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文化傳承慶中秋 濃情鄰里享團圓
2023-09-26 14:16:41?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體驗博餅的樂趣(浦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供圖) 東南網9月26日訊(記者 夏菁 通訊員 洪黨育 童心悅)為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營造熱烈喜慶、文明和諧的節日氛圍,近期,廈門市翔安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泛開展140余場“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中秋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讓群眾充分感受富有時代氣息的“節日溫暖”,讓文明持續“升溫”。 中秋齊博餅 傳承民俗文化 中秋節是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祈盼豐收、幸福的傳統節日。9月24日,翔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18組親子家庭在國學堂開展“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中秋‘弘揚傳統文化 共祝中秋佳節’”主題活動。 活動中,志愿者通過PPT和觀看中秋節視頻的形式,帶領大家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隨后,志愿者老師耐心地介紹了制作花燈的方法、技巧和步驟,小朋友們繪畫,家長們拼花燈支架,一個個燈籠陸陸續續在他們的巧手中誕生。 博餅是閩南人獨有的傳統中秋民俗,博的是一種彩頭,一種歡樂,更是一種傳承與拼搏。一張桌子、一副骰子、一個大碗,一群小朋友圍在一起博餅,各類獎品逐一被大家收入囊中,現場成了歡樂的海洋。 9月22日,浦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群眾開展“我們的節日-歡樂在中秋,情濃意更濃”活動,讓社區居民們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體驗博餅的樂趣,為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氛圍。 此外,蓮河社區、鐘宅社區、何厝社區、大宅社區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紛紛組織居民開展中秋博餅活動,讓大家博一個好彩頭,寄托美好的祝福。 巧手做月餅(洪琳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供圖) 巧手做月餅 感受團圓幸福 中秋佳節至,人月兩團圓。9月21日,洪琳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社區居民開展了“巧手做月餅 中秋共團圓”手工活動。志愿者和居民們拿起手中的原料和工具,按照流程進行制作后,桌上擺滿了印有玫瑰花、小老虎等花樣的月餅。 大家聚在一起開心地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以前的月餅都是買來吃,現在能在社區跟鄰居們一起動手做月餅,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呀。”居民張阿姨高興地說道。 9月22日,金海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前浯社區居民開展“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中秋——手工制作月餅”主題活動。大家紛紛化身月餅師傅,打平、搓圓、壓模、裝盒,相互交流著制作技巧,居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團圓與幸福。 中秋主題活動以月餅為媒,以貼近居民生活的方式開展活動,讓愛國主義精神、民族團結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豐富了居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氛圍。 制作手工燈籠(友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供圖) 花燈邀明月 共享節日喜樂 中秋佳節,人們常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燈籠之紅兆生活之紅紅火火。9月19日,友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社區老人開展“情暖中秋,花燈璀璨”制作手工燈籠活動。 志愿者向老人們講解了中秋節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燈籠的制作流程,老人在志愿者的帶領下,擺燈架、連燈飾、掛燈線。大家提著燈籠相互展示自己的成果,小小燈籠,傳遞的不僅僅是一份節日的祝福,更多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弘揚和傳承。 舫星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于9月23日邀請居民開展了“明月寄相思,巧手迎中秋”手工燈籠制作活動。大家完成燈籠的制作后,屋子里全是紅彤彤的小燈籠。陳阿姨感嘆道:“感謝社區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中秋情。”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9月24日,澳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組織社區青少年在華僑書院開展“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中秋節葫蘆絲文藝匯演”活動。《歡樂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月光下的鳳尾竹》《映山紅》……孩子們以民族樂器葫蘆絲,歌頌美好的生活,厚植愛國情懷。 此外,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營造關心幫助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良好氛圍,形成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氣,9月21日,蔡厝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攜手翔安區司法人員、殘聯人員開展中秋慰問活動,讓困難群眾感受來自大家庭的溫暖。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