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深挖優勢自主創新 推動文旅創意產業發展
2024-02-04 09:04:57?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創新業態 打造精品文旅IP 廈門深挖優勢自主創新,推動文旅創意產業發展 廈門日報訊(記者 徐景明)投資17億元打造沉浸式八閩文化小鎮“大明千星港”、80萬平方米科普研學實踐基地開進漳州東南花都、輸出先進經營管理模式帶動江西吉安安福武功山客流兩位數增長……最近一段時間,廈門國有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有資本公司”)連續打出多張“文旅牌”。 作為廈門市“4+4+6”現代化產業體系中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廈門文旅創意產業發展的一舉一動,深受各方關注,尤其是上述三個項目,均緊扣當前的文旅風口,得到業界廣泛關注和調研。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這三個產業項目,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全方位多方面的公共文化供給體系。“我們鼓勵首創精神,以資本運作為抓手,大膽闖、放手干、爭上游,深挖優勢、資產盤活、自主創新,力爭把這些項目打造成為產業精品、爆款IP,助力廈門文旅高質量發展。”國有資本公司負責人說。 有效盤活資產 打造文旅新地標 這幾日,在集美中央活力區大明廣場,設計和創意人員緊盯著眼前的建筑“開腦洞”——“這棟閩南紅磚古厝,雙翹燕尾脊,檐邊還有山水人物浮雕,外觀大氣,值得品味的文化細節非常豐富,很適合做換裝攝影拍照的打卡點。”萬舜文投公司“大明千星港”項目的工作人員說。 44棟建筑物,每一棟都進行數字模型化,通過慧眼和巧思,精心打磨出它們最適合的功能、最上鏡的一面。這個在建項目計劃于明年元旦開業。 項目背后,是一場深度思考——國有資本公司認為,文旅產業獲得根本驅動力,必須更好地詮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到流量密碼、打造精品文旅IP。 “大明千星港”正聚焦于此。“廈門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閩南文化、海洋文化薈萃于此。我們以海上絲綢之路的包容,虛擬時代背景,將眾多的人物、文化注入‘千’與‘星’之中,形成包容萬物的宏偉港灣——‘大明千星港’。”該公司項目負責人說。 設計師們在大明廣場內進行現場繪圖、取景記錄。(記者 林銘鴻 攝) 設計師們在大明廣場內進行現場繪圖、取景記錄。(記者 林銘鴻 攝)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嘗試,是一次“破與立”的大膽嘗試:當傳統商業模式“走不通”、無法持續經營時,通過資本運營盤活資產,創新文旅消費新業態新場景,也許是一條破局之路。 市場已多次印證,坐在金山上未必會發財,只有持續掌握、制造熱點,才能克服波峰、波谷演進,實現螺旋式增長。國有資本公司認為,以文化為魂,用全新的詮釋手法,釋放IP的能量,用文化自信打動人、感染人、吸引人,將是出圈之道。 科普文旅協同 實現“創新高”“破紀錄” 文旅產業早已過了“走馬看花”的時代,更多的游客注重獲得感——獲得美景的沖擊、文化的熏陶、知識的滋養、貼心的服務,且更希望把自己融入其中,比如古裝打卡獲得“沉浸式”感受,這也是“文旅5.0時代”的典型特征。 因此,國有資本公司的另外一個項目——東南花都研學實踐基地,注重的是通過全方位、多方面的公共文化供給體系,增強游客的獲得感,實現文旅和科普教育的協同發力。 去年,科技館與國內頭部機構聯合舉辦的“恐龍化石科考展”,以超過100件化石展品“吸”客,東南花都研學實踐基地也是走同樣的“硬核”路線。數據顯示,東南花都占地近萬畝,是百里花卉走廊的核心,年接待客流量數百萬人次;東南花都研學實踐基地占地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將打造一系列專業農業研學場景,計劃今年6月投入使用。 “在東南花都建設自然研學基地,將與廈門目前已有的科技館、誠毅科探中心、滄江研學營地形成互動,發揮各自特色,共同提升文旅研學吸引力、核心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提高廈門科普研學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國有資本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科普+文旅”的賽道,能夠形成流量疊加效應,大有可為,此次東南花都研學實踐基地預計10年的合作期也說明雙方對項目的信心。“去年,廈門科技館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管理廈門科技館、誠毅科探中心、滄江研學營地和青島科技館四家場館全年接待游客總量超過330萬人次,實現‘創新高’‘破紀錄’。全年客流中,外省份的游客占比44%、省內占比20%,兩項合計遠超本地客源,吸客引流作用明顯。”廈門科技館相關負責人說。 當前,廈門科技館業務已覆蓋16省份23市,涵蓋科普教育、科學公益賽事、場館運營、大型城市公建等領域,“我們致力于將廈門打造成為‘國內科普研學首選目的地城市’,讓科技館成為廈門文旅的新發力點。”該負責人說。 相關 億級曝光 激活安福武功山 這幾日,身在江西吉安的廈門旅游集團武功山項目負責人,向多位全國百萬級、十萬級粉絲的旅游達人發出邀約,合力打造N個千萬級話題。“全年,安福武功山的線上總累計曝光量,計劃不少于1.7億。”他說。 江西吉安安福武功山景區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廈門旅游集團則有豐富的文旅宣發經驗——去年8月18日,廈門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中標江西省吉安市安福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的武功山營銷運營項目,完成“嫁接”。 中標不到2個月后,也就是國慶期間,吉安安福武功山“火了”:8天旅游人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約20%,比2022年更是翻了30多倍——廈門“功夫”,在武功山亮相。 “山,還是那座山。我們根據消費者的口味動態創新產品、抓住產業風口。”武功山項目負責人說,入駐后,廈門方面快速搭建新媒體矩陣,內容瞄準年輕化,如“武功山真的難爬嗎?”“兩小時登頂武功山攻略”等,把網上的“流量”變為“客流量”。 在備戰春節假期的同時,廈門旅游集團已做好了全年品牌、渠道和內容方面的規劃:幸福燈會、登山節、燈光節、消夏夜、奧運冠軍品牌出圈……用創新表達方式,講好景區故事、引優秀渠道“入局”,加速變現。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