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
2023-12-28 08:29:1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謀定后動開新局 激活干勁勇爭先 湖里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該區將持續在抓機遇、強優勢、挖潛力上下功夫 湖里區聚焦經濟建設,全面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圖為五通片區。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陸曉鳳 莊筱婧 通訊員 藍芳婷 圖/記者 林銘鴻) 昨日,湖里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區長黃穎作湖里區政府工作報告,回顧總結2023年,提出2024年工作建議,激勵全區干部群眾奮發前行。 湖里區的發展,總是在直面挑戰中勇往直前。2023年,湖里區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落細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要求,圍繞全市“一二三”戰略規劃,錨定區委“10+13”任務,千方百計推動經濟復蘇,逐月逐季爭先進位——成為全市唯一進入全國工業、創新百強“雙榜單”的先進區;榮獲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區、投資競爭力百強區,全省十優發展區、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筑之鄉等稱號。建成神山黨員綜合教育基地,投用仙岳山閩臺文化交流館、僑文化館,成功舉辦首屆金磚創新基地產業創新聯盟企業家論壇、首屆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大會等重大活動。攻堅完成體量最大的鐘宅社、泥金社征拆掃尾,歷時5 年的東部舊改征拆工作順利收官,歷時 30 年的烏石浦舊村改造項目完成返遷,打通了一批制約發展的卡點堵點。 踔厲奮發,勇毅前行。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湖里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區委工作要求,積極融入綜合改革試點,以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攻堅年、提升年為抓手,持續在“抓機遇、強優勢、挖潛力”上下功夫,聯動自貿片區、火炬高新區,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作出更大貢獻。 回眸2023 開局之年 經濟平穩向好 經濟大盤穩中有進 回望全年,湖里區服務融入“國之大者”,金磚創新基地總部區揭牌落地,金磚數字工業智谷開工建設。郵輪母港成為全國郵輪運輸試點示范港,東渡港區納入全省實施啟運港退稅試點,惠和石文化園入選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并獲評省級對臺交流基地。成立全市首個臺胞服務中心,臺青創客家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深化東西部對口幫扶及浦城、連城等山海協作。 湖里區以占全市4.2%的土地面積創造約21%的地區生產總值,二、三產結構優化至36.8:63.2,批發零售業保持萬億規模;軟件信息業營收翻番,全市占比從6%升至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1.9億元,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4億元,比增6.2% 先進制造業加速實力躍升。湖里區培育千億產業集群1個,百億產業集群2個,高技術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78.3%,航空維修業增速超50%。 現代服務業持續提振擴容。新增市級總部企業1家、成長型總部企業3家;投入近2000萬元拉動消費超13億元,政策效能放大80倍。 投融資改革實現多元增收。湖里區率先采用PPP、EOD、EPC+O等投資建設模式;產業引導基金出資4.2億元參投6只基金,撬動社會資本48億元;境內外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企業36家。 發展動能愈發強勁 從招商一線,到項目現場,湖里區主要領導指揮督導,各大項目進展速度有目共睹。 項目建設,提速增效。湖里區持續深化“七辦聯動”,謀劃項目392個、總投資約2740億元,達去年實際投資的5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4億元、比增26.1%。 招商引資,精準發力。湖里區滾動生成“三促”招商項目251個,總投資890億元,招商項目落地率達80%。東部完成出讓用地面積達64%。經營性用地出讓11宗,其中產業用地7宗、比增700%。率先推出“招商一張圖”。引入中國通用等5個央企項目和4個世界500強項目;省級重大簽約項目數居全市第一。商事主體28.9萬戶,比增21.2%。 科技賦能,持續深化。湖里區落實創新引領工程和產業倍增計劃,兌現資金2.2億元、比增10%;聯合嘉庚實驗室共建科創產業加速器,落地桑若鈣鈦礦光伏研發及中試等科創項目,4個“研發+總部+委外制造”項目投入運營;建設全省首個“數字工匠”工業互聯網人才培育基地。推進湖里老工業區2.5平方公里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制定“1+1”提升方案,推動7個試點項目前期工作。 營商環境,爭創一流。湖里區出臺產業政策60條,兌現各類扶持政策16億元;率先建立“2+2+N”線上線下一體化企業服務體系,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獲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推廣,“親清一家人”企服平臺獲全國數字政府優秀創新案例。 城區能級持續躍升 對于居住在湖里區后埔街附近多年的小陳來說,今年家門口發生了大變化。“以前這一片看過去都是鐵皮屋,店鋪各式各樣。”他告訴記者,后埔街現在變得干凈漂亮了,地上的垃圾、污水不見了,鐵皮屋變成了彩色“小火車”攤位。 只有把城中村建設得更加安全便捷、舒適宜居,才能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湖里東部舊村整村改造征拆順利收官,浦東花園等返遷工作順利完成。率先完成16個城中村空中纜線整治,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經驗獲國務院研究室、國家發改委等高度肯定;東榮社區入選全國首批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后坑片區“留改拆并舉”,湖里社大片區全市首推城中村聯動老舊小區連片改造。連續兩年召開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招商大會,累計推介77個優質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元。高質量推進空間梳理“四打通”,拆除2566處、16.6萬平方米。106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 城市管理更智慧,城市環境更宜居。“城市大腦”實現市、區16個平臺互聯互通,辦結率達99.8%;“360”兩違管控機制在全市推廣。建成23公里環島慢行系統,打通鐘智西三路等3條斷頭路。入選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空氣優良率99.7%,水環境功能區、近岸海域水質、噪聲功能區達標率實現3個100%。成立全市首個社區垃圾分類公益館,探索以綠色交易促進社區垃圾分類的新模式。 民生事業全面改善 “每一條被采納的意見,都會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市民張女士是一名80后,湖里區推出“百姓金點子 幸‘湖’金鑰匙”活動,向廣大群眾征集城區治理的意見建議,她積極回應,對美化湖里空間提出有效建議,涵蓋公共空間利用、公共自行車棚管理、休閑健身場所等多個方面,均被采納。推動9大類38個為民辦實事項目100%完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長者食堂服務范圍全覆蓋,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數80張。 教育文體,注重優質均衡。湖里區成為全省首個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省級督導評估的行政區,并順利通過國家評估認定實地核查。成功落地九年一貫制學校廈門一中湖里分校。加快建設墩上學校等10個項目,完成金尚中學等37所校園、56個修繕改造項目;開辦幼兒園5所、新增公辦學位1440個,擴增公辦小學班級27個。新增16家圖書流通點,建成投用81個全民健身場地。 醫養事業,持續普惠增容。湖里區支持3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改擴建;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59個;新增普惠性托育機構5家、普惠托位351個,提前實現每千人3.8個托位目標。 就業社保,堅持兜底有力。湖里區精準就業幫扶3.5萬人次;101家企業組成的“HR聯盟”吸納就業用工超20萬人。湖里創新園入選全國首批基層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樣板站點。 安全形勢穩定向好 在湖里,安全感從何而來?湖里區堅持每年辦好民生實事,筑牢安全防線,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提升民眾安全感。 在企業家看來,安心的營商環境是安全感最好的闡釋。湖里區深入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出臺生產安全事故“一盤棋”響應等13項制度,完成基層防汛能力標準化及17個易澇點、20座主要山體“一點一案”建設;“安全一張網”智慧監管平臺實現燃氣、建設等領域全覆蓋;城中村燃氣灶具不合格率下降55%;首創小散工程日巡系統,8746宗項目納入“一網統管”;完成3輪房屋安全全覆蓋排查,開展394棟高層公共建筑消防設施隱患排查整治。 生活在湖里,安全感滿滿。湖里區化解涉福廈公鐵等一批超10年的積案,中央集中交辦件化解率100%;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保持100%。 細“治”入“微”,推動社區治理提質增效。湖里區智慧社區、智慧網格獲全國治理創新案例,五緣灣涉海資源利用管理服務機制體制入選全省首批“一縣一特色”專項改革案例。創新“公證+”警調聯動多元化解模式,調處矛盾糾紛8394件。 展望2024 關鍵之年 推動高質量發展 更聚力 爭創綜改先行區 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湖里區將邁出更大步伐——全力提升五通碼頭口岸配套和服務保障水平,建強“緣聚湖里”臺胞服務中心;加強兩岸產業對接融合、時尚創意產業合作,打造兩岸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培育特色品牌。 聚力發展高端服務業,激活區域發展新活力。落實《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湖里區)發展規劃》。將郵輪母港片區打造為國際航運中心要素集聚區。同時,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爭取更多服務二產項目落地,積極發展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 推動文體旅商融合,激發消費新活力。湖里區將以五緣灣涉海資源利用管理服務機制為抓手,整體謀劃打造沉浸式旅游度假區,加快商圈成鏈開發,促進消費持續擴大、提檔升級。 更創新 打造新型工業示范區 聚焦“金磚+”產業,湖里區將加快金磚創新基地總部區、金磚數字工業智谷、金磚TOD建設,推動通用技術中國車輛出口、金磚科創基金等項目落地運營,一體化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增強科創引領,湖里區將深化與嘉庚創新實驗室湖里加速器合作,力促圣元綠能氫能源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形成新質生產力;健全“四級”培育體系,力爭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突破16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0家。 強化數字賦能,湖里區將重點推動電子及器件、航空維修、服裝食品等三大行業第一批44家企業成為試點,打造一批“燈塔工廠”“5G工廠”“智能工廠”;加快工信部“數字工匠”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基地投入實質運營。 錨定高端制造,湖里區將制定出臺推進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和保障措施,力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區屬工業全年增長10%以上。精準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等高端制造項目,加快構建高能級、新型工業化體系。 統籌空間要素,湖里區將推動榮佳等試點項目盡快盤活空間;加快推進金磚數字工業智谷、忠侖科創園等新型產業園區建設;配合謀劃機場北片區未來規劃,打造具國際貿易中心、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功能布局的海峽科研創新樞紐。 筑牢人才高地,湖里區將支持設立國家知識產權廈門保護中心,發展“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等新型研發形態;落實畢業生拓崗“10大專項行動”;推動國有企業整合城中村、村集體公寓等房源,解決人才住房問題。 更活力 構建有效投資熱力區 以財政保障“硬實力”,湖里區將完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市場化運作,構建以產業金融為核心的金融服務體系;建立重點稅源監測機制,加快培育壯大新增稅源。 以招商引資“強支撐”,湖里區將持續優化招商體系,強化鏈主招商、鏈企引商,力促普德賦等94個促對接項目,利亞德等64個促落地項目,桑若光伏、視源科技等98個促運營項目早見效。 用項目拉動“加速度”,湖里區將優化“七辦聯動”等機制,滾動11類項目清單,形成2000億元以上項目策劃盤子;力促SM四期等90個項目加快建設,弘愛康復健管中心等97個項目早日開工,爭取蔡塘成片開發等89個項目前期進度再壓縮10%。 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擴大政策激勵“虹吸力”。湖里區將加快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措施,并計劃出臺或修訂惠企政策12個,預安排企業扶持資金13億元。探索建設首貸續貸、企業國際合作、應用場景創新等3個服務中心,優化“2+2+N”企業服務體系,升級“e政務”等便民應用。 更溫暖 營造幸福樣板城區 教育均衡再提質,湖里區將全力創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加快嘉福學校等6個項目策劃、鐘宅民族學校等10個項目建設。持續深化集團化辦學、合作辦學、公民辦結對,將培養教育家型教師擺在更突出位置,繼續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加快形成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區域教育新格局。 普惠服務再優化,湖里區將推動高金林社區衛生服務站等6個項目前期工作、金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3個項目建設;加強養老、托育等基礎民生功能復合利用;新增天地禾緣幼兒園等11所托育一體化試點園。助力我市持續爭創國家雙擁模范城。 共同富裕再夯實,湖里區將加快坂尚等3個社區發展項目建設,湖邊等5個社區發展項目前期進度;定制工業用途村集體發展用地“一企一策”;推進美侖花園二期等17個安置房項目建設,竣工坂美花園等7個安置房項目,啟動下忠等6個安置房項目返遷;著力加快閩寧產業園開發及招商,持續推進東西部協作及省內山海協作。 城區品質再升級,湖里區將加快推動五緣體育中心、湖里市民中心項目;加快第二輪33處不可移動文物集中修繕,提速枋湖、坂美民俗文化園改造;推進40個全民健身場地、12個口袋公園建設,持續完善慢行系統。 更舒適 筑就宜居品質城區 推動重點片區建設,湖里區將加快湖邊水庫東商住組團等成片開發項目進度,推動10宗經營性用地出讓;發揮自貿區、東渡港區等區位優勢,謀劃東渡港區北片區發展規劃,推動中部村里、浦園、后坑等三大片區開發。 加強城區精細化管理,湖里區將穩步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深化“五社聯動”,加強基層服務隊伍建設;深化“大城管”工作格局,完善“360”“兩違”全周期管控機制;打造更多精細化管理樣板街,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 繪就綠水青山生態,湖里區將認真落實“四個一”機制,鞏固擴大生態優勢,積極配合“兩山”市級創建工作,開展全國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工作,推進生態產品總值規模不斷擴大。 深化平安建設工作,湖里區將深入開展“四門四訪”,打造“家門口”訴求服務和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加快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三合一”場所硬隔離實體墻建設,改造提升城中村燃氣和消防設施,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點擊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湖里區將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聚焦經濟建設,全面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打造政治過硬政府。湖里區將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好用活神山黨員綜合教育基地、奮斗幸福里等資源,持續開展“四下基層辦實事,三爭五抓促發展”行動,不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 打造崇法有為政府。湖里區將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 打造勤政為民政府。湖里區將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制度,大力暢通“百姓金點子,幸‘湖’金鑰匙”等“線上+線下”渠道,努力將群眾呼聲化為掌聲。 打造清正廉潔政府。湖里區將持之以恒落實好上級督察、審計、巡視、巡察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和“回頭看”。堅持降本增效,全面盤活存量資產經濟與社會價值。 明年工作提前看 科創引領 落實創新引領工程和產業倍增計劃,用好金磚創新基地總部區、智谷等平臺,健全“四級”培育體系,力爭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突破16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0家。 招大引強 力促普德賦等94個促對接項目,利亞德等64個促落地項目,桑若光伏、視源科技等98個促運營項目早見效。 項目投資 全面落實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攻堅年、提升年行動,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推進體系,優化“七辦聯動”等機制,滾動11類項目清單,形成2000億元以上項目策劃盤子。推動392個“六促”項目加快轉段,97個、總投資701億元的項目早日開工。 城市更新 持續分三類加快推動東渡港區、村里、后坑等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加快建設市民中心、體育公園、12個口袋公園,打通4條斷頭路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