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校友返校共慶“僑生搖籃”70華誕
2023-10-20 22:26 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新生代表向85歲以上老校友集體獻花(東南網(wǎng)記者 李霖 攝) 東南網(wǎng)10月20日訊(記者 李霖 通訊員 吳江輝 張婷玉)七秩薪傳,春華秋實。今年是被譽為“僑生搖籃”的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建校70周年。10月20日上午,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建校70周年慶祝大會舉辦,海內外新老校友相聚一堂,共慶母校70華誕。 70年前,中央政府采納陳嘉庚先生建議并委托陳嘉庚先生主持籌建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建校初期,雖然條件十分艱苦,但師生協(xié)力,互幫互助,讓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變成了僑生溫馨的家園,贏得了“僑生搖籃”的美譽。1997年,為適應海外華文教育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國務院僑辦將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成建制并入華僑大學,并在此基礎上成立華文學院。70年來,華文學院(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已為103個國家和地區(qū)培養(yǎng)了6萬多名畢業(yè)生。 “我出生于印度尼西亞萬隆一個華僑家庭。1960年,海外發(fā)生排華風潮,大批僑生涌入僑校學習,學生驟增,又適逢國內三年困難時期,師生經(jīng)常吃不飽。”1960級香港校友、香港金輪集團董事長王欽賢代表校友發(fā)言,回憶在母校求學的難忘歲月。他說,當時,母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對歸國僑生關懷備至,讓他們深切感受到生活在祖國的溫暖,從而激發(fā)大家在思想、學習等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我們這些當年的青年學子轉眼間年過花甲。但是,母校的這段生活,已如雕刻版成為我們腦海中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卷。” “老師非常關心僑生,我記得每天晚上晚自修,都會安排不同學科的老師輪流來教室,給大家補習文化課。老師還會帶我們到家里吃飯。就是這樣一個個夜晚,這樣一種近乎家人的關系,把我們和僑校緊緊維系在一起。”1978級校友、香港太平紳士周聯(lián)僑同樣作為校友代表上臺發(fā)言。短短一頁半的致辭稿,他用筆改了又改,在空白的間隙里擠進了滿滿的在校生活回憶,在第一頁的開頭寫上了五個字——“一世僑校情”。他說,如今獲得的成就,與當年僑校的培養(yǎng)密不可分,“我們將繼續(xù)牢記母校老師的教誨,為聯(lián)系海內外華僑,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自己的貢獻”。 慶祝大會上,華僑大學黨委書記徐西鵬致辭表示,華文學院(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已成為華僑大學踐行“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辦學使命的重要陣地,更成為華僑大學一張閃亮的名片。他希望華文學院廣大師生以70周年華誕為新的起點,圍繞踐行新時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賡續(xù)嘉庚精神,更加奮發(fā)有為抓好各項事業(yè),更加積極主動發(fā)揮特色優(yōu)勢,更加堅定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培養(yǎng)更多時代新人和友好使者,為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慶祝大會上,華文學院聯(lián)合廈門衛(wèi)視出品的《“一帶一路”我?guī)贰废盗幸曨l正式發(fā)布。該系列短視頻以華僑大學留學生的視角講述“一帶一路”大背景下自己和家鄉(xiāng)因為“一帶一路”蛻變的故事。 華僑大學校長吳劍平主持慶祝大會。北京華文學院院長張東浩、廈門市集美區(qū)區(qū)長倪杰、泰國泰中文化經(jīng)濟協(xié)會副會長烏泰?西那瓦、菲律賓駐廈門總領事館總領事歐莉娜、泰王國駐廈門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冰億蓮,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昆明華文學校、廣西華僑學校等院校領導,菲律賓華教中心等海外華教機構負責人以及海內外各地校友會代表等800余人參加慶祝大會。 老校友組團回校慶賀(東南網(wǎng)記者 李霖 攝) 《“一帶一路”我?guī)贰废盗幸曨l發(fā)布(東南網(wǎng)記者 李霖 攝) 老校友重返校園(主辦方供圖)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建校70周年慶祝大會現(xiàn)場(東南網(wǎng)記者 李霖 攝) 海內外各界的嘉賓、校友、老領導、師生等800余人參加系列慶祝活動(東南網(wǎng)記者 李霖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