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廈門篇章
2024-02-06 09:40:0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廈門篇章 ——廈門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綜述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懷 通訊員 陳志泉)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禮啟迪新程。 從2023年4月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廈門上下扎實開展。 廈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把開展主題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創新學習方法,精心組織實施,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推動主題教育取得扎實成效。全市黨員干部思想上迎來一次升華,精神上得到一次洗禮,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廈門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堅持深學真學 強化理論武裝 廈門主題教育自上而下分兩批進行,第一批主題教育參學對象為市直機關及其下屬單位、市屬國有企業、市屬高校。第二批主題教育參學對象為區及區以下各級機關及其下屬單位和其他基層黨組織。 掌握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度,決定著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維視野的廣度、思想境界的高度。 廈門把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這一根本任務作為主線,堅持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心見行,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善思善用。 中心組學習、專題黨課、專題輔導、集中研討……廈門指導各參加單位采取多種方式全面開展學習,兩批次主題教育累計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3477次,專題研討18040次,講專題黨課19821次,錄制“黨課開講啦”視頻130個。針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和流動黨員等難點,舉辦3期共6批次流動黨員培訓示范班,確保流動黨員和新就業群體黨員參加主題教育有效覆蓋、有效管理。 把理論宣講搬到“田間地頭”,把“書面語”轉化為“家常話”。廈門發動黨員干部到社區、小區開展“微宣講”活動,立足閩南特色文化,依托戲臺、劇場、茶桌等,創作《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答嘴鼓微黨課等特色課程,用“鄉音”傳“黨音”。開展“月·閱·談”學習明理系列活動,走進項目工地、農村、非公企業等基層一線,線上直播觀看量超1000萬人次,短視頻點擊量超4000萬。依托“廈門黨建e家”開展線上交流研討、答題挑戰賽等活動,參與黨員100多萬人次。 堅持以知促行 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廈門把“重實踐”作為落腳點,緊扣中心任務,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聚焦問題、知難而進,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動人民生活品質方面取得新提升。 深入貫徹實施《廈門“一二三”戰略規劃》,圍繞加快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召開全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完善重大發展產業指導目錄。聚力推進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廈門“科技集群”“科技強度”兩項排名分別提升至全球城市百強榜第80位和第81位。 積極探索綜合改革試點,目前,改革任務全部進入實施,其中,探索本外幣合一賬戶體系、廈門海船轉籍登記實行“不停運辦證”等改革任務已實質性突破并形成應用場景。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去年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增長14%。 堅持求深求實 抓實檢視整改 廈門牢牢把握“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的重要要求,把整改整治貫穿主題教育始終,努力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 第一批主題教育期間,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的殷切囑托,開展“‘以特別高的紀律、理想、作風’推進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專項整治,確定115個專項整治切口,由各市直單位多管齊下,分域治理,確保全面及時整改整治到位。持續深入開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和統計造假、基層治理亂象等專項整治,細化整改措施強力推進。 堅持兩批主題教育單位同步推進、一體落實,29個市直部門對第二批參加單位主動實時跟進,開展業務指導,第二批參加單位承接省級整改整治項目32個,已全部完成整改銷號;形成涉及跨島發展、兩岸融合、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等具有區域典型性的區級問題49個,專項整治27項,均已銷號結題。 扎實開展第一批主題教育整改落實情況“回頭看”,通過實地督導、查閱資料、個別訪談、“四不兩直”抽查暗訪等方式,對51個單位統籌聯動整改情況隨機抽查,全程跟蹤問效。深化整改成效,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以更加嚴實的作風履職盡責,推動建章立制,以解決實際難題促進工作發展。 針對群眾戶外休閑娛樂需求,廈門廣泛聽取意見,選取13個公園綠地的20處區域作為共享綠地試點,滿足市民游客運動健身、休閑游憩等需求。這些綠地中,既有在環島路、集美十里長堤、環東浪漫線等旅游景點周邊的,也有在園博苑、忠侖公園、五緣灣濕地公園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園內部。共享綠地試點面積較大,草木繁茂,有些綠地就在海岸線沿線,濱海浪漫風光一覽無遺。園博苑的共享綠地特色顯著,異葉南洋杉自成一景,綠地周邊花團錦簇,令人賞心悅目。在共享綠地上,市民游客可以運動健身、休閑游憩等,享受高品質戶外綠色活動空間。 此外,針對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出臺關于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11條措施,立項支持29個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針對低效工業用地問題,湖里區探索形成再開發工作方案,激勵2個低效工業再開發項目實質性落地,預計可產生投資約15億元,年產值近20億元。 堅持“四下基層” 提升為民實效 主題教育的效果好不好,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廈門引導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堅持人民至上”這一重要立場觀點方法,把學習推廣“四下基層”落實到為民服務的全過程,切實推動主題教育持續走深走實,真正惠及民生。 “以前,家門口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就一片漆黑,老人小孩出行都不方便。如今,新裝的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村道,大家晚上也可以戶外散步、串門了,幸福指數直線提升。”說起村里新安裝的路燈,集美區灌口鎮東輝村村民陳國榮喜笑顏開。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委老干部局積極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和選調生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研,在走村入戶中了解到,結對幫扶村灌口鎮東輝村由于種種原因,部分生活區路燈缺失,影響村民出行。 在市委老干部局派駐東輝村干部的推動下,廈鎢電機工業有限公司和集美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為東輝村捐資建設50盞路燈并全部安裝完畢,照亮村民的回家路,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帶著問題、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廈門把調查研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結合“四下基層”深入一線,持續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實、落地見效。制定出臺《關于推廣和運用好“四下基層”制度的工作方案》,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利用周末深入鄉村一線調研走訪,帶頭推廣落實“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將102個相對薄弱村和2個鄉村振興重點村納入幫扶對象,劃分為32個片區,由市、區直機關干部和國有企業干部組成工作隊開展連片駐點幫扶工作,全市90%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成立“益企服務”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市領導帶頭掛鉤347家企業,全市71個部門的近千名處級干部擔任服務專員“一對一”“點對點”掛鉤幫扶976家企業,累計服務企業超7300家次,落實企業訴求超640項,推動“四下基層”落到實處。 堅持開門搞教育,大力踐行“四下基層”,主題教育期間開展建言獻策活動3315場,收集群眾意見建議8223條,通過聽取群眾對主題教育的評價,提出改進工作的辦法舉措5394條,使開展主題教育的過程真正成為踐行為民宗旨、走好群眾路線的過程。 如今,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市民生活,調查研究不僅要深入一線、躬身基層,也要時常“在線”。第二批主題教育期間,全市6區充分借助網絡平臺主動開展線上調研,充分運用“點題整治”進社區、小微權力平臺直播等方式,科學設置52個調研題目,全面了解基層黨組織現狀、黨員干部思想動向、基層群眾所需所盼,征集問題建議621條,逐條逐項梳理歸類,為出臺政策提供依據。 通過深入調查研究,黨員、干部把社情民意收集上來,把有效舉措落實下去,形成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 群眾滿意是主題教育成效的“標尺”。主題教育在群眾身邊開展,廣大黨員、干部用好“四下基層”這一重要抓手,到基層發現問題,以實際行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聚焦就業、教育、醫療、托育、住房、養老等突出問題,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解難題。廈門基礎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至350元、1120元、1680元、2800元;建成中小學幼兒園項目53個、新增學位6.3萬個,蘇頌醫院、川大華西廈門醫院投用,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引入臨床新技術200余項,初步實現“大病不出市”。實施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啟動首批25個試點村建設,策劃生成項目357個,形成“四合一箱”纜線規整等經驗做法。通過深化“每月一題”專項治理、強化熱線大數據運用、探索組團式訴求解決模式等方式推進12345政務熱線工作,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及時查閱率和按時辦結率均上升至100%。 從城區到鄉鎮,從企業到村戶,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走進社區工廠、田間地頭、千家萬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察實情、謀實招、辦實事,積極推進調研成果轉化落地。在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實現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以主題教育的良好成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廈門篇章。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