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正文
分享到:

廈門集美:?“芋”見好“豐”景 田頭村里“甜頭”足

2023-12-07 23:0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金秋時節,如果你走進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田頭村,會驚訝于這里的五彩斑斕——清朗的天空、金色的稻浪、橙紅的屋瓦,還有芋頭地里一把把綠油油的“傘”。而這里的村民,也正在用勤勞和智慧,挖掘自身優勢,賦能鄉村振興,繪出富美新畫卷,讓日子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有甜頭。
f7d56c8d29e9555309d3b51128375072

田頭村仙景芋集體種植場負責人楊亞富展示仙景芋內部花紋(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東南網12月7日訊(記者 李霖 李奇)金秋時節,如果你走進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田頭村,會驚訝于這里的五彩斑斕——清朗的天空、金色的稻浪、橙紅的屋瓦,還有芋頭地里一把把綠油油的“傘”。而這里的村民,也正在用勤勞和智慧,挖掘自身優勢,賦能鄉村振興,繪出富美新畫卷,讓日子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有甜頭。

田頭村位于灌口鎮仙靈旗山麓,面積僅6.7平方公里。“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一村一品專業村”“福建省森林村莊”“福建省金牌旅游村”……近年來,這個“平平無奇”的小村莊屢次獲得各項殊榮,可謂聲名在外。

“可以說我們田頭的發展故事,繞不開仙景芋這個主角。”田頭村仙景芋集體種植場負責人楊亞富說,田頭村栽培仙景芋可追溯到清光緒年間,有上百年歷史。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85后”,他已經是種植仙景芋的第六代。如今,他已從父輩手中接過擔子,與更多“新農人”攜手,凝聚多方力量,為家鄉帶來新思維、新觀念、新發展。

告別單打獨斗 實現抱團致富

田頭村仙景芋主要集中在仙景、大嶺、洋坑三社。這里北靠仙靈旗山麓,沙壤土土質松軟,山泉水終年不絕。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仙景芋“香、粉、松、酥、綿”五感俱全的品質。

楊亞富說,仙景芋名聲漸漸打響,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是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但以前農戶“各自為戰”,個別人盲目追求產量,施肥、用藥不合理,容易破壞土壤微生態,致使芋頭品質不夠穩定。

“小時候家里人經常發愁,芋頭賣不出去發愁,價格不好也發愁。”楊亞富說,傳統種植模式“靠天吃飯”,驚蟄、春分時節播種,秋分、霜降收獲,“農民辛苦大半年,防病害、防蟲害,但是定價權往往掌握在商販手中,投入產出卻不成正比。”

稻芋輪作(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敏銳地抓住“鄉村振興”這一機遇,2019年,田頭村成立仙景芋集體種植場,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宣傳”新模式。外出打工多年的楊亞富毅然辭去工作回到家鄉,擔起了種植場負責人的重擔。截至目前,種植場累計流轉土地約190畝,推行稻芋輪作。“一開始有些農戶不理解,我們就一家一戶去講政策,做工作。”楊亞富說,通過土地流轉盤活了閑置的土地資源,連片種植也更方便管理,降低了成本。

部分農戶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除了獲得土地流轉補助外,還可以從事二、三產業,或就近打工,拓寬了增收渠道。部分種植能人被返聘到種植場,繼續發揮所長。農忙時節,附近村民領“日薪”來幫忙,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增收門路更廣。

目前,田頭村依托“集美區鄉村振興協作交易中心小程序”等線上銷售途徑,讓仙景芋走向全國各地。在今年9月集美區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場,種植場與愛心企業簽訂了農副產品采購意向。此外,廈門元初食品也在種植場預定了10噸鮮果“大單”。

除了持續拓寬銷路,楊亞富也在延長產業鏈條。去年開始,種植場嘗試對芋頭進行粗加工,制成芋頭條、芋頭片冷凍保存,不僅讓芋頭“脫下”外衣,以看得見的品質“亮相”,更實現了全年不間斷供應。

能人引路,合作互助,齊力增收。近年來,仙景芋收購價從一斤一兩元漲到一斤五六元。今年,全村種植芋頭約300畝,畝產量預計可達兩千斤,將為村民帶來超300萬元的收入。結束以往農戶零星式“單打獨斗”的狀態,實現由傳統種植向規模化“抱團發展”轉變,田頭村村民們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

田頭村與廈門醫學院合作開辟的仙景芋種植試驗田(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凝聚多方力量 助推產業發展

2019年,仙景芋集體種植場為仙景芋申請到了綠色食品認證,并注冊了自己的商標。“仙景芋是我們的祖輩父輩悉心栽培出來的,怎么做大做強是我們這一代要思考的。”如今,像楊亞富一樣的年輕一代充分發揮創新意識、科學素養,已然成為鄉村產業領飛的“頭雁”。

田頭村仙景芋集體種植場工作人員王世聰告訴記者,今年,種植場噴灑農藥用上了無人機。測繪形成地圖,機器作業噴灑……無人機的省時高效也引發了周邊農戶的圍觀體驗。使用牡蠣殼制成的改良劑,在平衡土壤酸堿度的同時,改善土壤板結問題。

科技助農,提質增效。作為嘉庚故里、百年學村、文教名城,集美區科研力量、人才資源薈萃。充分利用轄區高校資源優勢,田頭村與廈門醫學院合作開辟一塊仙景芋種植試驗田,研究芋頭種苗脫毒技術,推動仙景芋的品種改良、更新復壯。

2020年開始,田頭村的田間地頭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帶太陽能板的殺蟲燈。“這種燈白天用太陽板充電,晚上利用昆蟲趨光性誘殺害蟲,減少蟲害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量。”王世聰說。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殺蟲燈全部由集美區農業農村局采購安裝,農民不用掏一分錢。

集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聚焦“一村一品”建設,集美區高質量推動惠農政策落地落實。例如,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村農田水利設施,進一步提升灌溉效率,節約種植成本;提供購肥補助,鼓勵更多種植戶使用商品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地力水平;派駐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促增收。

田頭村吸引不少青少年前來體驗農耕(受訪者供圖)

文旅融合 繪就鄉村新圖景

如何發揮“一村一品”優勢,以仙景芋小支點,撬動田頭村文旅融合大發展?近年來,田頭村以仙景芋為核心,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思路,持續舉辦農民趣味運動會、芋頭豐收節、鄉村健康跑等活動,為鄉村注入新活力。

此前,由田頭村黨委牽頭建立農耕文化館,集中展示了村民四季農耕勞作場景、村莊歷史變遷、地區風俗文化和人文精神等內容。為了充分挖掘特色、打造亮點,田頭村還培育了一支村民講解員隊伍,用最接地氣的鄉音,更好地傳達鄉風、鄉情,講好當地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故事。

今年9月,田頭村芋頭文化館正式開館,仙景芋卡通形象“田小芋”也同步亮相。來到芋頭文化館,了解仙景芋的發展歷程;走進田間地頭,體驗割稻谷、挖芋頭;漫步仙靈旗山,聆聽鳥叫蟲鳴……乘著研學東風,仙景芋集體種植場專門開辟了研學用地,與研學機構合作打造農耕研學課程,邀請農耕達人開講,實踐勞動教育,傳承農耕文化。

“越來越多人因為仙景芋知道田頭,從而來到田頭,進一步了解田頭。”田頭村村干部、“90后”姑娘林燕秋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田頭村已經接待約2000人次參與黨建活動、研學活動。

說到發展文旅特色產業,林燕秋顯得信心十足。從事旅游業多年的她于兩年前回到家鄉,懷揣干事創業的激情,決心為田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林燕秋說,田頭是廈門市少有的幾個純農業村莊之一。優美質樸的田園風光,悠久深厚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研學體驗……田頭文旅融合優勢明顯。去年,田頭榮獲了“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稱號。依托好山好水好風光,今年,民宿、戶外休閑產業也在這里悄然興起。

“上古的紅豆杉,悠悠的雙龍潭,仙景的芋香,飄到大洋彼岸……”走在田頭村,這首《田頭之歌》人人都會唱上幾句。緊抓村莊在地優勢,搭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田頭人已然發揮扎根鄉土、勇于創新的特質,唱響了一曲致富之歌。

田頭村研學體驗課堂現場(受訪者供圖)

仙景芋卡通形象“田小芋”(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