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發揮網格作用 打通城中村“堵點”
2023-12-01 08:26:4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發揮網格作用 打通城中村“堵點” 湖里區以網格化助力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加快將城中村打造成宜居宜業智慧和諧的美麗家園 廈門日報訊(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曾清華)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湖里區建設“兩高兩化”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治理網格化建設是社會治理在方式上的探索創新,進一步破解服務群眾“最后100米”的難題。目前,湖里全區共劃分728個網格,對照網格化“六統一”目標要求,加快推動網格工作站、網格工作室等場地規范設置,抓實網格員服裝、標識、移動終端使用規范和網格員綜合業務能力培訓,提升網格員辨識度和認同感,有效打造專業服務團隊。 當前,湖里區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把城中村改造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抓手,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生動實踐,高質量落實“空間梳理和四打通”任務,高質量落實“兩改造”標準要求,為把城中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智慧、和諧社區打下扎實基礎。在這過程中,湖里區充分發揮區、街、社區、網格四級協同的主力軍作用,編寫《湖里區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高質量落實“空間梳理和四打通”工作手冊》,梳理了問題標準、明確了方式方法,網格員和包保干部搭班作業、定格定人,全面開展摸排工作,以網格化、精細化的工作模式推動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截至11月26日,全區17個城中村、238個網格、200多名網格員參與摸排工作,梳理2566個空間梳理規劃拆除點位,已拆除面積占比43%;涉及堵點、封點、雜占點6637個,累計完成占比88%。 創新機制做法 精準提升治理效率 上個月,為貫徹落實湖里區委、區政府關于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高質量落實空間梳理和四打通”動員部署會精神和要求,湖里區專門組織開展了城中村“空間梳理和四打通”排查培訓,全區各城中村專班領導及網格員代表80多人齊聚禾山街道,學習圍里社專班經驗做法。 作為這場培訓的“焦點”,禾山街道縣后社、圍里社此次“四打通”共涉及44個網格,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做到“心中有數”,讓工作高效推進,按時保質完成?禾山街道立足實際,積極謀劃,調配人員,運用網格力量逐棟樓摸排梳理堵點、封點,形成“空間梳理和四打通”臺賬,再采取“掛圖作戰”、責任到人、對賬銷號的方式滾動推進治理工作,確保治理改造工作落地落實。有了這本臺賬,堵點、難點、工作進展一目了然,力氣都能使在點子上,事半功倍。目前,縣后社、圍里社“空間梳理和四打通”臺賬做法已在全區推廣。 同樣注重發揮網格作用,金山街道著眼于配齊配強網格力量,在網格單元實現工作閉環。在后坑社區“四打通”過程中,金山街道為每個網格配備街道專班、社區專班、網格長、網格員、村民管理委員會、街道包保干部、指揮部拆遷商談組、測繪丈量、城管、拆除、物業保障等,確保網格單元能夠獨立作業。同時,為了更進一步加強作業力量,社區特地將住宅小區片的網格長、網格員也全部編入專班,舉全社區之力推進工作落實。 在打造以“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城中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為框架的“大黨建、全覆蓋、精細化”四級黨組織體系基礎上,湖里街道后浦社成功構建了城中村“X+N+1+1”智慧管理平臺(建設“X”個基礎信息庫,拓展“N”個運用,建設“1”個社區工作助手和“1”個湖里智慧城中村近鄰服務小程序),針對人口、車輛、“兩違”、“門前三包”、垃圾分類、建筑垃圾管理、群租房租賃等重難點問題主動識別、主動監測,讓網格員事半功倍,提升網格化推動城中村綜合治理的效率。 發揮熟人效應 逐戶走訪攻堅克難 “房子是我們自己建的,也沒占用公共區域,安個鐵門怎么不行了?”江頭街道后埔社城中村有兩兄弟,早年間在巷道旁自建了幾棟房屋,還為自家房屋間的巷道路口安裝了鐵門,隔成了一個“小型庭院”,讓巷道成了“梗阻路”不再通暢。第五網格的網格員們前往點位踏勘,卻被他們以“我的地盤得由我來”為由拒絕了。于是,網格員們輪番上陣反復登門拜訪,為兩兄弟普及“四打通”需要拆除的幾種典型范例,深入宣傳“四打通”工作為群眾帶來的實惠。從躲起來避而不談、面對面的反感抵觸,到通情達理、開始支持拆除工作,網格員們用毅力與誠心,最終換來了兩兄弟的一句“拆”。 在“空間梳理和四打通”過程中,湖里區在機制完善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廣大網格員“熟人效應”和“主場優勢”,時刻準備好“啃下”硬骨頭,確?!巴ā钡昧恕岸隆?、“拆”得迅速;在堅決推進的同時,網格員們也時常切換到“溫情模式”,用細心和耐心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 第十二網格是殿前街道殿前社拆除進度最快的網格,自“空間梳理和四打通”開展以來,網格員多次入戶宣傳、對接、勸導涉及堵點的居民,大家一起面對面、心貼心交談,讓居民理解和支持“四打通”工作,積極推動第十二網格堵點、封點、雜占點全部清理完成。面對轄區的79個點位,高崎社第七十四網格網格員白偉強逐戶上門、逐人走訪,傾聽居民心聲,精準解決居民顧慮,一起動手清理雜占點,帶動該網格在高崎社所有網格中實現清理速度最快、效率最高。 解決急難愁盼 工作獲得群眾支持 在“四打通”進行到拆堵清雜工作時,江頭街道后埔社區第六網格發生了一件暖心的事。在例行點位摸排中,網格員發現在后埔社某處自建舊居門口存在一處圍擋,圍擋內都是泡沫、紙箱、木頭等易燃物品。于是網格員聯系了房東蘇先生向其說明來意,本以為又是一場“嘴皮戰”,沒想到蘇先生到場后表示愿意立馬拆除。蘇先生認為,該配合就要配合,從大局看圍擋處確實影響到了美觀,就主動拿起鉗子當即將圍擋上的鐵絲剪斷,并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將卸下來的木質圍擋以及廢品全部轉移。 從“要我簽”到“我要簽”,從“要我拆”到“我要拆”,網格員們的不懈努力換來了廣大群眾的支持,這是對他們細致和熱心工作的肯定。在殿前街道殿前社,網格員向居民陳女士宣傳“四打通”的重要性,原本不理解的她主動積極配合拆除了自家的圍墻、鐵柵欄和門口的花池,并表示后續還會積極配合工作組對自家路面的高低落差進行改造。 在這過程中,因地制宜解決急難愁盼同樣是獲得群眾支持的關鍵。在入戶宣傳拆除鐵皮雨棚時,有居民向金山街道后坑社區網格員小葉反映,他家雨棚下面有個空氣開關裸露在外,如果拆除很容易發生電氣事故。街道、社區迅速組織網格員摸排網格內是否存在拆除后電器暴露在外等情況,當天就完成摸排,通過加裝防護罩、電路遷改等方式及時排除安全隱患,有效推動多戶居民完成簽約拆除。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