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廈門預計新增學位4.1萬個
2024-03-05 09:09:06? ? 來源: 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今年廈門預計新增學位4.1萬個 全市教育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今年最主要抓好10個方面工作 廈門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滿足學生入學需求。 記者 劉東華 攝 資料圖 今年廈門將鞏固深化“雙減”成果, 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 通訊員 傅春榕)今年,廈門教育計劃做哪些大事?今天上午,2024年全市教育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市教育局舉行。 記者從會議獲悉,今年廈門最主要是抓好10個方面的重點工作,計劃建成中小學幼兒園項目38個、新增學位4.1萬個。 學校建設 建成38個中小學幼兒園 新增學位4.1萬個 在學校建設方面,今年廈門將提升教育建設項目實施質效,加強教育建設項目策劃、生成、實施、投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2024年計劃建成中小學幼兒園項目38個、新增學位4.1萬個。 同時,推進集美中學后溪校區、廈門實驗中學汀溪校區等于2024年秋季投用。 此外,實現全市100所以上中小學幼兒園達到兒童友好學校要求。 基礎教育 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開展綜合高中試點工作 基礎教育階段,廈門提出,今年要完成1個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3個省級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年度目標任務。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開展綜合高中試點工作,構建富有特色的普職融通課程實踐和模式,指導6所新辦高中創建特色項目建設校。同時,鞏固深化“雙減”成果,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作業設計水平、課后服務水平和校外培訓執法水平。 職業教育階段,出臺廈門市中高職貫通培養改革實施方案,建設優質中職專業32個、市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30個,爭創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 推動廈門海洋職業大學獲批設立,推動籌建一所“五年一貫制”專科層次高職學校,實現東盟嘉庚職業教育中心落地運營。 科學教育 實施“明天小小科學家”行動 培育科學教育示范校、示范區 今年,廈門將多管齊下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 一方面,印發《廈門市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七條措施》,實施“明天小小科學家”行動,實現全市100%的學校開展“一校一品”科學教育品牌建設。 另一方面,培育科學教育示范校、示范區,建立5個拔尖創新人才學科培養基地。 此外,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聘請一批科學家、科技專業人士擔任中小學“科學教育顧問”“科學副校長”。 隊伍建設 全面推進“強師計劃” 尋訪首批廈門市“教育世家” 在干部隊伍建設方面,今年將實現全市公辦中小學校建立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100%全覆蓋。 同時,全面推進“強師計劃”,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涵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薦“我心中的好老師”,尋訪首批廈門市“教育世家”,出臺惠師政策,不斷增強教師職業榮譽感。 今年,廈門著力構建立德樹人新生態新格局,啟動中小學德育品牌創建工程,舉辦首屆“家庭教育論壇”;實施強身健體和美育潤心行動,通過創建首批市級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示范學校、辦好全省第八屆中小學藝術節廈門現場展演等,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數字賦能 創建30所智慧校園達標校 舉辦首屆智慧教育應用場景大賽 今年,廈門還要開辟教育數字化發展新賽道。 市教育局提出,探索數字助教、助學、助研、助評新模式,支持省級智慧教育試點區、智慧校園試點校深化實踐探索,創建新一批30所智慧校園達標校。 加強數字技術應用專題培訓、課題研究,促進師生信息素養提升。以智能化賦能教育治理,舉辦首屆智慧教育應用場景大賽,提升數字化支撐教育發展能力。 綜合改革 打造區域教育教學改革品牌 構建普職融通課程和模式 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廈門在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方面,將有三個創新舉措。 一是推進國家級、省級實驗區改革任務,打造區域教育教學改革品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從點上輻射向面上拓展,完成1個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湖里區)、5個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校)(海滄區、廈門一中、雙十中學、廈門三中、廈門市新教育學校)和3個省級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思明區、湖里區、海滄區)年度建設目標任務。 二是有序推進“兩項創建”工作進程,夯實教育基礎。開展廈門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工作,在湖里區完成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國家驗收的基礎上,指導思明區、翔安區迎接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國家驗收,指導思明區迎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省級督導評估,做好其他區“兩項創建”市級督導評估,促進廈門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是推進高中特色多樣化發展,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與中國教育學會、德旺研究院合作,繼續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開展綜合高中試點,構建富有廈門特色的普職融通課程和模式。完成現有31所特色高中年度考核和特色項目交流,指導6所新辦高中創建特色項目建設校。 對外交流 提升廈門教育國際化水平 吸引境外大學來廈辦學 市教育局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擴大教育對外交流、推進港澳臺融合方面也將采取三大舉措。 一是提升廈門教育國際化水平。2024年,廈門將搭建教育對外交流平臺,全面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推進師生交流互訪,選派師生赴境外開展文藝、體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推動新增國(境)外姊妹校10對,提升廈門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將舉辦“小小外交官”“外籍學生講中國故事”等人文交流活動,讓更多師生講好“中國故事”和“廈門故事”。選派優秀教育工作者赴境外培訓研修,助力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東盟嘉庚職教中心”建設,實現職業教育境外輸出。積極吸引境外高水平大學來廈合作辦學,推進優質國際教育資源、經驗與本土的融合創新。 二是探索海峽兩岸教育融合發展新路。深化兩岸教育合作,推動2所高校開展廈臺校企融合改革試點,吸引更多臺灣學生來廈就讀。積極開展兩岸教育交流融合活動,推動10個廈臺青少年研學基地掛牌建設,舉辦同唱閩南語歌謠、同講閩南語故事等活動。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實現廈金師生在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深入交流。做好在廈臺灣師生的服務保障工作,提升臺師任教歸屬感、臺生就讀體驗感。發揮“廈臺職業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作用,帶動兩岸職教深度交流與合作。 三是深化與港澳教育交流聯動。以各校香港澳門校友會為橋梁、以友好學校為抓手,進一步豐富廈港澳青少年交流的形式與內涵。推廣“青蔥歲月、多彩年華”校際結對交流的成功經驗,形成深度鏈接的廈港澳青少年交流特色品牌,增強港澳青少年對祖國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