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從文博會看傳統文化新生

2023-08-11 09:02:34? 作者: 游笑春 邱趙胤?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國潮風起,商業化的路徑

眼下,“文化認同感”助推“國潮經濟”,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正為文化產業厚植成長土壤。同時,也形成了國潮出海的新浪潮。

記者在文博會上感受到,兩岸文創工作者正發揮活力創意,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中,用多樣化和新潮的理念讓傳統文化“潮”起來。

“人類的基本需求、情感需求其實是相通的,傳承發展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向全世界解釋、翻譯中國的非遺,幫助他們了解我們的文化核心。”廈門翊升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薛伊君表示。

來自臺北的策展人薛伊君6年前“登鷺”成立文創公司,將不少臺灣的原創IP帶到大陸來。初到廈門,薛伊君的團隊就承接了廈門文博會IP館的策劃,獲得業內肯定。本次文博會上的兩岸藝心源創非遺IP展區,由金門縣島嶼美學協會主辦,薛伊君的團隊策劃執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來自海峽兩岸的傳統文化IP,實現了品牌企業的跨界合作。除了臺灣插畫家Salli創作的熊貓PUNPUN形象與初品文具合作的文具系列,還有臺灣花磚品牌卷毛力卡與香水品牌竹浮的跨界合作。這彰顯兩岸創作者的匠心及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讓中國非遺成為全球性的生活文化品牌,我們正在打造‘好玩藝HWY’平臺。”薛伊君介紹,平臺集結大陸和港澳臺地區青年手藝人,計劃將其傳承的非遺文化與當代設計師進行融合共創,打造更貼近Z世代市場的品牌形象及產品,向年輕人講述中國故事。

剪紙,走出歷史深閨,走下百姓窗臺,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周冬梅,是浦城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在文博會福建非遺主題展區,印有剪紙圖案的茶葉、衣物、圍巾、保溫杯……她向觀眾展示了剪紙文化的多樣表達。

周冬梅介紹,近年來,“浦城剪紙”開發出剪紙藝術相框及剪紙元素的茶器、漢服、真皮手包等衍生系列產品,與生活文創產品、農產品包裝、餐飲企業等跨界融合,孕育出“剪花嫂”“武夷姑娘”“鄉獲”等特色品牌,賦予了傳統技藝新的生命力。

“就非遺來說,能夠這樣創造性轉化的品類不多,剪紙就是一種。”周冬梅說,“傳統文化只有與現代社會相融合,才能跨越時空展現永恒魅力。”

“通過商品化的運作,能夠讓傳統文化被全世界所知曉,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新穎地對文化進行商品化表達。我們在這一領域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上海瑞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煜中說。

活力滿滿,青年人的進取

作為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在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作用幾何?

本屆文博會上舉辦的2023海峽兩岸高校設計展,就是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

展會上,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等34所高校設置獨立展區,同時設置“我和我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展暨高校藝術設計獎聯合展區,集中體現新時代青年學子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面貌。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屆福建省高校藝術設計獎共征集到參賽作品3181件,共評選出教師組和學生組獲獎作品100件。在“我和我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社會實踐中,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系統梳理11大類地域傳統文化以及近100個實踐點,提供“菜單式”實踐指南,全省高校,4000余支社會實踐隊,超過4萬名師生參與其中。

《福建非遺數字傳播現狀調研》《泉州南音創新傳承實踐報告》《莆仙戲保護、傳承與發展調查與研究》……一批高質量的調研報告,不僅彰顯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推動傳統文化被賦予新生。

“閩南語和南音樂器,對非閩南人來說是學習南音的最大阻礙。”福州大學調研實踐隊認為,泉州南音面臨著生存環境萎縮、傳承出現斷層的危機,迫切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制定與時俱進的傳承與發展方案。

根據前期調研,實踐隊對泉州南音創新傳承方式進行設計探索,從改變音樂交流的方式入手,通過文化功能游戲的形式,建立南音生態傳播平臺。在隊員設計的APP中,樂器在使用時候的狀態和演奏者的動作語態得以還原。

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與利用,也是學生們關注的焦點。面對歷史文化建筑保護資金不足、業態品類不多、文化傳承不夠等問題,青年人想出自己的辦法。

“為古厝建立數字檔案,不僅要記錄古厝的造型,古厝本身的設施、材質,建筑內的紋樣等也要進行數字化采集,為修繕、保護和利用提供重要參考。”福建商學院實踐隊認為。

肩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找尋精神坐標,攀登文化高地。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福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成為學生社會實踐的熱門目的地,八閩莘莘學子正在實踐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升騰的文化自信中增強志氣、骨氣、底氣。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