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教育 > 正文

在廈門處處是課堂 愛學習人人是搭子

2023-09-26 08:54:54? 作者: 佘崢?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9月22日到28日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

在廈門處處是課堂 愛學習人人是搭子

廈門建設終身教育體系,讓不同年齡、不同學歷和崗位的群體可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廈門社區教育“老少通吃”。(記者 張江毅 攝)

 

老年大學的舞蹈課。(記者 林銘鴻 攝)

家長帶著小朋友體驗科學小實驗。(記者 張江毅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 通訊員 郭明波

又到了廈門終身教育“開炫”的時候——上周六,廈門啟動2023年廈門市“9·28終身教育活動日”暨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

9月28日是孔子誕辰日,福建省把9月28日定為終身教育活動日,并在九月最后一周啟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今年的活動周時間是9月22日到28日。

顧名思義,終身教育指的是:接受教育是一個人從生到老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應當在每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過去認為的“人生分成兩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走出校門,就是學習的結束”是錯誤的。

市教育局說,廈門正在努力建設一個協助所有人群參與學習的終身教育體系,確保所有處于不同年齡、不同學歷和崗位的群體都可以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做好面對未來變化的準備。

近年來,廈門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繼續教育活動形式多樣,課程資源豐富多彩,廈門學習型社會建設穩步推進。

從一支腰鼓隊看

廈門人如何

讓學習成為生活方式

上周六舉辦的2023年廈門市“9·28終身教育活動日”暨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儀式,由廈門市教育局、湖里區終身教育促進委員會主辦,湖里區教育局、湖里區殿前街道、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開放大學)終身教育服務中心承辦。

今年的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主題是“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某種意義上,今年廈門終身教育活動日和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由一群老奶奶揭幕——在湖里區殿前街道高殿社區腰鼓隊節奏分明的腰鼓聲中,拉開序幕。

高殿社區腰鼓隊算得上是“奶奶”腰鼓隊。一位隊員說,腰鼓隊不定時要訓練,她去訓練時,家里人笑她:“腰鼓有什么好學的?不就是左邊敲完敲右邊?”這讓她很生氣。她很認真地解釋:腰鼓隊是要變換隊形的,她從一開始只會簡單的一兩種節奏,到現在已經能打出十多種花樣,這些都是要一直學的。

還有一位隊員說,過去,她的退休生活圍著孫子和家務轉,加入了腰鼓隊后,她有了自己的興趣,現在充滿了激情和活力。她問記者:“你說我幾歲了?”不等回答,就又很雀躍地說:“我六十多了!”

但在腰鼓隊里,這位隊員還不算最老的。腰鼓隊年齡最大的黃奶奶,今年71歲。不過,黃奶奶不高興被冠上“最老”的稱號,環顧了四周后,才無奈地確認。她說,打腰鼓很好,腦力和體力都可以得到鍛煉。

主辦者說,啟動儀式上的每個節目都有“乾坤”。譬如,湖里區江頭街道的詩朗誦《巨變》,領誦人鄭道節曾獲全國“百姓學習之星”。鄭道節曾任武警水電三峽工程指揮部副主任。退休后,他身上兼了23個職務,比退休前還忙。早晨4:30起床,講課、組織活動、開展公益活動……直到傍晚6點才回家,他還將自己參與修建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一號線、參與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參與三峽工程建設等經歷寫成教案,講給學生聽。

市教育局說,從某種角度看,這個啟動儀式是廈門終身教育成果和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主題的一個詮釋。

從三組數據看

廈門人與廈門如何在

終身教育“課堂”上雙向奔赴

1200名與10%

“老少通吃”的社區教育

廈門松柏社區轄區面積0.42平方公里,每天約有1200名市民參與社區教育、學習、文化活動。

這是什么概念?這個社區現有常住人口12643人,也就是說,每天接受社區教育的人數,占社區常住人口10%左右。

松柏社區“老少通吃”——為孩子開設親子誦讀、夏令營,也為老年居民開設音樂、樂器、舞蹈、太極、中醫艾灸、書法、國畫等多種學習課堂,為居民就近、就地學習創造條件。

松柏社區的社區教育,不只是“風花雪月”,它還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學習培訓,例如,為社區的失業人員及全職媽媽開創“粉色學堂”,即手工培訓公益課堂等免費技能培訓。

在園山社區,羅其英從社區退休時,很多人不知道這位熱心的“羅大姐”會畫國畫,也會寫一手漂亮毛筆字——退休前,羅其英是社區殘疾人聯絡員,社區為豐富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成立了國畫興趣班。為了能帶動殘障朋友一起參與社區活動,羅其英做表率也參加國畫班的學習。后來,她幫社區成立兒童書法興趣班,也加入孩子的學習隊伍中。

羅其英退休后,架不住大家熱情邀請,她出任園山社區手工奇“園”志愿者服務隊隊長,還開班教居民們手工編織。在羅其英的精心施教下,學員逐漸上手,編織出成品之后,大家對學習這件事情就更有信心,更加喜歡編織,興趣日益高漲,同時,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朋友加入。

松柏社區的10%和羅其英,正是廈門社區教育的代表。

11秒與4天

101門課滿員的老年教育

越來越多廈門老人正在挑戰一種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當成年子女工作時,老人家應該待在家中,幫著打掃衛生、做飯和照顧孫輩。相反,他們跟上社會,融入社會,找到自己的快樂。

這些廈門阿公阿嬤前腳退休,后腳邁入老年大學。這使得老年大學一位難求。今年6月底,廈門老年大學新校區一期正式建成投用,它位于禾祥西路和斗西路交叉口西南側,方便老人上學。

新校區建成后,廈門老年大學一年招收學員近9000人次,比過去新增學位數2700多個,新增古琴、美妝、非洲鼓、中醫食療等十幾種課程,總門類達到105種,進一步滿足老年學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不過,從目前看,新增的學位數,可能又要趕不上廈門阿公阿嬤的學習熱情——本學年第一階段報名僅4天時間,報名總數超7400人次,較去年增長47.54%,滿員班級達101個,多門課程“秒光”,其中,鋼琴(初級1班)11秒就宣告滿員。

這幾年,廈門還大力推動各級各類學校開發“互聯網+生活”等適老化課程,組織青年志愿者、大學生和大學教師等,開設智能手機及電腦基礎應用、網購物品、醫療預約等課程,圍繞老人生活中常用的功能,進行針對性教學,促進老人掌握智能化設備,讓老人可以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社會。

43個與7.4萬人次

發學費補助的繼續教育

廈門意識到:教育,要覆蓋離開學校后的幾十年。近年來,廈門加快建設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即搭建成人繼續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互銜接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發揮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作用,如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和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開放大學)等,開展各種短期培訓和學歷教育。

數據顯示,廈門職業院校共建設繼續教育基地、職工培訓中心、職業技能提升中心等43個,面向企業職工、高素質農民等群體開展職業培訓7.4萬人次。支持南洋學院、信息學校、集美工業學校推進“職工學堂”建設,完成線下培訓1200余場次,培訓在崗職工1.5萬余人次,有效促進勞動者素質提升,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與此同時,今年2月,廈門依托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開放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開展職工“求學圓夢”學歷提升行動,即高中升??啤?粕究?,招生2200人,成績合格且符合條件的職工學員可獲得3000元學費補助。

【榮譽】

這些人和項目

獲全國推介

近日,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受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托,發布《關于公布2023年全國新時代“百姓學習之星”和“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宣傳推介名單的通知》,全國177人獲得“百姓學習之星”,174個項目獲得“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廈門有3人獲得“百姓學習之星”,三個項目獲得“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百姓學習之星

思明區蓮前街道蓮豐社區高桂梅

湖里區園山社區居委會羅其英

同安區大同中心小學許黎黎

●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思明區中華街道鎮海社區近鄰課堂

思明區中華街道仁安社區“家和人安”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室

思明區嘉蓮街道松柏社區青松柏堂

【鏈接】

支持終身學習

廈門求解新答法

終身教育服務中心手機端將上線

上周六,廈門終身教育服務中心揭牌,它設在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開放大學)。市教育局介紹,將依托該中心以“全民閱讀”“家庭教育”等為主題,開展“終身學習廈門沙龍”系列活動,并建設全市終身學習網絡平臺,爭取移動端平臺明年    正式上線。

據介紹,廈門終身教育服務中心要做這些事:

面向全市開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終身教育研究、管理、服務等工作;

協助制定全市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終身教育總體發展規劃;

指導各區社區教育服務中心、社區學院、社區(老年)學校等建設與發展;

建設終身學習網絡平臺;

建立全市終身教育師資數據庫;

開展終身教育教學服務、人員培訓、理論研究、政策咨詢等工作。

用大白話說,這個終身教育服務中心,最終要建立“中央廚房”,里面有“菜單”,今后,社區和居民有什么學習需要,可以通過手機“點餐”。比如說,有的社區需要明天晚上有人來教插花,那么,“中央廚房”就要為社區找到這樣的老師。

擴大老齡人口教育覆蓋率

廈門還將不斷創新老年教育辦學模式,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加快擴大老齡人口教育覆蓋率。

與此同時,還要組織開展教學指導與評估,不斷提升各級各類老年大學教學點辦學水平,共同培育一批優質教學點,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群體教育需求。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