣且有意義的交流,我的曾祖父與陳嘉庚是生死之交。他和陳嘉庚一樣,非常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鄉。”莊元安說,跟立人叔伯握手面談,實現了家族幾代人的夙愿。

莊西言后裔團以一張珍貴的照片,作為送給陳立人的見面禮。這是一張拍攝于1941年的莊西言肖像照。正是在這一時期,陳嘉庚與莊西言攜手并肩,共同團結東南亞華僑支援祖國抗戰,并不顧一切地保護彼此。

陳嘉庚紀念館和陳立人回贈莊西言后裔團一本陳嘉庚畫冊,畫冊里有不少陳嘉庚與莊西言的合照。

鏈接

為掩護陳嘉庚

莊西言曾被日寇嚴刑拷打

在閩南,人們心中的愛國僑領,廈門有陳嘉庚,泉州有李清泉、莊希泉,漳州有莊西言。

1885年,莊西言出生于漳州南靖縣奎洋鎮霞峰村,自幼飽受苦難。20歲那年,莊西言毅然“下南洋”,經商有成,成了印尼巴城首富。莊西言對家鄉建設十分關心,在家鄉南靖興建霞峰小學、下奎洋中心小學等。

莊西言在華僑中享有盛譽,曾被選為巴達維亞中華總商會會長、華僑智育會司正、閩省府僑務顧問等。在艱苦的抗日戰爭時期,莊西言協助陳嘉庚籌備成立南僑總會,陳嘉庚為主席,莊西言、李清泉為副主席,共同團結海外華僑,為祖國抗戰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1940年,莊西言隨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到重慶等地,深入抗日戰爭第一線,慰問抗戰軍民,有力地支援了祖國的抗日戰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大舉入侵東南亞,新加坡、印尼等地先后淪陷。一直支持祖國抗戰的陳嘉庚成了日軍的眼中釘,只得到印尼避難。而在印尼為他安排住處的正是莊西言。

日軍知道陳嘉庚在印尼最好的朋友就是莊西言,不僅查抄了莊西言的住所,還致函約見莊西言,聲言不來就殺其全家。陳嘉庚對莊西言說:“我不能連累你,你不必顧我,回家去吧。”莊西言只有一句話:“有我莊西言,就有嘉庚兄。”

沒過幾天,莊西言被日軍抓捕。莊西言明白,日寇是想借他引出陳嘉庚。年近六旬的莊西言被日軍嚴刑拷打,遍體鱗傷,仍嚴守陳嘉庚等僑領藏身之處的秘密。莊西言被日軍投進監獄3年4個月。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莊西言才得以重見天日。當年10月2日,陳嘉庚在印尼華僑的保護下重返新加坡,途經巴城,與莊西言久別重逢,悲喜交加。

鏡頭

談及爺爺陳嘉庚 75歲的陳立人哽咽了

陳立人受訪時哽咽。(記者 楊進福 攝)

陳嘉庚長孫,75歲的陳立人昨天向媒體表示:“我的爺爺沒有給我們家里面留下很多的東西,(比如)文物、信件等。我(因此)非常感恩廈門大學的師生學者,他們那么懷念我爺爺做出的貢獻,(還為此)做了很多研究。”

他說,當年國內鄉村、城市很多孩子沒有機會讀書,為了這些孩子的前途,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陳嘉庚建一間又一間學校。“爺爺很有遠見,他的眼界放在當年乃至現在都非常超前。不過,相比起來,現在廈門大學在此基礎上的發展,更是超前,甚至是不可思議。”陳立人說。

面對鏡頭,陳立人突然哽咽道:“爺爺雖然走過千辛萬苦的路,但是,(爺爺),他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他說,謝謝廈大,謝謝你們繼續弘揚他的精神。(記者 佘崢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