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2024-03-04 09:16:26?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專訪翔安區委書記黃鶴麟 廈門日報訊(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葉曉菲) 下潭尾,從一片污泥灘涂與雜亂養殖地成了如今全省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新晉的“網紅打卡點”,彰顯著翔安的“新生態”;不久前舉行的全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現場推進會上,翔安區作了典型發言;整個春節長假,翔安區各個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和重點企業里,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翔安正以“進”的態度、“快”的作風、“干”的成效,努力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的學習感悟轉化為具體行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展現出強有力的發展脈動。 “廈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翔安是‘廈門實踐’的重要試驗田。”翔安區委書記黃鶴麟接受專訪時說,作為全市成立最晚的新區,翔安區在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奮楫爭先、勇立潮頭,在探索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先行先試,努力建設創新、繁榮、生態、活力、幸福的“五個翔安”。 當好試驗田 建設新生態 香山街道大宅社區,此前在全省城鄉品質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樣板村評比中榮膺第一,還榮獲廈門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試點示范村稱號。它的改變源自翔安區首創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3+3+3”模式——“三管接戶”實現了源頭污水的全收集;“三水聯治”實現了污水的資源化利用;“三方共管”實現了智慧管理的長效化。目前,翔安區320個自然村已全部實現農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治理。通過系統化的思維,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品質,促進了鄉村產業發展,改善了周邊水體質量,一舉三得。 不僅如此,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翔安區常態化深入開展全域村莊環境“六必清七必整八必拆”整治,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全市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美麗鄉村現場推進會在翔安召開。 “‘廈門實踐’的成功,是久久為功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高質量保護協同并進的生動寫照。”黃鶴麟說,翔安區將繼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深學篤行“廈門實踐”為抓手,厚植生態底色、繪就綠美圖景,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含金量,為廈門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市貢獻翔安力量。 轉型再升級 打造新工業 在今年一開春,全省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南片現場會就在翔召開——翔安區在20年間,從傳統農漁業區發展為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的工業強區,創造了令人振奮的工業發展奇跡。 從建區伊始,翔安區就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2023年,翔安區實現GDP穩步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其中區屬工業更是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增加值增幅達59.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至537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42億元,完成新增工業投資占全市總量的42%。 “翔安起步雖然最晚,但是開發強度最大。”黃鶴麟說,“我們將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承辦全省推動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南片現場會為契機,加快推進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新型工業化,全面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展現新作風 跑出新速度 春節長假剛剛結束,翔安區主要領導就下沉一線,走訪了片區開發現場、項目建設工地和重點企業,帶動全區各級黨員干部奮勇爭先,為實現“開門紅”持續提供加速度。 翔安區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關鍵一招”,深入推進“引強入翔”,去年新增合同簽約項目140個、落地項目145個。今年伊始,翔安區繼續開展大員招商、平臺招商、敲門招商,加快對接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項目,預計一季度將簽約合同項目30個、總投資約75億元。 據悉,翔安區今年有66個省市重點項目,大部分集中在市級重大片區。日前,翔安區專門召開了重大片區分指揮部座談會,將進一步強化與各市級重大片區指揮部對接聯動,主動靠前、強化保障,共同推進片區規劃、招商和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高質量發展之“穩”。 為確保一季度“開門紅”,翔安區還聚焦激發經營主體內生動力、推動項目擴投資等8個方面,制定了穩增長28條措施;深化“益企服務”行動,大力推動一季度26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翔安將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黃鶴麟表示,翔安區將認真貫徹省委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和市委“快字當頭提效率、機關帶頭轉作風”行動要求,鼓足精氣神、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業績,奮力推動各項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努力為全市發展大局多作貢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