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打造引聚人才強磁場 積蓄創新引領強勢能
2023-08-26 08:09:26?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打造引聚人才強磁場 積蓄創新引領強勢能 思明區加快培育人才競爭優勢,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無痕 通訊員 思組軒)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 今年以來,圍繞市委市政府賦予的在“發展動能轉換與科技創新、城市能級提升、深化改革”三個方面發揮引領作用的重任,思明區堅持把人才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動力引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人才工作陣地、精益求精優化人才服務,以一流發展環境集聚一流人才,不斷將人才“強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因地制宜打造人才工作陣地 亮點1 思明區國際化人才驛站 “五‘站’一體”服務 近日,思明人才學堂暨領軍人才創新班發布活動在南強經濟校友招商基金園區(世紀中心)舉行。作為“2023廈門人才服務月”系列活動之一,活動現場“上線”思明區人才服務新板塊——思明人才學堂。 據了解,該學堂的設立充分關注了人才多樣化的培訓需求,通過整合轄區培訓資源,將搭建創新講壇、管理講壇、政策講壇等人才培訓模塊,常態化開設人才公開課,賦能人才提升。現場同步發布了思明區與混沌學園合作共辦的領軍人才創新班,邀請各領域優秀創業人才、轄區知名企業家、頭部基金管理人、涉才涉企機關干部共同參訓,助力人才創新能力與企業經營管理的“雙提升”。 這是思明區提升南強經濟校友招商基金園區國際化人才驛站服務功能的又一嘗試。為進一步深化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加快匯聚海內外人才助力廈門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去年年底,思明區聯合廈門市校友經濟促進會、南強經濟校友招商基金園區建設國際化人才驛站,打造金融資本集聚、校友資源豐富、服務內容多元的人才工作陣地,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海歸人員、校友等群體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驛站已累計舉辦“雙百計劃”人才投融對接會、“新僑人才薈”暨金融人才招聘會、軟件信息人才政策解讀會等各類人才活動10場,服務人才超800余名,促成近20家人才企業與30多家金融機構開展對接。 ●搭建“雙招雙引”政企對接窗口,人才項目實現“一站式”落地發展; ●集聚思明產業引導基金、思明科創基金以及眾多優質市場化投資基金,人才發展實現“一站式”金融賦能; ●聯動校友經濟促進會,常態化舉辦各類人才活動,人才之間實現“一站式”資源鏈接; ●成立政策服務專班,受理咨詢、個性答疑、提供服務,人才政策實現“一站式”直達快享; ●“上線”思明人才學堂,人才成長實現“一站式”充電加油。 亮點2 高層次人才健康服務站社區分站 “1+2+3+N”服務 提升健康保障服務,解決人才后顧之憂。今年,思明區創新提出了設立高層次人才健康服務站社區分站的構想,并率先在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暨福建(廈門)—新加坡友好醫院醫療服務中心掛牌運行。“小病不遠行,大病能轉診,便捷享服務”,在中心主任張峻峰看來,“家門口”的健康服務抓準了人才需求,“我們還導入了許巧燕健康管理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特色醫療資源,由省級人才領銜的團隊來服務人才,更加了解和貼合人才所需。”他說。 近期剛體驗過站點服務的廈門市拔尖人才、十點讀書創始人林斌煒表示:“來這里就診大大節約了我的時間成本,不僅如此,福利還惠及一老一小,全家跟著受益,這樣的服務充滿溫度。”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合作共建的醫療機構,該站點也將在廈新加坡人才和新加坡在廈人才企業員工等國際化人才群體納入保障范疇,8月8日,新加坡駐華大使陳海泉一行參訪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門點贊了高層次人才健康服務站建設。 ●“1”條專線:高層次人才健康服務專線 ●“2”個通道:高層次人才就醫便捷通道、高層次人才轉診綠色通道 ●“3”項基本服務:老病問診、童康呵護、慢病管理 ●“N”項特色: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自身特色資源提供的多項健康服務 亮點3 官任國際社區 外籍人才“一詢一訪一指南”服務 思明區積極深化官任國際社區外籍人才服務陣地建設。針對外籍人才反映較為集中的出入境業務咨詢需求,思明區攜手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共建全省首家移民融入服務站,并開設移民融入服務專窗,外籍人才在這里不僅能夠享受移民出入境政策、住宿登記等咨詢答疑服務,還能夠預約上門辦證,便捷實現“融在廈門”,找到家的感覺。今年來,官任國際社區還密集開展“一詢一訪一指南”服務,累計為105位外籍人才解決在廈生活、工作涉及的政策咨詢、證件變更、糾紛調解等各類問題,幫助外籍人才“高興地來、舒心地留、快樂地工作生活”。 ●“一詢”:聯動轄內涉外小區業委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等,提供涉外咨詢服務; ●“一訪”:社區工作人員、外籍傳播官等聯合探訪外籍人才,實地了解人才需求,解決實際困難; ●“一指南”:系統梳理并更新外籍人才在廈生活指南,通過微信平臺、線上直播等方式開展宣傳推介。 傾力傾心打好助才留才組合拳 就在不久前,我市首只區級政府直投基金——思明區科技創新創業基金正式發布。該基金聚焦戰略新興、高新技術、科技服務以及數字科技等領域,將“財政補貼”進階為“股權投資”,直接投資于思明區的科技創新人才和企業,存續時間長達10年,全周期伴隨人才企業成長。上個月底,思明區還出臺了科技創新擔保貸款管理辦法,明確將人才創辦的科技企業納入扶持范疇,單家人才企業借款金額上限可達2000萬元,有效降低人才獲貸成本。通過發揮“財政+金融”合力效應,強化人才創新創業金融支持,思明區正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投入體系,營造創新發展良好環境,今年來,依托產業引導基金及參股子基金成功引進人才領銜企業22家,投資金額達18.48億元。 領軍型創業人才可申領350萬元創業獎勵、120萬元發展獎勵、30萬元培育獎勵,子女可獲得入學支持;高層次創新人才可獲得20萬元科研、發明獎勵,申領30萬元購房補貼……近日,思明區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支持政策進行了修訂,提高補貼標準,豐富扶持舉措,為人才安心創新創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今年年初,新一批福建省科學技術獎項公布,思明區12個項目榜上有名,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思明重點支持的人才企業。今年來,思明區持續把“鼓勵創新、精準扶持”作為人才政策體系優化提升的主要方向。7月,思明區出臺了科創人才基地認定管理辦法,加大對人才引領創新的支持,鼓勵企業加快集聚用好研發人才;此外,還研究出臺了先進制造業等領域人才支持政策,加快匯聚創新研發力量,強化產業做大做強人才支撐。與此同時,思明區還與時俱進拓展政策矩陣外沿,例如,將外籍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群體納入區拔尖人才選拔視野,建立健全關心慰問專家人才顧問工作辦法等,不斷強化人才發展政策保障。今年來,已累計兌現各類人才扶持政策資金近1億元,惠及人次居全市前列。 強化改革探索,激發人才活力,思明區積極推動人才評價機制創新。作為軟件信息產業全市占比最大的行政區,思明區自2019年起連續三年攜手轄區大數據龍頭企業美亞柏科開展全市大數據專業職稱評審工作,得到了大數據人才積極響應,今年申報人數更是達到1405人,再創新高。大數據企業智業軟件副總裁、人力行政中心總經理邵琴說:“大數據職稱為員工進步、提升提供了有力證明,讓升職加薪有了簡單有效的憑證依據,有助于企業高效識別人才,人才獲得政策支持的渠道也更寬了。” 今年,思明再次獲批全市人工智能專業職稱評審改革試點,承接此次試點工作的廈門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院長劉兵表示:“此項工作將緊密貼合行業發展現狀,突出對人才能力、貢獻和業務實績的考察,著力推進職稱評審與市場化評價接軌,評出含金量。” 【點擊】 積極、開放、務實,一項項緊鑼密鼓的舉措正不斷釋放吸引人才的“強磁力”。今年來,思明區累計引進各類國際化人才360人,新認定高層次人才321人,挖掘國際化引才崗位近千個,成功引進YOGO機器人等一批人才領銜項目、基點啟航生物科技等一批研發創新人才密集型企業。錨定“全力構筑富有競爭力的特色人才高地”目標,思明區正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厚植人才競爭比較優勢,為我市高質量發展蓄勢增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