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觀察
2023-11-03 09:11:37?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定力源自洞察 信心基于理性 ——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觀察 簽約儀式現場 記者 林梓健 攝 東南網11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麗明 游笑春 廖麗萍) 1日,2023年廈門企業家日大會召開,會上發布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同時發布的還有“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制造業20強”“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服務業20強”和“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20強”三個子榜單。 今年是廈門市連續第三年開展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調研由廈門市工商聯牽頭,依托全國工商聯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的相關規則及數據庫系統,廣泛發動廈門2022年度營收不低于2億元的民營企業自愿參加,共吸引260多家企業參加。調研由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進行數據分析,形成調研分析報告。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廈門市民營經濟占全市GDP比重約五成,民營企業數量占全市企業數九成以上,全市境內上市民營企業約占上市公司總數的八成,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九成來自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已成為廈門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就業創業的主渠道、科技創新的主動力。 廈門市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規律和特征如何?面對經濟發展下行壓力,民營經濟如何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為廈門市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當天的大會釋放明確信號。 入圍門檻穩步提高 重點產業強鏈補鏈 “今年百強榜的營業收入門檻比去年提高了34.26%,百強的納稅總額比去年增長24.51%,這都反映出廈門民營企業應對嚴峻復雜經濟形勢所展現出的活力與韌勁。”大會上,發布人一語道出2022年廈門民營企業發展的特點。 2023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榜單顯示,入圍門檻為營業收入15.34億元,較上年增加34.26%。與上年100強榜單相比,有66家企業再度入圍,34家新入圍。廈門安踏有限公司、均和(廈門)控股有限公司、盛屯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居三甲。 排名前列企業主要變化包括:廈門安踏今年以母公司整體參評,營收507.05億元,排名榜首,比上年增加357.96億元,成為自民企百強評選以來首家營收破500億元的民營企業;均和控股為358.89億元,排名第2,減少13.88億元;盛屯礦業以253.57億元位列第3,受市場和行業波動等因素,減少198.83億元。 榜單前20位中,嘉晟從去年第12位上升至今年第6位,宏發從第13位上升至第8位,安井從第17位上升至第11位,萬泰從第48位飆升至第15位,瑞幸從第32位上升至第16位,特步從第27位上升至第19位,相對去年,位次進步明顯。 寶太生物上年排名第8位,今年下滑63名,其主要產品是新冠抗原試劑,隨著全球新冠疫情逐漸結束,其產品需求大幅下降,但寶太這兩年的驚艷表現既為企業帶來豐厚利潤,也可望帶動廈門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發展。 受部分頭部民企經營波動的影響,雖然入圍門檻高,但民企百強2022年營收總額小幅減少2.4%,達5749.55億元,由于地產公司不在今年榜單,資產總額大幅減少20.39%,達5597.07億元。 分產業看,服務業作為廈門民營企業百強的主體地位有所鞏固。數量上,第一產業1家(減少1家),第二產業40家(減少2家),第三產業59家(增加3家)。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在資產總額、繳稅總額、研發費用三個指標上有所增長,在營收總額、稅后凈利潤、員工人數三個指標上有所下滑;而第三產業在營收總額、繳稅總額、稅后凈利潤、員工人數、研發費用五個指標上有所增長。 從行業分布看,民企百強涵蓋30個行業,增加2個,其中,企業數量前五大行業分別是批發業(33家)、房屋建筑業(9家)、零售業(6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6家)、商務服務業(5家),行業結構稍有調整,行業集中度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民營企業是廈門市“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按企業填報信息,民企百強主營業務涉及廈門市發改委《廈門市重點發展產業指導目錄(2023年本)》所列重點產業及產業鏈上環節的企業有59家。四大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13家,機械裝備5家,商貿物流17家,金融服務1家;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生物醫藥5家,新材料5家,新能源1家;六大未來產業有3家涉足基因與生物技術、1家涉足氫能與儲能。 修煉內功邁向國際 持續增強競爭優勢 今年以來,廈門市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民營企業家如何保持定力、堅定信心?2023年廈門企業家日大會上,8位民營企業家代表進行主題發言,暢談企業家精神,建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凝聚共識、提振信心,共促廈門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應該看到的是,一些地方早期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靠拼資源、拼環境,這樣的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而廈門的民營經濟重內功、國際化的這些特質正在成為持久的競爭優勢。”廈門市有關負責人表示。 成立于2019年的廈門海辰儲能是省重點項目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從事鋰電池核心材料、磷酸鐵鋰儲能電池及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企業成立初期,正處于全球新冠疫情暴發之際,雖然困難重重,但海辰儲能依然專注儲能電池大賽道,以電化學儲能為核心,沉下心修煉內功,打磨產品,做大做強做優生態布局。 2021年海辰儲能首批產品量產,2022年電力儲能電池全年交付量5GWh,快速搶占國內儲能市場。去年,企業實現中國電力儲能電池交付項目數量第一、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增速第一。今年一季度,儲能電池出貨量是去年同期十倍以上。在6月份長城戰略咨詢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3》中,海辰儲能上榜“獨角獸企業”榜單,成為廈門首家獨角獸企業。 練內功,練的是創新,練的是人才。當前,廈門正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打造廈門科學城加工實驗室等高能級平臺,把發展動能轉換到依托科技創新上來。廈門具有高科技、高強度研發、高速發展的民營企業不斷涌現,為廈門發展提供強力后勁。 “過去三年,受到市場業務波動的影響,盈趣總人數在降低,但研發人員的數量卻在不斷增加。”廈門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林松華介紹說,企業的研發人員從1100多人提升到1600多人,同時研發投入占營收總額也從5.71%增加到8.58%。 專注創新研發也成為企業“走出去”、搶抓國際市場新機遇的底氣和競爭力。 面對西方“脫鉤斷鏈”“去風險”的壓力,廈門市民企百強的國際化腳步更加堅定。調研報告顯示,一方面,廈門市民營企業正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9家企業有投資項目或承包工程,21家未來三年有投資意向;另一方面,它們正主動抓住RCEP協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機遇。調查樣本中,共有25家企業已經開展對RCEP的關注和動作。 林松華介紹,自2016年起,盈趣科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布局智能制造產業園。在馬來西亞新山設立福建省“一帶一路”工業4.0產業園,人數從20多人發展到2000多人,產值也突破2億美元。2019年,盈趣科技匈牙利產業園一期正式開工投產,為羅技、雀巢、博世等歐洲客戶提供智能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智造基地的就地生產縮短供應鏈,成為企業打開歐洲市場的“金鑰匙”。如今,匈牙利智能制造產業園二期園區正積極建設,預計投資超過1.5億元。 保持戰略定力、保持全局定力、保持歷史定力。當前的廈門,改革創新大潮再度涌起,轉型發展中的廈門正不斷積聚動能,蓄勢待發,民營企業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只要我們企業家有干勁、有韌勁,無論什么時候,我們對經濟發展都充滿信心。”特步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說。 “肩負著期望和責任,我們民營企業也要努力以創新創業的奮斗精神,勇立潮頭、勇毅前行,在廈門市經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當中展現新作為、新擔當。”廈門恒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希平表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