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孵化未來產業 打造科創強引擎
2023-12-19 08:38:1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以廈門科學城為載體,搶抓機遇塑造發展新優勢 孵化未來產業 打造科創強引擎 基本建成的廈門科學城核心區。(記者 許秋珩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珺)丙洲大橋西側橋頭處,十幾棟臨海寫字樓鱗次櫛比,智慧家居、數字科技、信息技術、新媒體等一批新興產業落地于此——這里是廈門科學城核心區,也是同安新城最大的產業園區銀城智谷所在。 在改革開放45年的進程中,廈門科學城很年輕,它從2021年開始謀劃布局,到今年7月科學城Ⅰ號孵化器正式交付投用,前后不過兩年多的時間。而年輕,也代表著活力、未來和無限的可能性。 這兩年多的時間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和廈門搶抓科技創新發展機遇的有利契機,一批科研成果在廈門科學城Ⅰ號孵化器內落地轉化,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項目迅速孕育。 一間“大通鋪” 爭分奪秒招引項目 位于銀城智谷C9棟的廈門科學城Ⅰ號孵化器是一棟38層的超高層寫字樓,大樓里辦公設施齊備,共享會議室可以滿足不同規模企業的需求,完善的硬件解決了企業發展初期的瑣事牽絆,也讓創業團隊可以心無旁騖地搞研發、謀創新。 但實際上,就在兩年前,廈門科學城Ⅰ號孵化器的辦公條件遠沒有這樣優越。“那時候就像一間‘大通鋪’,落地項目的管理層和研發人員都擠在一間沒有隔間的幾十平方米房間辦公。”在中關村大學科技園聯盟成果轉化基地副總經理張鐘丹看來,通宵達旦、爭分奪秒,正是企業初創期最艱苦的時候。 “出差跑項目、騎著共享單車在周邊企業做調研,是大家每天的工作常態,幾乎沒有周末。”張鐘丹告訴記者,Ⅰ號孵化器的整個團隊很清楚,時間不等人,科研成果轉化的窗口期很短,全國各地對高科技項目都是“求賢若渴”。 也是在那個時候,Ⅰ號孵化器的第一個研究院——廈門藍威可靠性系統工程研究院落地了。孵化器嫁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研成果和專家團隊,開始了可靠性研究的廈門應用。 “對于大型工業企業來說,系統的可靠性至關重要,研究院落地科學城相當于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專家資源同步嫁接了。”中關村大學科技園聯盟成果轉化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企業的系統到北航申請可靠性檢測,往往要排隊半年時間,研究院落地科學城后,本地企業的檢測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包括寧德時代、雙瑞風電在內的多家企業都和廈門藍威可靠性系統工程研究院建立了業務關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