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
2023-12-28 08:50:56?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征程萬里“集”風勁 書寫活力“美”篇章 集美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吹響奮進新征程號角 廈門日報訊(記者 應潔)昨日上午,集美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拉開帷幕,會上,集美區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熱議。報告總結回顧過去一年工作、謀劃新一年發展思路,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號角。 榮獲全市唯一“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稱號,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評估指標連續三年排名全市第一……過去一年,集美承壓而上、勇毅前行,以改革創新激發動力活力,攻克了一批制約集美發展的痛點堵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績。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新的一年,集美區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勇擔發展之責,激發奮進之志,凝聚前行之力,全力推動集美在邁向產業現代化、城鄉建設現代化、社會治理服務現代化、人的現代化的新征程中高歌猛進、篤行不怠,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集美篇章”。 2023回眸 關鍵詞 改革創新 幾個月前,集美區屬國有企業順利完成重組整合,以城市經營、產業投資、市政運維為核心業務的集美發展、集美產投、集美市政三家集團公司揭牌成立。此次改革,進一步破解了區屬國企同質化經營瓶頸,有力提升了集美國有經濟的競爭力。 向改革要效益、以創新促發展——今年來,集美改革創新動作頻頻,一系列改革舉措書寫了活力迸發的改革答卷。圍繞項目工作改革和招商體制改革,集美成立項目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以市場化模式重組招商公司,更大力度推動項目建設、招商投資。 圍繞重點發展的產業導向,集美區新設立了區發展研究中心、金融事務中心、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中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中心、國際合作中心和統計服務中心,以專業機構、專門隊伍、專項職能,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集美還成立人工智能應用產業聯盟、美妝聯盟,并與多方共建軟件園產教融合基地。 依托高校集中優勢,集美區加快引智引才,成立“HALO國際人才驛站”,在全省首創“區級金藍領人才評價體系”, 以創業大廈為載體、圍繞大學城打造科創街區,進一步釋放創新活力。 在集美,改革有力度,服務有溫度。今年,集美區發布全省首份區級綜合性營商環境白皮書,創設全省首個“商事登記許可網辦引導區”和“社保/醫保綜合咨詢導辦區”。對臺服務方面,集美率先推動全國首個政務服務臺胞臺企“一件事”集成改革, 內容涵蓋臺胞生活、就業、就醫、就學、創業等方方面面,讓臺胞在集美生活更舒心、辦事更省心。 關鍵詞 高質量發展 近日,隨著鼎暉、博裕等多只重大基金落戶,集美區杏林灣基金聚集區管理規模達到2010億元,基金管理規模居省內各區縣第一。依托全市首個基金聚集區“杏林灣基金聚集區”和全市成立最早的區級產業引導基金,集美通過“基金+基地”模式不斷吸引優質資本扎根集美,為加快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今年,集美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書寫了亮眼的經濟答卷。著眼長遠,集美區前瞻布局了新能源商用車、新型能源與系統、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及美食、美妝、美妙視聽、美好設計、美麗心靈等“五創五美”產業,吸引銥鉬重卡、泛藍新能源、矽杰微電子等47個科技創新項目,以及普盛食品廈門總部、跑紅科技、新東方文旅福建總部等84個美好生活項目成功落地,達產總營收(產值)330.8億元。 8月,落戶集美的廈門路橋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發行上市,成為廈門市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是集美助力企業發展、產業增效提質的生動案例。 作為基金發展“優等生”,集美區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繼續領跑全省各區(縣),連續三年入選清科榜單;杏林灣基金聚集區今年來落地基金超400億元,總規模達2010億元,增量占全市超五成。 重點項目方面,位于集美東部新城的原東方快樂島及周邊項目全面完成地上物清理,收回土地687.4畝,破解了20多年的發展難題,為東部新城片區高品質開發騰出了空間。隨著福廈高鐵開通,廈門北站新場站同步啟用,北站片區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進一步提升。 今年,集美區正式啟動中央活力區(CAZ)建設,成功舉辦“青春市集”“青年潮玩節”等高品質活動,消費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凹罋g樂購”促消費活動累計發放消費補貼1100多萬元,拉動消費超6.5億元;北站汽車集聚區銷售總額超65億元,二手車零售交易同比增長超6倍。 關鍵詞 宜居宜業 集美大橋橋頭,一處伸向大海、點綴著白色貝殼形建筑的觀景平臺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該項目作為廈門大橋至集美大橋段集美側海岸帶保護修復一期工程的一部分,目前已基本完工,打造高顏值的進出島通道岸線景觀。 集美區始終把宜居宜業作為不懈追求,書寫了內外兼修的品質答卷。今年,集美區全面啟動21個城中村治理提升工作, 在城內、葉厝和集美大社探索建設“智慧城中村”,完成集美學村周邊、杏前路與杏錦路交叉口交通改善,建成投用杏錦路跨沈海高速段,完成廈門大橋至集美大橋段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啟用集美人才灣區生態步道,城市品質進一步升級。 為進一步改善水質、景觀,集美啟動實施杏林灣生態環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和九天湖試驗區水環境治理項目。通過生態治理,瑤山溪全流域水質全線達標,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及同比改善率、優良天數比例三項指標排名全市第一。 鄉村振興領域,集美高位推進東西部協作持續深化山海協作;啟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成立嘉庚鄉村振興學堂和研究院;村集體發展項目孫厝樂安里綜合發展中心開工,溪西數智公寓簽約。 關鍵詞 社會治理 掃黑除惡成效、電詐警情降幅全市第一,每萬人刑事警情發生數保持全市最低……這一年,集美區把社會治理作為系統工程,書寫了和諧穩定的安全答卷。 公共安全屏障持續筑牢。集美在全市首創“勞動仲裁+檢察監督、人民調解、法院審理”聯動調解機制,率先投用島外第一個數字仲裁庭。 灌口派出所獲評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后溪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 基層治理能力持續優化。建成“智慧集美”平臺和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區”。引導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網格治理,組建志愿服務隊103支。集美還成立全省首個基層微治理分揀中心,并啟用全市首個紅色物業服務中心、“業委會之家”,圓滿完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省級驗收和中央復核工作。 關鍵詞 為民造福 10月,集美區與師范名校——南京師范大學成功牽手,雙方將在集美新城、集美東部新城共建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作為百年學村,集美賡續嘉庚精神,積極推動優質資源高位嫁接、擴大合作辦學“朋友圈”,努力滿足百姓“讀好書”的需求。 作為全市常住人口最多的行政區,集美區堅持為民造福,書寫了群眾獲益的民生答卷。在教育、醫療領域,今年,廈門二中集美校區順利開辦,廈門五中集美校區啟動建設,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正式運營,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主體工程完工,杏林醫院新建項目開工,杏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錦分中心投用。 集美始終將“一老一幼”放在心里,區級老年人養護中心投入社會化運營,杏林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投用;率先全市制定托育服務發展三年行動規劃,新增38所幼兒園向下延伸招收2至3周歲嬰幼兒。 集美百姓普遍感覺到,“家門口”高品質的文體活動、文化生活愈加豐富。今年,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第29屆全國攝影藝術、IAI創意設計節、“華人杯”羽毛球賽、集美學村青年藝術設計大賽等活動首次亮相集美。市數字體育產業園在軟件園三期揭牌,全球第三座紅點設計博物館在杏林灣營運中心開館。海峽兩岸音樂劇產業基地、中國青少年排球訓練基地成功落戶,集美兒童公園正式運營。集美還獲評省“首批重點影視外景拍攝基地”,靈玲國際馬戲城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十里長堤人氣爆棚,“人文集美”火熱出圈。 數讀2023 ●前三季度,集美區三產結構比例優化調整為0.3∶42.1∶57.6,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4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萬元,居全市第一。 ●新增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市新增數的36%,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343家。 ●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比增長25.5%。 ●高校在校師生數突破16.7萬人,新建18個腰部企業的校企研究生工作站,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58個、申報技術專利165項。 ●引進培育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14名,年度新增市“雙百”人才落戶數連續九年位居全市第一。 ●新增3家IPO過會企業和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過會企業數占全省50%,現有省、市重點上市后備企業30家、56家,數量均居全市各區之首。 ●商貿業規模不斷擴大,新增銷售額10億元以上批發零售企業38家,同比增長31%。 ●旅游消費市場人氣高漲,累計接待游客2621.2萬人次,同比增長106.2%;實現旅游收入170.4億元,同比增長126.9%。 ●全面啟動21個城中村治理提升工作,清理騰挪5.4萬平方米發展空間,完成6.7公里道路“白改黑”。 ●新增公共停車場31座、新能源充電場站5座、停車泊位6078個,開通和優化公交線路40條。 ●完成9254戶老舊小區改造。 ●新改建43處群眾身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 ●建成中小學幼兒園項目6個,新增學位10230個,新開辦中小學、幼兒園12所。 ●1—11月,新增各類商事主體2.7萬戶,同比增長14.2%,增幅全市第一。全區現有商事主體14萬余戶。 ●1—11月,全區策劃生成億元以上項目120個,總投資1538億元;新增8個市重大前期項目,總投資84億元,綜合排名全市第一。 2024展望 推動產業現代化 增強高質量發展實力 新的一年,集美將致力于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引擎的產業發展動力機制,力爭三年內全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百家,爭取打造20個“創新發展共同體”。計劃引進國內頂級人才服務機構,打造區級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推動集美人才發展公司規?;l展,啟動建設全市第二所高新學校,推出人才長租房,全方位引才、育才、留才。 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圍繞“五創五美”等重點產業開展精準招商,開展全域全時人工智能應用示范,打造直播電商融合發展中心和國潮品牌產品設計總部聚集區,推動婚戀文化產業基地落地,讓美好生活產業轉化為全區人民的幸福體驗。加快發展商業可回收火箭、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新型國產芯片和人工智能輔助精準醫療等未來產業。 擴增專業產業園區。加快電子城·廈門國際創新中心二期以及軟件園三期新地塊招商,全力支持省人工智能產業園廈門園區、金磚未來創新園做大做強。 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成立集美高質量發展基金,提升專業化直投能力,探索區產業投資基金跨區域合作投資模式。 提升商貿服務業品質。推動大悅城在2024年年中開業,力促大明廣場2024年年內投入運營,打造環九天湖高品質文旅經濟圈。 推動城鄉建設現代化 拓寬高質量發展空間 集美將以更高效率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六大重點片區組團開發、連片成勢。東部新城片區啟動開發建設和征地拆遷;廈門北站片區完善提升配套路網,打造現代服務業產業區;杏林老工業區加快控規調整并形成啟動區開發方案,盡快進入實施階段;機械工業集中區著力招引新能源、智能制造項目,與海翼集團協同推進一批優質項目落地;馬鑾灣新城集美片區力爭年內啟動一批產業和文旅項目;北部工業區引入社會資本,推動空間效益再提升。 以更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工建設鐵山社區公寓三期、新村(三峽移民)通用廠房、鳳林美集體發展中心,推進三溪流域智慧水環境平臺一期工程建設。 以更高標準打造現代化城中村。探索整村代建機制,統籌推進2個樣板村、7個精品村、2個提前啟動村的改造工作,實施2個拆整結合城中村改造項目。擬新建的9個村級社會治理中心實體化運行,探索成立房東聯合黨支部。 推動社會治理服務現代化 強化高質量發展支撐 聚焦群眾關心關切,集美將全力推動社會治理服務現代化。 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智慧集美”平臺, 優化完善“大城管”工作機制,建立全區矛盾糾紛調解專家庫,形成矛盾糾紛梯次調處化解工作格局。 扎實做好民生服務。千方百計開發公益性崗位,設立零工市場和零工驛站。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巖內安置房1、2號地塊等項目建設進度,做好蔡林安置房等項目交房工作,推動鐵山公租房配租管理。建成投用湖內社區服務中心。打造養老、托幼、醫療、課后服務“社區四件事”試點。 推動人的現代化 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要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是核心。圍繞教育、醫療、文體等民生領域,集美將繼續發力。 盡職盡責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力爭新建8個中小學幼兒園職校項目,計劃新增學位9000個。圍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遴選若干國家級乃至國際級優質平臺,精心打造一批“五育”課程,讓集美的學子享受最優質的資源、獲得最全面的成長。 傾心傾力繁榮發展文體事業。辦好紀念陳嘉庚誕辰150周年系列活動,推動嘉庚教育遺產列入中國申遺預備名單、集美端午龍舟賽申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全心全意推動衛生健康服務優質可及。投用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支持川大華西廈門醫院建設區域精神衛生治療中心,大力推進區婦幼保健院和集美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僑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中心建設。建成基層衛生保健網絡,開設老人護理、心理保健等個性化健康門診。推廣普惠托育機構與區屬醫療機構間“醫育學”一體模式。 用心用情打造美好幸福城區。推動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提升和活態發展,讓人文煙火在紅磚古厝中充盈涌動;升級十里長堤旅游休閑體驗,讓青春浪漫與落日霞光完美交融;建設集美大橋周邊岸線、山海通廊步道、杏林灣環灣慢道等高品質慢行系統,讓自然之美在山海相融中遍潤身心;發展幸福產業,讓心靈之美與幸福之花在更多集美市民心中綻放。 加快城市內核塑造 打造更具特色的集美樣板 當前,集美已進入產城學人融合發展的新階段,新的一年將繼續對標一流,努力在推動城區品質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堅持融合化發展。不斷拓展政務服務臺胞臺企“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套餐。與金門合作設立“兩岸研學基地”,探索與金門商協會互設聯絡處。鞏固提升“臺青聚融友好工程”,更大力度吸引臺灣青年人來集就業創業。推動臺商產業融合發展基金落地,促進閩臺經貿深度合作。 加快國際化步伐。積極發揮集美校友總會紐帶作用,為集美發展凝聚僑心僑力。舉辦全球青年集美創業大賽,支持集美企業走訪考察海外產業園區。聯合華僑銀行打造新交所上市服務平臺,幫助國內企業赴海外上市融資。開展“全球友好城市聯動”, 大力拓展同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聯系。傾心打造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 錨定綠色化轉型。加快推進后溪流域和杏林灣九天湖治理,啟動“電動集美”三年行動,加快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 聚焦活力化升級。以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任務為牽引,推出一批青年友好企業、青年發展型社區等友好單元,打造100個青年友好文體空間。全面鋪開集美中央活力區(CAZ)各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CAZ品牌和視覺體系建設,做優“青春市集”并力爭實現市場化運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