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用好“紅色引擎” 傳遞“綠色時尚”
2023-11-10 08:52:40?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用好“紅色引擎” 傳遞“綠色時尚” 思明區扎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城區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燕如 林雯 通訊員 陳華英)如何在垃圾分類3.0階段,持續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中心城區思明以爭優爭先爭效的姿態,在推動低碳生活新時尚中當主力、建新功。在市委市政府有力領導和市垃分辦悉心指導下,思明區委區政府持續發力,思明區垃分辦、垃分中心攜手全區10個街道和相關部門單位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多措并舉落細落實、打造亮點做出特色,打好垃圾分類攻堅戰和持久戰。 今年以來,思明區垃圾分類工作走深走實,在市對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中始終保持前兩名。結合主題教育,思明區扎實調查研究,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全市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做出應有的貢獻。 今起,從多維度探析思明區垃圾分類工作,解讀思明區的“成功密碼”。首期報道聚焦“紅色引擎”,了解思明區如何強化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城區,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管理有方 “三駕馬車”配合佳 小區亮麗添風景 垃圾分類考驗基層治理水平。社區治理基礎在小區,核心是堅持黨建引領。去年以來,思明區出臺了《關于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大抓基層的實施意見》和《思明區社會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垃圾分類是小區治理的重要內容,思明區深化黨建引領,以紅色力量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共建整潔美好新家園。 鏡頭 看不到裸露的垃圾,聞不到垃圾散發的異味——如今,走進思明區鷺江街道小學社區華僑海景城小區,曾經衛生狀況欠佳的垃圾分類投放點環境已經大變樣,分布在三個投放點位的智能垃圾分類屋成為小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為擁有1500多戶5000多人的小區,體量大帶來的管理難度也大,但華僑海景城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朝著更高水平推進。小區黨總支書記黃濟美告訴記者:“區垃分辦、街道和社區積極支持,我們小區發揮黨建優勢,‘三駕馬車’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小區眾多黨員志愿者和熱心居民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黃濟美口中的“三駕馬車”指的是,小區黨總支、業委會和物業。直面垃圾分類投放點環境衛生差的問題,小區黨總支帶頭召開專題會議,探討如何改善提升,廣泛征集業委會、物業、小區居民的意見。同時,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推動居民養成良好習慣。業委會大力支持,為做好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獻計獻策,主導小區自籌資金建設智能垃圾分類屋,推進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作為垃圾分類管理主體責任人的物業積極行動,加強對投放點位的管理,指導、督促保潔人員按照分類標準開展工作。 “不僅要引領,我們還要監督跟蹤垃圾分類工作,小區黨總支不定期會討論垃圾分類工作的進展。”黃濟美介紹,小區“三駕馬車”齊抓共管,垃圾分類納入物業管理的日常運作,鞏固了垃圾分類常態長效推進機制,讓小區居民住得更舒心更幸福。 解讀 黨建引領、發動居民、多方共管、責任到位,華僑海景城小區以紅色力量高效破解垃圾分類問題,成為思明區打造黨建品牌的生動樣本。 思明區持續引領基層黨組織(小區黨支部)研究、推動、參與、指導垃圾分類工作,促進黨建工作與小區治理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有效帶動社區居民支持、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共享綠色低碳生活。目前,思明區每個街道都打造了擁有自己特色的垃圾分類樣板小區。 小區治理顯成效,離不開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聯動機制完善,協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每季度、分管領導每月推動,做到“一線發現問題、一線解決問題”。區屬單位“管行業管垃圾分類”,各街道落實屬地責任,各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充分調動群眾支持、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破解有道 “項目清單”緊落實 小區垃分善提升 垃圾分類,一頭牽著民生,另一頭連著文明。思明區以“高標準、系統性、常態化、嚴要求”為工作總要求,把垃圾分類工作與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各單位主動認領任務,細化工作舉措,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落細落實。 鏡頭 成立業委會、更換物業公司,小區舊貌換新顏——今年,一場由內向外的綜合治理行動在中華街道霞溪社區虹霞大廈有序開展。在整治提升中,對小區垃圾分類加強監督管理,為轉運點進行選址畫線,使垃圾分類工作有了明顯的改善。 作為獨棟開放式小區,虹霞大廈的可喜變化讓社區黨委書記陳炳坤很有感觸,“通過黨建引領,推動小區成立業委會,讓他治變自治,實現了小區治理提質增效?!睒I委會成立后,在小區黨支部的帶領下,積極與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聯動,并鏈接市、區建設局,市公安局以及中華城管中隊等近鄰單位力量,制定項目清單,逐一突破解決。同時,社區網格員、黨員和小區黨員逐門入戶,宣傳垃圾分類工作,通過改造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進一步提升小區環境。 曾經的“后進”小區變成如今鄰里守望的和諧小區。實實在在的變化激發了居民自治意識,小區居民還想著進一步改善小區環境,其中一項就是考慮如何對垃圾分類投放點進行再次提升。 在梧村街道東坪社區東坪山莊小區,因為空間有限,小區大件垃圾采用登記定時上門回收處置的方式。同時,小區組建了二手物品微信交流群,大部分閑置物品讓有需要的居民上門自取,既實現了資源再利用,又融洽了鄰里關系。近期,該小區又引入智能垃圾分類屋,進一步提升小區生活品質和居民環保減排意識。 解讀 針對不同類型小區治理難點不一、群眾訴求各異的實際,思明區堅持問題導向,開展精細治理。思明區垃分辦、垃分中心加強與街居聯動互動,組建服務街居工作專班,全面梳理服務事項清單,形成“專班服務、街道調度、社區跟進”工作模式,搭建起垃分(環衛)中心、管養企業和街道社區“三位一體”的工作聯動平臺。 今年,思明區垃分辦、垃分中心通過整治城中村及專班服務街居等工作,注重激發群眾自治潛能,持續破解各環節的難點堵點,積極探索老舊小區、城中村垃圾分類發展新路徑。例如,蓮前街道將垃圾分類列入西林城中村租戶履約條款,“管房東、督房客”,責任書簽訂率達90%;濱海街道將垃圾分類納入村規民約,促進城中村治理。 宣導有效 “志愿動能”添活力 黨員居民出大力 志愿服務在思明區蔚然成風、蓬勃發展,涌現了眾多品牌隊伍。思明區善用優勢,發揮志愿者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導工作,廣大黨員志愿者爭當新時尚的踐行者,思明“志愿紅”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更加閃耀。 鏡頭 每周二下午,居民志愿者嚴俊梅都在鼓浪嶼龍頭路106號值班。這里是綠海鷗琴島之巢環保教育基地。地處琴島人氣最旺的地段,基地在商鋪中顯得格外搶眼,成為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倡導綠色生活的鮮活陣地。 “礦泉水瓶、飲料瓶都是可回收的,扔垃圾時要注意看。”嚴俊梅向前來參觀的市民和游客熱情地介紹垃圾分類知識,提醒大家正確投放。從周一到周五,這里都有志愿者輪流值班?;乩锏沫h保手工作品展示柜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是每周四下午,居民志愿者陳木英帶領居民變廢為寶的成果,材料就是廢棄的紙張、泡沫、包裝袋等。龍頭社區黨委還引導商圈各黨支部認領路段,通過商圈督導員推動垃圾減量、準確分類工作落細落實。 在蓮前街道,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23個社區開展得有聲有色。今年,街道在全市率先成立垃圾分類宣傳“輕騎兵”隊伍,成員由社區工作者、黨建指導員、黨員志愿者、熱心居民組成?!拜p騎兵”活躍在一線,將垃圾分類宣傳融入日?;顒?,持續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 熱心居民王媛是前埔北社區的垃圾分類“輕騎兵”?!拔液芟矚g做志愿宣傳,垃圾分類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情,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利用前埔二里架空層的垃圾分類宣傳展板,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小區居民解答“為什么要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后都去哪了”等問題,接地氣的宣傳得到居民好評。 解讀 有組織、有機制、有陣地、有隊伍、有活動,思明區積極調動志愿服務隊伍力量,擴大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的影響力。 一方面,思明區垃分辦、垃分中心加強與市垃分辦、垃分中心溝通協調,分渠道、分層次、分批次加強薄弱點業務培訓,提升垃圾分類工作者的業務能力,讓各街道、社區更精準地開展志愿者培訓。思明區垃分辦、垃分中心還聯合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等,成立垃圾分類知識宣講團,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講進小區、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景區等活動近150場,覆蓋8000余人次,讓垃圾分類知識入腦入心。 另一方面,思明區委統戰部、區委文明辦、團區委、區民政局、區教育局等部門和街道發動志愿服務隊伍、公益團體、社會工作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志愿服務行動,提高服務覆蓋面,并對典型案例進行多渠道、多角度宣傳。常態化、規范化、多樣化的垃圾分類志愿宣傳活動,持續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思明區還常態化開展垃分主題的黨員精準“雙報到”活動,廣大黨員紛紛到所在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服務群眾。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