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央媒看集美> 正文
分享到:

陳嘉庚后裔組團返鄉參訪:“嘉庚精神”薪火傳

2023-12-19 16:53  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廈門10月22日電 題:陳嘉庚后裔組團返鄉參訪:“嘉庚精神”薪火傳

作者 閆旭 葉藝琳

“嘉庚精神在新時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紀念大會上,陳嘉庚孫女陳佩儀代表陳嘉庚后裔致辭,“這就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10月20日,在陳嘉庚紀念館里,陳嘉庚后裔參訪團參觀“集美學村——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暨集美學村命名100周年”展覽。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10月20日,在陳嘉庚紀念館里,陳嘉庚后裔參訪團參觀“集美學村——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暨集美學村命名100周年”展覽。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10月21日,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紀念大會在廈門舉辦,陳嘉庚孫女陳佩儀代表陳嘉庚先生后裔致辭。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10月21日,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紀念大會在廈門舉辦,陳嘉庚孫女陳佩儀代表陳嘉庚先生后裔致辭。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廈門市集美區是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故里。金秋時節,適值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暨集美學村命名100周年,遍布全球的陳嘉庚后裔組成參訪團,回到家鄉參加紀念活動。

自1998年起,在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逢五”“逢十”校慶之年,廈門市均組織陳嘉庚后裔團回國參訪。迄今,第三代至第六代嘉庚后裔已先后10次組團回國。

陳佩儀回過廈門很多次,但今次是首度攜陳嘉庚后裔團回國參訪。“他們大多是第四代、第五代,從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過來,參加這次紀念活動。”陳佩儀說,年輕后輩應該要知道、了解嘉庚精神,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1913年,陳嘉庚創辦了集美小學,從而奠定了集美學校發展的基石,百年集美學村由此衍生。十余年間,他先后在集美開辦女子小學、中學、師范、幼稚園、大學以及水產航海、商業、農業等職業教育。

如今,集美學村已擁有從幼兒園到博士培養的完備教育體系,成為閩南獨樹一幟的文教中心,影響力遠播海外,吸引眾多學子慕名而來。

“祖父常說,‘我一生勤儉辦教育’。他在臨終時叮囑,集美學校一定要辦下去。”看到昔日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化、現代化的活力之城,集美學校踐行“誠毅”校訓、傳承嘉庚精神的蓬勃發展景象,陳佩儀備感自豪和欣慰,“我想對祖父說,今日集美學校之盛景,廈門特區的成就,如您所愿。”

在廈門,陳嘉庚后裔專程來到集美鰲園,在陳嘉庚墓前寄托哀思。這一幕令陳嘉庚第五代后裔、三女陳亞蕙曾孫陳愛恩動容。

“我很好奇他的家鄉是什么樣的。”陳愛恩專程從澳大利亞趕來,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紀念活動,“看到他在教育上付出這么多,覺得很驕傲。”

在陳嘉庚紀念館,陳嘉庚后裔參訪團參觀“集美學村——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暨集美學村命名100周年”展覽,重溫陳嘉庚先生興學報國之志和集美學校、集美學村的發展歷程。

“看到很多集美學校的校史資料,很有興趣,我會帶回家慢慢看。”陳佩儀參與了這次展覽的翻譯工作,過程中閱讀了大量文獻,對“嘉庚精神”有了更多了解。

連日來,廈門開展系列紀念活動,傳承、弘揚“嘉庚精神”。未能到場參加活動的陳嘉庚長孫陳立人通過視頻在第三屆嘉庚論壇上致辭。他說,先后參加前兩屆嘉庚論壇,遇到許多鄉親,見到許多校友,聽到許多對祖父的贊譽和感恩,“感受到始終綻放著光芒的嘉庚精神”。

過去30年來,陳立人幾乎每年都會回到廈門,回到集美。他表示,作為海外華僑華人,雖然身居海外,但根在中國,應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多作貢獻。

“我們將永遠銘記祖父,飲水思源、不可忘本。”陳佩儀也表示,要團結凝聚海內外集美校友、華僑華人,繼續為集美學校的發展盡心竭力。(完)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