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集美區啟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暨深化校村結對助推鄉村振興行動
2023-09-15 10:0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集美區深入開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暨深化校村結對助推鄉村振興行動啟動儀式(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東南網9月14日訊(記者 李霖)“集美區結合自身高校優勢,建設起一批高校專家服務鄉村振興隊伍、大學生鄉創項目和社會實踐基地,構建起了校村結對共建新格局,讓高校智慧落入土地,讓高校人才在鄉土成長,拓展了百年學村的文化新內涵。”9月14日,廈門市集美區后溪鎮二農社區埭溪橋社苧溪橋旁,集美大學學子深情朗誦,既抒發了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的擔當和情懷,也展現了集美轄區各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 當天,集美區深入開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暨深化校村結對助推鄉村振興行動發布會在這里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共廈門市集美區委扶貧開發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集美文教區管理委員會主辦,集美區委宣傳部、廈門市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公司協辦。 現場,集美區啟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發布深化校村結對助推鄉村振興行動。集美區人民政府與華僑大學、集美大學進行校地共建簽約,后溪鎮后溪村與集美大學誠毅學院、興才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在集高校(科研院所)與村(社區)代表進行校村結對簽約,共結成2個校地對子、31個校村對子?,F場還舉辦了集美大學高校鄉村振興工作站揭牌儀式。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作為百年學村,集美文教區轄內匯聚了16所高校、科研院所,擁有33個“雙一流”學科,在校師生約16萬,優勢學科、科研力量、人才資源薈萃。另一方面,集美村(社區)也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廣闊的社會實踐場景。 集美區政府、華僑大學、集美大學進行校地結對簽約(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一直以來,如何發揮文教區資源優勢,把高校人才導流到集美鄉村,成為集美鄉村人才振興工作的重要命題。自2020年起,集美區把人才作為“源頭活水”,多措并舉“引智下鄉”,積極探索“鄉村人才振興”的集美路徑。今年年初,集美區成立深化校村結對助推鄉村振興專項小組,發布《集美區深化校村結對助推鄉村振興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為深化校村結對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制定了措施。 《方案》發布以來,在集高校與鄉村互動更加頻繁,聯系更加緊密。例如,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攜手聚融壹家臺灣青年雙創基地,號召兩岸青年師生發揮專業特長積極參與集美鄉村建設;華僑大學在雙嶺村成立了華僑大學“光明之城”鄉村振興服務站;集美大學結合“引智下鄉”活動為黃地村30多戶村民免費贈送100噸價值60多萬元的土壤改良劑等。轄區各院校相繼走進集美農村,為進一步深化校村結對、賦能集美鄉村振興提供積極借鑒和有益參考。 發布會上,集美區委副書記蘇國輝表示,希望各高??蒲性核苓M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找準助力鄉村振興的結合點與發力點,因村施策制定幫帶落實措施,科學合理配置各種資源,讓“能力清單”精準匹配“需求清單”;各鎮(街)、各相關職能單位能通過搭建平臺、建立機制等方式與高??蒲性核3志o密溝通聯系,做好全口徑、全鏈條和全方位的服務保障;村(社區)能進一步發揮主體作用,立足本村村情和村民的發展需要,用好用活各方共建單位擁有的資源力量,與高校院所攜手,團結帶領村民們在鄉村振興主戰場上真抓實干、奮發有為。 當天,高校(科研院所)領導、村(社區)書記還參與了《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法》專題講座培訓,著力提升集美區干部“振興本領”,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鄉村高質量發展拓寬新思路、謀劃新舉措。下一步,集美區將不斷聚才引智,與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攜手合作,促進更多科研成果轉化、項目落地,賦能集美發展,打造集美鄉村振興“智慧引擎”。 后溪鎮后溪村與集美大學誠毅學院、興才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校村結對簽約(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集美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揭牌(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集美區深入開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暨深化校村結對行動發布儀式現場,集美大學學子帶來原創詩朗誦。(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集美區深入開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暨深化校村結對行動發布儀式現場(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